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血衣卫 > 分节阅读 293

分节阅读 29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这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事实,两人合力抓住,直接挂在上面,一张娇俏小脸顿时变了颜色,双腿不停乱踢,随着时间过去,舌头伸出老长,眼睛睁大,死相恐怖。

“样子太丑,我不想这么死。”

“贵妃,不要难为我们。”

那人冷哼一声,在后宫地位不低,不仅如此,朝中几位王爷都是他生的,就凭这一点,地位就是其他人所不能比。

“我死了之后,你们也休想有好日子过。”

那人犹豫一下,“取毒酒来。”

朱元璋留下的旨意只是杀死殉葬,至于用什么方式并没有交代,白绳吊死最是常见,可惜,死相太过难看。

一声叹息,看着眼前毒酒,不由得流下两行泪水,“皇上,想我十六岁入宫,服侍左右多年,罢了,既然皇上嫌下面寂寞,臣妾随你去了。”说完一扬脖,毒酒喝下,身子一震缓缓倒下。

“难道我们不应该阻止这场悲剧”

朱允炆实在看不下去,其中有几位年纪稍长的妃子照看过自己,印象极深,算起来,也是自己的家人,难道真的要用这种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家人。

“你是皇太孙,说话的分量自然是我们这些人所不能比。”晋王不以为然,并非冷血,那些殉葬的妃子之中并没有自己生母,马皇后早在几年前已经病逝葬在皇陵之中。

“三皇兄,话不能这么说,如果有更合适的办法,为何不能”燕王上前,身形魁梧,虎步龙行,声势不弱。

晋王哈哈大笑,“不要忘了这是父皇的遗愿,我们这些做皇子的如何能违背父皇的愿望,那些孝义难道都忘了不成”晋王不忘趁机反咬一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燕王眉头一皱,看着眼前剩下的最后一个妃子倒下,侍卫快速跑动,“大人,按照记录核对完毕。”

人已经死了,再多说也是无益,燕王很聪明,此刻,不仅是留在京城的这些皇子,还有身后的大臣,所有人都在看着,这个时候表现出的孝义最是能够打动别人。

随身太监再次走出,众人齐齐跪倒,太监双手捧着圣旨,动作极为小心,这一次又是什么,所有人一瞬间露出期待目光。

“天佑大明,福延邻邦,公主嫣,识大体,贤明聪慧,赐婚朝鲜国主世子李芳果,建不战之邦。”生命逝去的最后时刻,朱元璋的心里还想着安稳邻邦的大事,朝鲜与大明一水之隔,堪称是大明的门户。

当然只是大明附属而已,明初时以高丽国自称,当时的国王为王颛,朱元璋得天下建大明,昭告天下,同样派出使者持书前往高丽国发布喻告,高丽国王第二年派使者贡品入朝,请求封号。

朱元璋应其之请,于洪武三年遣使持金印文诰,封王颛为高丽国王,从而确立了两国的宗藩关系,贡献数至,元旦及圣节皆遣使朝贺,岁以为常。

洪武七年高丽国王颛为权相李仁人所弑,李仁人拥立权臣辛旽之子辛禑为王,遣使来明入贡,明太祖却而不受。直到洪武十八年,朱元璋见辛禑地位日益稳固,才不得不正视既成事实,加给辛禑高丽国王封号,并追谥王颛为恭愍王。

洪武二十一年四月,高丽东北面都指挥使李成桂发动兵变,除李仁人,囚禁了国王辛禑,十月辛禑让位于子昌。次年,李成桂废辛昌,拥立王颛之后王瑶。

洪武二十四年王瑶让位于李成桂,王氏自五代传国数百年,至是绝。二十六年,李成桂遣使来明,贡马九千八百余匹,明太祖回赐纻丝绵布等近二万匹,赐名朝鲜。

公主嫣为何人,朱元璋最疼爱的女儿,没有想到最后时刻会远嫁朝鲜荒野之地,朝政不稳,就算是身为国王,时刻面临被杀危险。

嫣儿不嫁。

公主嫣得到消息,有如晴天霹雳,失去父亲,不仅如此,母妃同样跟着殉葬,一下子失去两个最亲的人,还不够惨,身为公主之身,离开熟悉的皇城,远嫁到朝鲜,宁愿一辈子留在这里,永远不嫁人。

第五百二十一章争执

大明天子太祖皇帝朱元璋驾崩,只是生前为了能够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大费周章,如今朱元璋归天,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

聚集在这里的朝臣还有一众王爷最关心的就是册立新君一事,谁才能成为大明的第二位天子,朱元璋眼中最合适的人选。

“怎么还没来”

留在外面的人足足等了几个时辰,还是不见遗诏从里面拿出,顿时有人开始着急,不仅急,同样累,平日里这些王爷养尊处优,这一次算是拼了,留在雨中几个时辰,如今在这里又站了几个时辰,开始有人挺不住。

皇城左右都由侍卫把守,一个个长剑在手,面色冷峻,朱元璋的尸身被人安放在皇城之中。

“诸位王爷,可入内观瞻。”

“刘公公,可还有圣旨留下”

那人连连摇头,“圣上只留下这两道圣旨,几位大人可以作证。”指的是几位老臣,圣旨的内容就是一人起草。

“不错,当日圣上着急老臣前来,留下这两道圣旨。”

“怎么会这样”

众人俱是眉头一皱,以圣上谨慎个性,后继之君这样的大事,绝对不会没有任何交代,如果没有,试问有谁会愿意放弃,到时只会打得天下大乱。

“诸位王爷。”

“走吧。”

晋王第一个进去,接着是燕王,一众皇子进入之后才轮到朱允炆,接着是朝中重臣,朱元璋面色安详躺在那里,此刻就跟睡着了一样,确实太累了,一生勤勉,凡事皆是亲力亲为,尤其是面对明初那场乱局,朱元璋力挽狂澜,迅速恢复大明国力,这一点着实让人敬佩。

早有负责宫中礼仪朝臣等在那,按照规矩,众人磕过头依次走出,泰道:“诸位王爷,几位大人,今圣上仙去,国不可一日无君,册立新君之事刻不容缓”

“不错,应该立刻由皇太孙继位处理国事”

晋王冷笑,看了一眼说话的了两个人,明显都是太子府的人,“此言差矣,父皇生前并未立储君,又何来继位之说”

齐泰道:“先皇早已册封允炆殿下为皇太孙,按照礼法,只有储君才能以太字而称,先皇之意已然明了,诸位王爷难道想要违背先皇之意不成”

宁王道:“齐大人,虽有此事,父皇不过是念旧,给允炆侄儿一个皇太孙的身份,始终未有定论,难保日后改变初衷另立别人也说不一定”

“不错,一国之君,岂能如此儿戏。”

这一刻,这些王爷反而站在一起,太子府这边势头明显被对方压制,论辈分,这些是皇叔,论人数,对方更占优势,就算讲的是道理,没有圣旨,任凭齐泰如何说,最终都是没有意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