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进士 > 分节阅读 192

分节阅读 19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给压制的实在是过于憋屈,所以,这一看到有摆脱他的机会,那脑子里面顿时就是一片火热,又怎么会听从别人的建议呢

“王爷,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现在洪大人是所有汉军的总督官,我们身为他的属下,如果被他所记恨的话,恐怕以后的日子就真的变得难过了,依属下看来,王爷不如主动向洪大人低头认错,就说王爷当初只是一时糊涂,受了奸人的挑唆之下,才做出了那种糊涂的事情,毕竟洪大人跟王爷还是有几分香火之情的,到时候王爷在苦苦哀求一番,相信洪大人还是能够理解的。”作为吴三桂的智囊,胡国柱也只能进自己最大的努力消除洪承畴心中对吴三桂的记恨之情。

“哈哈哈哈,胡先生尽管放心,区区一个洪承畴还不放在本王的眼中,他现在虽然是所有汉军的总督官,可本王也不是吃素的,如果他真的敢过分的对付本王,本王也要让他知道,本王的能耐,我吴三桂当世豪杰,又怎么会被他一届腐儒给拿捏住。”听完胡国柱的话,吴三桂顿时笑着说道,脸上神情也漏出了几分得意的神情。

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猛地听到营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随即就听到传令兵进来,对着吴三桂开口说道“王爷,大营外有人传令说,总督大人让王爷今日做好准备,明日一早,攻打淮南城。”

“老匹夫,真他奶奶的不是东西,你等着,本王终有一日会报了今日的一箭之仇。”听完传令兵的话之后,吴三桂一脚将身边的椅子给踢翻在地,随即痛声怒骂道。

无论吴三桂心中如何生气,如何怒骂,可军营之中,军令最大,无奈之下,吴三桂只得下令全部的吴军进行了集合,以待第二日的攻城。

一夜无话,当第二天天刚微微亮之时,吴军两万多人就已经整齐的列好了队列,静静的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残酷大战,骑在马上,站在一处高地上面,看着这些自己手下的兵士,吴三桂是即欣慰又感到有些悲伤,欣慰的是,从明末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之后,几经波折,关宁铁骑这支曾经大明王朝最强大的军队还屹立在这片土地上,虽然这其中的韵味已经改变了,可关宁铁骑的旗帜还飘扬。

让他有些悲伤的是,这两万多人,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关宁铁骑了,这其中有将近七八成的士兵,吴三桂都感到有些陌生,先是山海关大战,原本的关宁铁骑损失大半,后来在追击李自成的时候,虽然他想尽办法的招募,终于重新关宁铁骑达到了巅峰的五万人,后来他更是一战而战败大顺残部,更加斩杀了李自成,原本就在吴三桂以为自己跟关宁铁骑的辉煌时候到来的时候,河南之战,彻底的将吴三桂跟关宁铁骑又重新打下了神坛。

从那之后,吴三桂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得意,自从来到徐州之后,为了能够活命,只得拼命的巴结那些在他眼中,还是未开化的蛮夷们,就这样,在他的艰辛努力之下,吴军终于从刚刚回来的一万多人,又重新发展起来了,原本吴三桂以为,这些在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关宁铁骑又会重新焕发曾经的光辉,可昨天洪承畴的一道命令,让他的心再次跌落到了谷底之中,想到今日一战之后,自己艰难维护的这些士兵,又将会受到残酷的打击,他的心中无论如何也淡定不下来。

“哈哈哈,多日不见,贤侄还是如此的英姿飒爽,真是让老夫心中无比的羡慕呀,今天一战,能否顺利拿下这淮南城,让我大清顺利进入江南之地,就要靠贤侄跟这些英勇的壮士了,希望贤侄不要辜负老夫的信任,好好为国效力,到时候等到大功圆满的时候,老夫一定上奏朝廷,给贤侄和这些壮士请功封赏。”就在吴三桂还趁机在自己的心绪中的时候,一边洪承畴在诸位汉人将领的簇拥下,其中马缓缓的走了过来。

