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兵魂回档 > 分节阅读 485

分节阅读 48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随之眼神一凝,从兜里掏出强光手电,打开,按在了里面的东西上,跟着眼睛亮了。

随之拿出一个放大镜,贴近细细的观看,半响,抬起头说道:“细腻无绺裂、灰丝,个别细小黑斑,颜色均匀,不浓不淡,艳润亮丽,极品祖母绿,小子,你想说明什么”

薛郎听得出何老说的是专业的正规词语,不是民间的说法,但却极为准确,闻言笑着说道:“在我买下那里之前的五天前,我派人冒险登岛,轻易的找到了这块埋藏不足二十公分深度的石头,只拿了一块。”

“你是说”

何老一下子瞪大了眼睛。

他虽然不是搞地质的,但对于翡翠原石的了解比一般人可高得多。

浮层就出如此极品的翡翠,那里岂不是一个优质的翡翠矿藏具体几层不得而知,但这类的种水和颜色不用多,这么大的有个几十块,上百块的,买岛屿的钱就回来了还拐弯。

要知道这块看起来不过三四公斤的样子,但满绿,还是一级的祖母绿,一级品质,一块,几亿的价值了。

看到何老吃惊,其他老人有点坐不住了,但还是耐着性子坐在了那里,都盯着这边。

何老吃惊了下,漏出了笑容,从盒子里拿出那块略为椭圆形,已经全部解开的翠绿翠绿的翡翠,举起说道:“金老头说得对,这小子啥时候吃过亏啊那里是一座金山。”

所有老人眼前一亮。

他们也都懂一些的,自然看得出这块翡翠品质不差。更何况何老还研究过了,更不会有问题了。

看到翡翠,连金腾也松了口气,知道这五十亿米金买个玉矿,还是品质很高的玉矿,即便不知道储量,回本也不是难事。

崔老神情一松,跟着又想起卖金龙的事来,喝了口茶说道:“就因为这个岛卖金龙”

薛郎笑了,站起身说道:“岛上要建设潮汐电厂,要建设海水淡化厂,并打造出一条人工河流;这里,地势平坦,适合建机场,我要在这里建一个可以起降客机的机场,在这里建一个码头,炸出水道,就可以自由通行了。”

崔老眼睛一虚,定定的看着薛郎,半响没有说话。

金老也眼睛亮,盯着薛郎没有吱声。

薛郎笑了笑,走到屏幕下拿起一叠文件说道:“这个岛还包括北东南三个方向的三十公里海域,都属于买来的岛屿附属海域,文件条款清晰,不存在争议,购买身份,是我在办理查郎纳河土地时的当地合法身份,而我只要那里的翡翠。”

崔老的眼睛更亮了,金老的眼睛同样瓦亮。其他老人能坐到今天的位置,怎么可能不明白薛郎的意思

半响,崔老哈哈大笑,在其他老者都漏出笑容的一刻说道:“好乖孙子,你说多少钱吧,金龙国家买了,不讲价”

薛郎也笑了,做了个擦汗的动作,说道:“吓死我了,我可不敢报价,这个还是爷爷们做主吧,我估计我就是个过手财神,或许连过手都不需要了。”

“哈哈算你小子有自知之明”

金老哈哈大笑,心里自然是喜悦。

第642章惊喜连连

金龙卖多少钱在座的都明白,都不是落在薛郎手里。而金龙,实则就是捐赠,只是一个由头罢了。

对于薛郎的大手笔,所有于老人都惊叹。四千多吨黄金,可绝对不是小数字,在任何国家,都是一笔富可敌国的巨款。

这次的金龙买卖当然得到了最圆满的结局。

至于价格,这个要等实地拓查,做出预算后,将由国家以购买金龙的方式,划给薛郎个人足够的资金,建设,还是他的名义。

当然,这事也不会对外说,现场崔老就郑重说出,今天所有的一切,绝密。

这是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可不能有丁点的泄露。否则,没等那里建起机场,有了自保能力,就会有霸道的国家出面干预,甚至制造事端。

如果一个非华夏国籍的人购买了岛屿,在那搞私人建设,是旅游还是别的用途,谁也说不出啥来。起码不会马上关注。

崔老也没想到,薛郎去了一趟安国,不但摧毁了人家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海外秘密基地,还弄回来这么个宝地。

要知道,几平方公里的岛礁,都是现如今争夺的要点,建个机场,就可以成为战略支撑点。

那里,可是一百多个平方公里不说,浅滩,最大面积的一面,要有退潮时一米左右,涨潮不过两米三米深度的浅海,直径跨度足有三四公里,吹填的话,绝对的好基础,完全可以建起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土地面积。

一旦那里发生战争,除了远程攻击,任何抢滩登陆都是笑话。

周围全是暗礁,留出一条水道,可保证防守一直处于绝对安全状态。

之所以当场崔老就指出要划拨巨款到薛郎名下,那是因为那里暂时还是薛郎个人的,一旦时机成熟,不用建国,直接国家收购,走个过程,就变成了华夏的飞地。

事情重大,连薛郎精心准备的晚宴都没有留住老人们,在得知金龙的竖立跟这里的阵法有关,挪移走又无法再布设此阵,何老释然后,抱着洛神赋,跟着所有老人迅速离去。

金腾长出了一口气,临走,悄悄瞪着眼睛指了指薛郎,跟着竖起拇指,面无表情的迅速离去。

薛郎并没觉得有压力,这是明摆着的,其实当说出岛屿购买的一刻,他相信,崔老金老这些军事方面的老将会敏锐发现契机,只是给自己一个解释的机会罢了。

准备的晚宴当然不能浪费,薛郎将所有科研人员,加起来超过一百的人全部勒令停止工作,连带陆锦他们也全部停下,来了一次大大的聚餐。

这些科研人员虽然极为不情愿,因为这才短短时日,他们就完全投入了忘我的研究。

这里条件虽然简陋,但研究的课题和参照实物那是前所未有的。

山寨和摸着石头过河是两个概念。

席间,大家没有什么过多的交流,因为各自负责的项目都是要保密的。

散席,张艳丽小声跟薛郎说,有重大突破需要他前去看看。

薛郎在散席就急匆匆返回实验室的人群里,跟着张艳丽走进了避弹衣研究室。

研究避弹衣的是一个年近五十的女教授,姓陈,叫陈秋燕,见到薛郎到来,她让准备进入工作的所有人停下手里的动作,进行初步试验。

这里有百米长度的射击实验室,跟研究子弹的研究室合用,一整栋两栋连接在一起,打通的平房。

随着陈教授的指令,两个助手快速从保险柜里拿出已经制作完成的避弹衣,给硅胶人体靶子套上。

其他张艳丽师门的,迅速布置准备,跟着,陈教授将射击的位置让给了薛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