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之凉人崛起 > 分节阅读 80

分节阅读 8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笑一声,面上却让人看不出表情说道:“行了,大当家你也别唬弄我,你这集体出动安的什么心你我心里都清楚的很,某且问你一句:大当家这是打算劫掠百姓啊,还是打算杀官造反啊,”

郭太瞪大了眼睛,弄不清杨奉是什么意思,怒道:“你管老子作甚,快快走开,别耽误了老子去攻破县衙,”

“攻破县衙之后呢,”

“当然是他娘的好吃好喝的过几天舒服日子,”

杨奉抱着铁枪嘿然一笑:“大当家不是君子,杨奉也不是什么好人,不做什么君子协定,咱们來个小小的约定如何,若大当家拿下县城之后善待百姓,杨奉便在此送上大当家一个大礼,如何,李乐,牵出來。”

杨奉说罢,身旁一名马上青年便驱马上前,他的手中牵着缰绳,那一头是一匹膘肥体壮的黄鬃马。

郭太看着这匹马动心了,行匪数年,山寨的兄弟日子过得一直不好,劫掠來的财富尽管多,却也抵不住消耗。这么多年他也沒给自己弄上一匹好马骑骑,看着一匹马,郭太一笑,说道:“嘿,感情杨虎头今天是谁兄弟送礼來了行,不是善待百姓么,沒问題,老子只杀官占城,穷苦百姓一个不动。”

杨奉闻言心头稍定,昂首笑道:“那便这么说定了,大当家请上马启程吧,今晚三更,解县东门举火为号,某家会为大当家打开城门,”

该说的话都说完了,杨奉拽过缰绳领着伴当疾驰而去,留下一群挡住扬尘的山贼。

徐州,下邳县治。

二十九岁的孙坚坐在上首,自十七岁时平定流民叛乱,这已经是他连任三县县丞的第十二个年头。

堂下跪坐着四名雄武健壮的中年人,其中一人抱拳道:“主公,您命我召集手下,下邳县中愿意跟随主公的少年青壮共一百七十八人。现已召集完毕。”

中年人名叫黄盖,字公覆。

孙坚面容不凡,刚毅线条冷峻非常,点了点头说道:“公覆你做的不错,大荣,这几日你來往九江,可募得几人,”

祖茂,字大荣,容貌短小带着褐色头巾,闻言笑道:“瞧主公说的,怎么会是几人,当是几百人才对,大荣前往九江借主公威名募到壮士三百六十人,大半都是常年在水上讨生活的汉子,体力都不差。”

“哈哈,大荣说的是,当是几百人才对。”孙坚笑了两声,两手在几案上抚着环刀,抬头问第三人:“德谋,你是冀人在广陵募兵可能不太顺利,怎么样,情况如何,”

程普,不好意思的低头说道:“广陵只募得兵员七十有三,属下办事不利请主公责罚。”

孙坚摆手说道:“无妨,德谋强于军略不擅言辞不足矣为过,七十三人已经很不错了。”说着,孙坚挑眉对最后一人说道:“韩义公,你跑的最远了,如何,”

“启禀主公。属下前往吴郡招募敢死之士,尽是曾随主公平定句昌的老兄弟。”说着,韩当勾嘴一笑道:“属下共募得五百九十江东子弟,”

孙坚闻言大悦,抓起几案上的环刀长身而起笑道:“哈哈,义公当得首功,”

黄盖低头问道:“主公,我等募兵可是为了征讨黄巾,”

“不错,某知尔等俱有疑虑,看看吧,这是都亭侯的传信。”孙坚说着几案上拿起一封书信递给黄盖,笑着说道:“都亭侯被朝廷封为右中郎将,领一路大军征讨黄巾叛党,侯爷沒忘了老朋友,上表举荐某为佐军司马。吾等了十二年的机会來了,”

都亭侯是朱隽。

四名家将轮流传看着信件,韩当问道:“主公,既然我等有将军传召为何不先拿出信件,有授命在此也可多募集一些壮士啊。”

“兵在精而不在多,拿着授命募兵过程中会顺利一些,但多是想依靠这个來讨生活的汉子,某更希望能招募到信服于某的敢死之士,能冒着箭雨跟随某家抢上城头的好儿郎,明白吗,”

看到韩当点头,孙坚开怀一笑,提着环刀迈步走出县治,说道:“走吧,带我去看看这些好儿郎,然后向西进发,讨伐黄巾,”搜搜篮色,即可全文阅读后面章节

第二卷横行天下第四十四章太平张角

马元义的尸首,被送到巨鹿郡。,

十万信徒为他起灵。

张角跪坐在神坛上,拳头用力低着眉心。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也知道汉廷数万精兵正在行军的路上,但他不怕。

马元义不是他的信徒,他心知肚明。但马元义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他最大的支持者。

最好的,志同道合,这么沒了。

他连一滴眼泪都不能掉,他是不是张角,他是大贤良师,他是代中皇太一行走于世的圣人。

圣人不能掉眼泪。

这搭在乡野的高耸神坛之下,数千威武雄壮头戴黄巾的男子引颈望之,只求多看一眼大贤良师的真容。

年轻时张角并不是个有野心的人,寒门出身的读书人,如同这天下的芸芸众生一般,付出万分辛劳的努力,比名门嫡子付出的要多得多,然而沒有用。

士族把持了所有的仕官可能,想做官,简单,得到他们的推荐行了。士大夫们各个互相清议,围成一个利益集团,他们霸占了所有的资源。沒有人在乎你读书读了多少年,学问再高抵不过一个金钥匙的出身。宦官将自己的亲属门客安插在州府之中,士族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有时士族更让人可恨,宦官把持朝政可以肆意的骂,士人把自己家里的厨子塞进州府做功曹又当如何呢。

一介寒门出身的张角不懂如何去阿附他人,他读一辈治国韬略,也只能在乡野中教教孩子罢了。

但他不怪,真的不怪,传道解惑,亦是他所希望的生活。

熟读儒家经典之后,他又学习了医术,不能为官治政一方保一地清流算了,救死扶伤难道不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吗。

上山采药时偶然发现了太平经书,其中微言大义,其中的太平盛世令人心动沒有压迫,沒有夺取,人人公平的大同社会深深打动了年轻的张角。

二十三岁的张角立下了自己的志向时至今日,他还记得他如获至宝一般将太平经拿给马元义看时的兴奋,但他看到了马元义眼底的不屑。

“省省吧张角,你一点名声都沒有,能云游治病救人之死伤已经很好了。想要救国育民,不可能的。”

“要怪,怪我们沒有生在高门之家吧。”

但他沒有放弃,一边给乡人治病,一边抱着经书苦读,日子仿佛回到少年时只知埋头读书的日子,轻松,快乐。

匆匆六年时间如白驹过隙,他将整条太平经七卷经书融会贯通,最终依照教义将书简一把火焚的干净,混合符水吞了下去。

他有了新的理想,他要传教,将儒道两家合二为一,将传教与医人合为一体。

二十岁的马元义下巴刚刚冒出青茬,他说:兄长,你别想了,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吧,你成功不了的。

一样年轻的张角不愿,他不愿这样面对不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