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兵魂回档 > 分节阅读 39

分节阅读 3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踢中数下,短短数秒,浑身酸痛中,虽然没有被击倒,但也只有挨打的份,却无力还手。

连续攻击了数秒,薛郎一个凌空翻滚撤出战圈,在张明惊骇的注视下,活动了下身子,说道:“等业务正常开展后,你还需要回炉。”

说着,扭头向回跑去。

此时,张明的两手微微发抖,他非常清楚,再有几秒自己就会彻底落败。

惊骇中,他没有一丝沮丧,反倒眼睛里冒出了火热的光芒。

在薛郎跑出去十几米后,一言不发的跟了上去。

试探出张明的实力,薛郎彻底放心了,返回店里,给雪凤打了个电话,让她等着张明,再让邢远安排一个人来迎春,买台二手车,让张明和崔颖跟着去市里,省城。

雪凤当然不会有意见,而且已经做了买车的打算,配个司机当然是方便了。

刘忠他们开车返回,薛郎和娟子收拾了下就开门营业了。

今天没有昨天一大早就排队的现象,哩哩啦啦,都是散户。

快到中午了,刘忠他们两台车刚到,苫布才掀开,突然,一辆小解放停在了店门前,随之,水利的一次拉走了五吨大米。

还没装完,刹车声中,一辆辆半截子,小货车停在了道边。

短短不到半小时,薛郎的米店再次车水马龙,人头攒动。

薛郎亲自收款开票,仔细的询问大单的这些人是什么单位的。

没有意外的是,这些人都是各单位的,买米也是同一个理由,就是单位发福利。连带周围的乡里也赶来拉米,一次三五吨,数量都不少。

扎堆的购买,让库存连带刚送来的二十多吨没过中午就所剩无几了。

薛郎早就发现了不妥,车还没卸掉一半,就给还没有离开的雪凤打电话,让她紧急把库里的三十多吨大米全拉来,再继续生产。

这边刘忠他们的车刚卸完直接卖掉,郭龙和张宝子的车就到了。

一看前面车多的都堵交通了,俩人眼珠子都掉下来了。

生意这么好吗

刘忠跟着一个小半截子刚挤出来,就看到了郭龙和张宝子,他立时得意了,探出头,按着喇叭喊道:“喂看到了吧,大侠这生意就是火爆以后少特么的说我崔流弊”

郭龙和张宝在站在车前看着得意的刘忠,一阵的诧异。

这货啥时候不崔流弊了

刘忠才不给俩人打击的机会,得意的按着喇叭就绝尘而去。

薛郎刚接到郭龙他们到了的电话,还没安排娟子去领车,崔平带着几个警察突然出现在薛郎的店门前。

薛郎一看,锁好抽屉站起来笑道:“崔警官怎么有空来我这小店视察啊,我可是守法公民。”

崔平意外的双手合起一礼,笑着说道:“生意不错啊,薛老板,你这人这么多,这不担心出乱子,来帮你维持治安来了。”

薛郎知道这是玩笑,他也没客气,笑道:“太好了快帮我疏通疏通,一会别交警的来罚我款。”

谁知崔平却一点没犹豫,转头说道:“田所长,张队长,既然来了,就维持下治安。”

那俩被叫的没有废话,在薛郎诧异的注视下,扭头就出了店门。

店里那些等着开票交钱的看到崔平的一刻,心里都一突。

他们几吨的买大米,店老板都没有说站起来笑着打招呼的,崔平刚接任副局长,级别来说,还不算什么,可对方居然能打招呼,还毫不客气的用他们维持治安。

加上这些都是刚上任,上午才任命的新所长,新刑侦队长大有来报道的架势,这不是更说明,他们关系不一般是一回事,他们的升迁肯定跟这家店老板有关

薛郎真的很诧异。他并不知道杜飞已经把人情扔给了崔平,崔平当然要投桃报李,前来报道了。

不过这会他没时间多想,哈哈一笑谢过,随之坐下接着忙碌。

拉大米的车很快到位,郭龙和张宝子也没机会跟薛郎说个话,就被娟子直接当成了劳工,忙的脚不沾地。

随着一张张票子的开出,薛郎发现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买米的,最远的居然是地区市的一些单位。而且他们的量也大,一要就十几吨。

薛郎没法在这付粮,留下了全款,开票告诉对方,送货上门。

那些人居然一点不担心薛郎会不给大米,还强烈要求,运费他们出。

薛郎虽然觉的奇怪,可这会没时间细聊,简短的沟通,就让他们离去了。

薛郎哪里知道,这次迎春的大地震并不是单单迎春一个小地方,顺藤摸瓜,扩大战果,杜飞在拉网式荡平迎春的同时,根据他提供的证据里的线索,和审问得来的信息,几乎在同时,对附近的乡镇,县,地级市,乃至地区市都展开了行动,着实抓捕了一大批的蛀虫。

这也导致地震中心点的信息被外面得知,才有了这些蜂拥而来的购米者。

余震,波及的面非常广,已经不再单单是这边陲一偶了。

第55章生意火爆

薛郎这里的火爆持续了一周,天天百十吨,让家里的厂子满负荷运转,生意着实火爆。

收粮,此时已经全部被粮库车队的车承包,下去专收那些农户留着的优质水稻。运输,也被车队全部揽下,不说帮薛郎,正常的运费,也足够邵胖乐的了。

这会车队已经开始进入淡季,大豆收购结束,马上要开化了,车队的外勤至少要呆三四个月,没有太大的活。

厂子因满负荷运转,征得薛郎的同意,邢远通过已经上岗的这些复员兵,联系了他们的战友,那些工作不如意,甚至回农村务农的,接到信纷纷从各地赶来。

员工因此从四十多人,激增到一百五十多人。已经具备了一个正了八经的企业的规模。

厂子一天一百吨开外的产量堪比大的米业,所有的员工虽然大多是新手,也非常的辛苦,但他们半月不到,就首次破例的拿到了相当便于二线城市工薪阶层三个月才有的工资,让他们疲劳但精神亢奋,厂子里没有老板坐镇,一点没有耽误他们的工作激情。

如此大量的生产,实则是在做库存。薛郎那里一周后,销量已经开始锐减。毕竟不可能那么快吃完,单位也不可能天天发福利。这些生产出来的大米,是给松江省最大的连锁超市,松江连锁准备的库存。

合同在雪凤抵达松江市的第四天就签署完毕,供货,则需要超市的销售部前来考核生产规模和厂区环境。

迎春,一天几吨的销量,俩人已经能忙过来了,而且经常有片警在他那里转,安全已经不用担心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