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血衣卫 > 分节阅读 309

分节阅读 30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过人,颇得朝中大臣拥护,另外一个是康氏所生李芳硕,别看年纪不大,颇得父王喜爱,康氏早有谋夺王位之心,暗中联络了不少人手,夹缝里生存,这种滋味必然不好受。

李芳果返回船舱躲避风雨,身后那人看看天上乌云,不由得叹口气,恰如此时朝鲜的局势一样,战乱频繁,难得的安定,如果处理不好,又将陷入灭顶之灾。

此时朝鲜的王是李成桂,这人极为了得,自幼爱好打猎,武艺高强。二十二岁那年,高丽恭王利用中国爆发元末农民起义的机会,发兵北拓领土,吾鲁思不花成为了高丽的内应,协助高丽军队攻占元朝双城总管府。

此后李成桂与其父归顺高丽,成为高丽将领。吾鲁思不花归附高丽后,恢复高丽名李子春,官至荣禄大夫判将作监事、朔方道万户兼兵马使。

高丽末年,战乱连连,此时正是李成桂赚取政治资本的时机。

公元1361年九月,秃鲁江万户朴仪反叛,官军平叛不力溃败。此时,李成桂官居通议大夫东北面上万户、金吾上将军,以一千五百的兵力大破叛军初战告捷。这是李成桂出仕以来的首次战功。

公元1362年正月,高丽参知政事安佑与上将军李芳实回师二十万攻击西京红巾军。李成桂本次领兵二千人参战,由东大门奋勇进击,率先等城,又立大功一件,从此威名日著。

此后,李成桂不断建立武功,公元1362年2月、7月李成桂任东北面兵马使击败元朝军阀纳哈出。公元1364年击败依附元朝的高丽反叛者崔儒,同年2月、侵入和宁今咸镜南道永兴、现今的金野郡以北讨伐女真。公元1370年以骑兵五千步兵一万自东北面渡鸭绿江攻打东宁府。北元东宁府同知李吾鲁帖木儿逃往于罗山城。

李成桂一度到达辽阳。仅以身免的纳哈出称李成桂“年少而用兵如神,真天才也,将任大事于尔国矣。”凭借战功显赫,李成桂得宠于高丽恭王,官至密直副使,进阶奉翊大夫,赐端诚亮节翊戴功臣之号。逐渐替代了权臣李仁任,与崔莹、曹敏修掌握实权。

公元1377年,李成桂在智异山歼灭倭寇名声大震、同年8月在西海道黄海道一帯大破倭寇。公元1380年倭寇500只船侵入云峰今韩国全罗北道南原郡,占领引月驿,高丽败北,驻扎在当地的将军阵亡。李成桂被任命总指挥官击败倭寇首领阿只拔都荒山战斗。

公元1382年,明朝命北元降将胡拔都深入到东女真地区,招抚当地的女真人等。翌年八月,胡拔都又率部进抵端州,女真首领金同不花降附,高丽命令其大将李成桂率兵出击,双方战于吉州,女真败退。

李成桂通过一系列重大战绩取得很高的威望,他也与郑道传、赵浚、尹绍宗等新兴士大夫势力联手,抵制高丽王室和崔莹代表的权门世族的旧势力。

公元1388年,明朝在原双城总管府之地设置铁岭卫,移文告知高丽。高丽国王王禑、门下侍中崔莹密议进攻辽东,守门下侍中李成桂反对无效。是年四月,王禑派左军都统使曹敏修、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出兵攻辽。五月,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上书要求班师,王禑不听。于是李成桂劝服曹敏修,果断在威化岛回军,返回开京今朝鲜开城,流放崔莹,此后掌握高丽政权。六月,王禑退位,其子王昌即位,以李成桂为东北面朔方、江陵道都统使,赐忠勤亮节宣威同德安社功臣之号。

王禑意图复辟,事败,李成桂以明朝称王昌非恭愍王之后而不许入朝为借口,废王昌为庶人,改立高丽宗室王瑶,是为恭让王。王禑流放江陵,王昌流放江华,十二月被杀。恭让王只是李成桂的一个傀儡,他以李成桂为奋忠定难匡复燮理佐命功臣,封爵和宁君、开国忠义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三百户,田二百结、奴婢二十口,称中兴功臣,父母妻封爵,子孙荫职。

