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血衣卫 > 分节阅读 207

分节阅读 20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两句,手臂向下一沉,眼睛随之闭上。

“皇兄。”

“殿下。”

太子府哭声传出,门外等候的妃子再也控制不住,放开喉咙哭天喊地,常氏难忍心中悲痛再一次哭倒在地,不管平日如何,此时的悲痛必然无法装出来,被人连捶带掐缓过气来,整个人跪在那不停抽泣。

“方子,太医院的方子到了。”

太监手里捧着方子快步跑入,听到哭声那一刻整个人愣住,噗通一下跪在地上,手里的方子随之掉在地上,这是太医院众人研究了几天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否有效不得而知,最主要的是皇上等不下去,太子更是不能再等。

停尸三日,重臣一一告别,朱标的太子生涯宣告结束,告示贴出,天下百姓无不悲痛,多少人期盼着朱标能够继位为君,这位以仁厚闻名天下的太子至少不会像他老子那样大开杀戒。

此时的京城,暗潮汹涌,各方势力纷纷而动,太子死了,谁能成为新的太子必将影响到京城局势,呼声最高的当属秦王,别看平日吊儿郎当,论辈分位于诸王之首,又是马皇后亲生,按照惯例,太子之位非秦王莫属。

秦王同样一反常态,这些日子安心留在秦王行馆,对试图接近的大臣充耳不闻,一心一意处理起封地大小事宜,无非是想做做样子给朱元璋看。

朱元璋一脸疲惫,登上石阶的脚步从未有过的沉重,朱标的死深深刺痛朱元璋的心,那一刻就如自己精心守护了几十年的东西,突然间被人打破,那一瞬间的感觉只有朱元璋自己清楚。

换做别人早已倒下,甚至放弃,朱元璋不能,身为皇帝当拥有常人所不具备的忍耐、魄力甚至是冷血。

大明朝此时的烂摊子必须由朱元璋去收拾,谁能成为储君掌控天下,这是年迈的朱元璋必须解决的问题。

面前放着大臣上奏的折子,所提都是速立储君之事,其中所提大多相同,为了大明的安危,天下安稳,当早立储君。

“立储,难道就这么盼着朕早死不成。”朱元璋挥手将那些折子打落在地,下方太监愣在那,不知是该捡还是不该捡。

“皇上。”

“放在那。”

太监只得照做,朱元璋右手掐住额头,立刻有太监过来,留在身边多年,对朱元璋的习性极为熟悉,一旦有无法决断的事,都会头痛。

“皇上,要不要奴才捏捏。”

朱元璋点头,眼睛闭上,任凭太监在头顶上捏着,脑海中不停浮现出朱标临死时的神情,带着不甘、遗憾的眼神,朱元璋靠在龙椅上不由得长叹一声。

“皇上,几位大臣都在外面候着。”

“让他们进来。”

太监出去,时间不长,几人缓缓进入,其中几人位列三公之位,都是当朝权臣,朱元璋身边的得力助手,平日里朝廷的大小事宜多是交给这些人处理。

“老臣叩见皇上。”

“平身吧。”

朱元璋摆手,进入大殿这些人大多年纪不小,如此倒也省了不少麻烦,按照身份分成两列拱手而立。

“今个把你们叫来是想商量一下储君的人选,别藏着掖着,想什么说什么,朕不糊涂。”朱元璋说完看着几人,算是提了一个醒。

几人面面相视,得皇上召见那一刻已经猜到,这个时候谁也不愿意先张嘴,“太师,意下如何”

那人咳嗽一声,“按祖制,当立二皇子秦王为储君。”

“秦王”朱元璋摇头,如果秦王真是那块料,反而不用有这样的烦恼,这些年秦王做的荒唐事一一在记,在诸王之中根本没有起到表率,“立储为国之大业,可推贤。”

朱元璋这番话几乎是将秦王否定,另外一人道:“晋王仁义聪慧,当为储君之选。”

“老臣以为不妥,若立晋王等于破了规矩,其他王爷之中不乏才能出众之人,一旦心有不服,他日起了争执,岂不是有损我大明国运。”

“太保大人说的不无道理。”

几个当朝老臣一时间难以形成决断,朱元璋看在眼里,握在手中奏折顺势丢出,“看看这个。”

“皇上,若是如此,怕是所有王爷都不服”

第三百六十八章皇城乱四十六

朱元璋丢下的奏折中究竟写了什么,面前几位老臣看罢神色大变,为首之人更是发出惊呼,“若真如此,所有王爷都会不服。”

奏折打开,只见上面写着一个人名字,甚至有些陌生,朱允炆,仁厚忠义,为皇太孙上上之选,叩请圣上恩准。奏折下方并没有署名,无法弄清是何人递上的折子。

“有何不可”

“回皇上,历朝历代皆是父子相传,如此才能朝纲稳,天下兴,宋时太祖让贤,兄弟相传虽引为佳话,却也颇受猜疑,斧光烛影未必为虚,圣上膝下尚有子二十有余,可堪大任者不在少数,老臣请皇上打消此念,否则贻患无穷。”

“太师大人所言极是,圣上此举必然引起诸王不满,太子世子虽已成年,品行仁厚,可惜,身份不符,同样无军功、政绩在身,恐难以服众。”

朱元璋呵呵一乐,“朕也是只是问问而已,没想到诸位卿家如此大的反应,太子人选暂时空缺,等朕找到合适人选之后,自会立下传位诏书。”

“皇上圣明。”

几位老臣离开,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太监收回奏折送回朱元璋手里,这份奏折正是出自朱元璋之手。

朱标一去,朝中大臣们纷纷举荐诸王为储君,其中秦王、晋王、燕王呼声最高,尤其是秦王,一下子成为大热人选,其中支持宁王的也不在少数。

朱元璋另有打算,亲眼看着爱子朱标带着不甘眼神离开,这段时间,只要闭上眼睛就会出现,在朱元璋的心里,对朱标的死感到深深的内疚,那种爱无形中转移到皇孙朱允炆身上,如果不是朱标早逝,这个孩子日后同样可以做太子、做皇帝,为何不能直接将皇位传给孙子,天下人不敢去做的事,朱元璋偏偏要试一试。

此时最大的障碍还是这些老臣,其中太保的一番话让朱元璋眼前一亮,不错,想要让众人信服,一定要有所成就才行。

京城外,荒山之上站着一人,一身黑色布袍,身后石头上坐着一人,一旁放着一个包袱,一声鹰鸣,老者缓缓转身,面色阴沉,正是从京城消失的鬼手医,此刻出现在这里,应该是在等人。

“鬼王,多年不见。”

随着鹰鸣声消失,树林中走出几人,为首之人面色俊朗,气定神闲,正是晋王,身后跟着几人,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拜见君上。”

晋王点头,“差事成了,不知鬼王有何打算”

“隐居山野,从此不问世事,只求心安。”

鬼手医说完叹口气,如果不是亲眼见到,根本不敢想象,一直留在京城的鬼手医就是二王之中仅存的鬼王,曾数次给朱标医病,如此朱标的死绝对不是病入膏肓而亡那样简单。

晋王呵呵一乐,“如此岂不是荒废了鬼王一身本事,只要留在本王身边,本王答应你,一定重兴鬼门成为天下第一门,荣华富贵任由你选。”

鬼手医摇头,“王爷厚爱,重兴鬼门一事,早已淡忘,鬼门既然不负存在,兴来又有何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