看到出现在他眼前的洪承畴,吴三桂心中顿时充满了愤怒的神情,双手禁不住仅仅的握住了马缰绳,可无论他心中在如何难受,脸上还是带着欣喜的神情看着洪承畴说道“啊,原来是叔父大人当面,还请叔父大人恕罪,刚才小侄失神了,原本昨天小侄就想要前去拜见叔父大人的,却考虑到叔父大人刚刚远道而来,肯定已经是身心疲乏了,所以就没有过去,却没有想到,叔父大人居然如此勤于王事,如此不顾自己身体,今日就开始攻城,真是小侄的学习楷模呀”

“哈哈哈哈,不错,不错,还是贤侄了解老夫呀,不错,为了我大清能够早日一统天下,扬威万里,老夫的这点疲累算什么,即使让老夫以身相随,老夫也甘之如始,只是,老夫原本还以为贤侄会有些想法,可现在看到贤侄之后,老夫彻底放心了,既然这样那么今日攻城之事,就都交给贤侄了,当年贤侄手下的这支关宁铁骑可是大明的最强军队,希望今天老夫能够重新看见这支军队展现威风的样子。”听到吴三桂的话之后,洪承畴脸上也是带着笑容的说道,可惜,他那时不时散发出有些阴翳的眼神,出卖了他心中的真实感受。

虽然洪承畴并没有为现在投靠陕西而感到后悔,反倒有些庆幸自己提前改邪归正,并且因此而获得了母亲跟弟弟等人的认可,将来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可这并不代表他会忘了当初抛下他而离开的吴三桂,毕竟虽然古代的读书人都讲究以德报怨,可这也只是他们嘴上说说而已,拿来忽悠老百姓的东西,如果真的有人对他们做了不好的事情之后,他们别说以德报怨了,不想办法杀了你全家,那已经算是手写留情了,要不然怎么会有破家县令,灭门府尹这种俗话流传出去了,要知道,这些做县令或者地方官员的,可都是读书人出身,还都是读书人中间的顶尖人物。

如果是平时的话,洪承畴恐怕别说是说话了,就算是放一个屁,恐怕那些簇拥在他身边的汉人将领也都会夸赞一番,可在洪承畴跟吴三桂两人对话的时候,周边却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甚至他们都非常自觉的退出了一段距离,让两人说话。

这倒并不是这些汉人将领多么的懂礼数,而是这些人可都是人精,对于洪承畴跟吴三桂之间的恩怨,他们可都是心知肚明,即使原本还不懂的人,在洪承畴出现的时候,他们也早就从别处打探到了他的一切,这就是中国的官场文化,想要当好一个官,并且还想要继续升迁,那么你可以蔑视百姓,可以贪赃枉法,但是唯有一条,那就是你不能不知道上官的喜好,除非你是向海瑞一样,彻底油盐不进的人,否则的话,想要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面活下去,还想活的越来越好,这是每个官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并且,这种技能是不分职务的,无论文官跟武将,甚至有些武将比文官更加的不要脸。所以,这些簇拥着洪承畴的武将,都非常精明的对两人的谈话视若无睹,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这个时候插话的话,自己不仅得不得任何好处,说不定还会遭到两人的敌视,马屁拍到马腿上的后果,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承担的起的。

所以,这些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装看不见,反正你们两人斗得再狠,也不关我的事,只要不让我冲锋陷阵的攻城,我管你们去死,甚至他们还巴不得看到这种情况,这样两人斗得也很,也就越需要他们的帮助,而他们也能够在这中间得到一定的好处。这就是这些汉人将领最真实的想法,毕竟能够混到现在,还没有被人给兼并或者干掉的,都是一些所谓的聪明人,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在满清看起来势大的时候,马上毫不犹豫的就投降了过去。

就在洪承畴跟吴三桂心中互相谩骂,脸上微笑对待的相互交谈的时候,旁边的满清大营中,满清大军的统帅英亲王阿济格,正用千里镜打探着战场上的情况。

“王爷,昨天您为什么会将吴三桂送来的礼物给退了回去,要知道,那些可真的是好东西呀,别的不说,就说其中那柄削铁如泥的宝刀,据说那是曾经李自成用过的东西,如果王爷能够带着那柄宝刀上阵厮杀的话,那可是如虎添翼,到时候任何敌人在王爷的宝刀前,都跟一块豆腐一样,毫无还手之力。”说话的人叫做阿曼多,是阿济格身边的贴身奴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