效忠高丽王朝的大臣郑梦周被李成桂之子李芳远刺杀,自此李成桂篡国的最后一道障碍被铲除。公元1392年七月十二日,右侍中裴克廉等胁迫恭愍王妃废黜恭让王。七月十七日丙申,在右侍中裴克廉、判三司事赵浚、奉化郡忠义君郑道传、同知密直司事南訚等亲信的劝进下,李成桂在开京寿昌宫即位,开创了朝鲜王朝五百年的基业。

公元1394年四月,李成桂为免除后患,遣中枢院副使郑南晋、刑曹议郎咸傅霖绞死恭让王及其二子。分遣刑曹典书尹邦庆、大将军吴蒙乙至江华岛,刑曹典书孙兴宗、佥节制沈孝生至巨济岛,将囚禁在两处的高丽宗室全部诛灭。结果,高丽宗室为躲避杀身之祸,将“王”氏增加笔画,改为玉、全、琴、申、田、车、周、马,以及龙、乃、金等姓氏,所以后来朝鲜半岛的王氏人口十分稀少,成为稀姓。

李成桂建国之后,数次派使者入明,终得封王,国号朝鲜。

第五百五十章争端

乌云密布,浪花翻滚,风雨瞬间而至,雨点打在船板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此时李芳果坐在船舱里眉头紧锁,思考着自己的人生轨迹。

这位朝鲜国最有可能继任世子之位的男人,此时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年近四十,不再年轻气盛,到了这个年纪,很多事反而容易看开,是岁月的沉淀,同样是智慧的提升,可惜,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帘子掀起,外面走入一人,抖了抖身上的雨水,“公子放心,已经检查过,没有异常。”

“舅父,这次出使,一旦明廷不准,如何应对”

“应该不会,大明为礼仪之邦,最讲究的是信字,既然当初答应了公子的婚事,绝对不会反悔。”

朱元璋赐婚的告书早已送到朝鲜,这样的举动曾经引起一阵轰动,毕竟是公主下嫁,这可是头一回,谁想等来等去,一直不见人过来,最终等来的确是明太祖朱元璋病重归天的消息,新皇登基,恰好借着出使之际促成此事。

“但愿如舅父所说。”

“只要能娶到大明的公主,背后也就有了靠山,这件事对王立世子必然构成影响,所以这一次一定要全力促成此事。”

一个男人,确要靠着一个女人生存,李芳果不由得发出一声苦笑,“舅父放心,已经对大明的皇室习俗记熟,不会因为这些失礼而惹公主不快。”

那人坐在一旁,“这些兄弟里,我最看好的是你,不要灰心,有舅父在,绝对不会让人欺负你。”

李芳果一言不发,这种政治婚姻极为常见,甚至从来没有见过对方,就要按照命令结成夫妻,不要忘了,对方是大明的公主,自己只是一个王的儿子,两者之间的地位完全不同,公主嫣的地位与朝鲜王持平,就算促成这件事,未尝是一件好事,大小事宜都要迁就对方,处处都要小心,甚至是男女同房之事都要看对方的脸色,对于男人而言,同样是另外一种沉重的打击。

一夜无话,风雨过后,天气晴朗,海上的变化极快,一天之间就会出现几次变化,经验丰富的渔民可以通过看天上的云判断风的大小还有方向,提前做足准备。

李芳果从船舱走出,一下子愣住,云雾散去,水天之间突然冒出一艘大船,速度不慢,两侧有数十只小船护卫,上面的旗帜和自己船上的一模一样。

“舅父,快看。”

“奇怪。”那人也是眉头一皱,这里临近大明水域,除了偶尔会有渔船出入之外,几乎很少见到这样的大型船只,何况还是自己这边的船,会是谁

“靠过去。”

“是。”

命令下达,下方水手纷纷改变位置,两艘大船缓缓接近,对方同样发现,上方人头涌动,下方小船纷纷加速,左右分开将李芳果乘坐的大船围住。

“弓箭、刀手准备,如果有人敢登船,格杀勿论。”

随着小船围上,气氛顿时变得紧张,尤其是这样的局势下,在没有弄清楚对方的身份还有意图之前,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在这里,一旦出事,完全可以讲罪责推得一干二净,这样的风浪,船被水打翻,或者遇到水贼都不为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