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兵魂回档 > 分节阅读 523

分节阅读 52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地都在洞窟里,但接触后,这里的文明非常发达,结合了华夏古老文明的精华,也有波斯,天竺,乃至亚历山大东征中亚南亚也曾经绕过这里,并留下了那里的文明,导致这里不问世事,但并不落后。”

消失的城市

薛郎脑海里首先冒出了这个念头,跟着想起西游记里那些妖精洞,难不成也是根据这个杜撰出来的

想想有可能。

但这事不能说,因为这里已经是阿国地界,虽然没有人烟。

就算考古,也要将值钱的玩意搜罗走,再进行考古,否则还不是要跟人分享

薛郎当然不可能跟人分享,他是搬走拿净的主,怎么可能分享

确定了那里不知道什么原因消失的一个文明,薛郎将金币和铜币,还有玉饰品交给柳败城,说道:“大家觉得降落地点距离目标地点八百多公里,这只是看看我们高空高寒地区,陌生环境跳伞吗”

几人都摇了摇头,但没有猜测出指挥部的意思。

这么远,连补给的情况都没考虑进去,似乎,就是扔下他们,怎么到达,怎么提供后勤保障,什么也没说,只给了个目标地点。

薛郎当然不认为这只是个降落的考核,这里面肯定有别的意图。

柳败城琢磨了下说道:“看地图,似乎不着急我们去最终目标,是不是行进路线上有什么需要拔除的势力或者据点,需要我们顺手干掉,以考验我们分析情报,临阵变通的能力”

大家觉得这事似乎靠谱,薛郎想了想,直接连线了总部,说道:“总部,给我一个直接到目的地的路线,并标注出沿途的势力分布。”

很快,总部的信息发到了飞鹰的终端,飞鹰看完后,递给了薛郎。

薛郎粗略看了下,笑了。递给了看柳败城。

柳败城一样,看完也笑了。

大家这一刻明白了,降落这里,执行任务,路途却这么遥远的原因居然是让他们顺路干点活,却不下令。

“这个毒瘤拔掉,寸草不留”

薛郎在大家都看完后,声音森寒的说道。

飞鹰本来的意思是摧毁这里,但听到薛郎说的,明白了这是告诉自己,绝对不能有丝毫的仁慈。

左伯阳却笑着接过话头说道:“那里不过是执行的,教官也是杂鱼,我倒觉得找到根,血洗了,让他们不敢再有念头,岂不是一劳永逸”

飞鹰看了看左伯阳,看了看薛郎,知道自己受到的正统教育太根深蒂固,寸草不留,已经够残忍了,还有不怕事大的,居然要追根溯源。

他念头转动中,张明笑了笑说道:“恐怕到不了根,我看还是止步某一个部门,钱要划拉干净,再往上就触动国家根基了,没命令怕是不妥。”

第695章抵达第一目标

飞鹰从几人的话语里已经听明白了,这个团队不墨守成规,狠辣,嫉恶如仇,或许还要加上喜欢敛财。

虽然到现在都不知道薛郎到底弄到了多少钱,手段是不是合适,但上面既然没有说,显然是默许了,他自然更不会过问。

可这次是考核,会默许这么干吗

他心里是打问号的。

不过,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激战后的战场打扫方式,权当是不愿意浪费的一种好习惯了。

考核指挥部没提,也没有具体命令,那他们判断出了这点,自然要落实,也是他们自己做主了。

细致的分析了下说道:“既然总部不给具体任务,那就这么定了,搂草打兔子捎带了,路上我认为不用太着急,让不熟悉滑雪的队员在沿途学会最基本的滑雪和野外生存的技能,在离开走廊后,再遇到冰雪环境不至于手足无措。”

他是总指挥,所以说出的话就是敲定了基调。

薛郎当然不会越权,之前那么说实际上就是提醒飞鹰,不要手软,不要墨守成规,还有着喊缴枪不杀的概念。

他们是杀戮机器,没有需要的话,是不会留俘虏的。

薛郎的判断是正确的,还不到半夜,风更大了,超过了六级,达到了烟炮的风速,雪粒打在雪窑上都莎啦啦作响。

不到一个小时,动静就听不到了,但却要不时的捅一捅上面的通风口,因为,积雪已经将雪窑掩埋。

第二天,风更大了,足足八级风。

但薛郎他们没有宿营,顶着风,背着沉重的背囊,艰难的跋涉,向着锁定的方向前进。

这种行进没有任何技巧,就是深一脚,浅一脚的跋涉,纯粹是考验体能和耐寒的能力。

还好,这些人里,除了飞鹰不是气劲小成,其他都是气劲小成高手。就算没有防寒的棉袄棉裤,单单连体服,他们就不至于冻伤。

不过,卫星连线也好,卫星定位也罢,都因为积雪已经遮盖了数百米的高空,都没有信号,只能靠经验,靠指北针这种原始的手段。

中午,大家在山坳里找到了一个背风的位置,和着雪,嚼了些肉干,压缩饼干,休息了一个小时不到,继续前进。

不过距离一上午可没走出多远,最多二十公里。

到了下午,风更大了,连薛郎都感觉随时会被吹走了一般。

但队伍没停留,继续赶路。一路上,一个老兵一个老人带着几个新队员,找干柴,找水源,虽然不喝水,但却要学会寻找水源。

干柴,都没有扔下,都弄成长短一样的捆起,背着,虽然增加了阻力,但能保证到了宿营地,不用现寻找了。

这么大风,估计也就他们还敢行动,换做一些部队精英,也必须宿营了。

一下午走了十几公里,在一处树木茂盛的位置,找到背风的地方,开始宿营。

搭雪窑,收拾宿营,无火生火,这些全部由新队员来完成,所有老兵和老人只是指点,并不动手。

不到一个小时,呼啸的风中,暗无天日的环境里,能见度仅有二三十米的情况下,宿营地弄还好了。

路上,新队员学会了几样东西,找干柴,找食物。

这里动物很少了,因为都要躲避风雪,表面是找不到,洞穴里的也不好扣,所以,食物就是冻蘑菇,干木耳,干葡萄这一类的东西。

喝着热汤,大家听着老队员讲述滑雪的要领,和野外生存的注意事项,临阵抱佛脚,倒是因身临其境,理解更透彻。

第二天,他们运气非常的好,钻出被积雪埋了一米多深的雪窑,外面居然没风了,后半夜风势减弱,凌晨居然停了。

这会,山峦根本看不出形状,杂草灌木更是找不见,到处白茫茫的一片,到处相似的形状,难辨东南西北。

地势平坦了,雪壳也瓷实了,滑雪学起来就快捷了不少,不到中午,所有人都能顺利的速滑,跟练了几年的有一拼。

都是练武的,滑雪基本的技巧无非就是掌握平衡,所以,难不倒这些人,上手很快。

下午,一支利箭就在茫茫的雪海中急速穿梭,速度超过了五十公里,已经有了滑雪的模样。

第二天,他们还是运气不错,风没有再起,刺目的阳光下,他们不但逮到了雪中觅食的动物,滑雪,也达到了熟练程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