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浪逐桃花 > 分节阅读 184

分节阅读 18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到了老家,便砍竹子编篱笆修补穿透的墙壁,割茅草盖房顶。小俩口紧记岳丈嘱托,平时布衣草履,决不张扬。未出一月,部队来了,留下工作组,斗地主,分田地。孟那喜是雇农,他称说妻子患有虚弱症,不能出门见风。所有的事情甘愿披星戴月。就是先后生下三女两男,每一个月子的杀鸡宰鸭,都是他包干。他不识字,对儿女的教育上,都是她在倾注心血。

孟那喜注视着妻子的恬静的睡相,他觉得这一生是幸福的。三小姐温柔、娴淑、美丽、孟静,比他小了七八岁,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现在无论怎么看,还是个城里的富家老太太。

他想再过一会儿,牛鬼蛇神拘魂夜叉就要来了,得和她道个离别。他怕惊吓了她,在她耳边悄悄地说:“我走了,来世我们还做夫妻。”

三小姐悚然惊醒,好像陡然起了一阵冷风,她不禁打了个寒颤。便听见窗外风声沙沙,几许竹叶落下,竹枝簌簌抖动,风声呜呜地响到远处去了。

她心里一阵疑惑,摸摸身边的孙儿孟俊。他正睡得甜,胸脯均匀地起伏。孟俊是孟浪的侄子,原来一直跟着汪玉芸在乡下。汪玉芸进城后,当婆婆的认为儿媳新起锅灶重安家,杂事太多,难免影响孙儿读书,不如让他留在身边。儿女们一个个能读出来,她同样也能教导孙子读个好成绩。

“是不是老伴走了他那病早迟是不长久的。”心里闪过这个念头,便再也睡不着觉。她在枕下摸电筒,准备看看表走到几点钟了。就听见门“咚咚”地响起来,又叫道:“大妈大妈,我是老大,你起来开开门。”

她一切都明白了,老伴果然去了。

送走了左邻右舍帮忙的人,弟兄姊妹这才能安安心心坐下来,大姐、二姐远在天边,边关万里之遥,是不可能赶回来奔丧的。

孩子们吃饱了,都下了桌子去玩耍。女人们吃饱了,。主动去收拾乱七八糟的东西。桌子上就剩下三姐夫曾树炳、孟浪、孟廷云。

“好多人都留职停薪做生意去了。我们学校也成立了一个勤工俭学公司,校长的舅子当经理。”曾树炳喝下大半杯白酒皱着眉头牢骚满腹地说:“说来那硬是绝对赚钱,国棉厂的子弟校,拿最优惠的价,作一套衣服就三十多元。因为加了几道彩色杠杠,说是学校标志,就要卖80元一套,一千多学生啊人家这两年肥得流油,我和你三姐就那五百元一个月,眼看月娃子大了,要读中学、读大学”他叹了口气,又端起杯子喝,才知这是空杯。孟廷云忙拿起瓶子给他满上。

“你们胆子小了。”孟浪说,“我在区上的时候劝你多次,出来做生意,那时我随便给哪家信用社打个招呼,贷个几十百把万没问题,你们前怕狼后怕虎的,现在国家政策一调头,想贷款都贷不出来了。”

曾树炳苦笑道:“我要是没读这么多书,没有这份工作,或者是个不成器的人,恐怕我也就发财了现在后悔也晚了。”

孟廷云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说:“你说晚了,大哥他们不是同样在做生意。”又转向孟浪笑问道:“你们那个公司咋样”

孟浪笑道:“老幺,你努力操练嘛,同样是大学生,看你操得到我这个份上也就可以了。”

孟廷云不服气地说:“谁聋敢和你们组织部比,管官的官,市氮肥厂的尿素要买低价卖到县里要高价,还要付现款,拉县里的棉花要质量好,价格低,还要市棉麻公司自己去车拉,你们当坐地老板,稳吃钱”

孟浪边嚼菜边捋头发说:“那些官帽子都是我们组织部发出去的,谁敢不听么”

曾树炳说:“有些东西也开放得太离谱了。凭什么允许权力机关做生意这太不合理”

他用筷子敲着桌子,醉眼惺松地看着孟浪说,“你们是政府官员,有工资,还赚那么多钱去干什么”

孟浪笑道:“逢年过节发福利,月底发奖金,部级领导装修房子,出国考察,都免得用国家的钱,这有什么不好”

孟廷云很斯孟地浅酌一口,说:“按说来,经商赚钱应该是高智商的劳动。从国外的好多先例分析,都是孟化底蕴足,层次高的企业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后劲最足。可是在中国,像哥你们那些公司,完全是凭权力在赚钱可以说是稳赚”

孟浪笑而不答。

曾树炳叹了一口气说:“你那个公司虽然好赚钱,但是,再赚得多都是公家的。你自己最多吃点不花钱的一等烟、酒,也没得好多意思。和人家那些私人老板比,真正是九牛一毛啊”

这番话一下子挑起了孟浪的心事。他想到前两天求部长说的话,他原想好好在部里干几年,有机会下派当个县长书记什么的,或者也是副县长副书记,便可以好好在仕途上混出个人模狗样来。可是生意上的事就要交出来。那么,一帮生意的朋友,尤其是小凤,就不能在一起了。当一个副处长,不能向上升迁,有什么意思。

曾树炳又心事重重地叹口气说:“我们兄弟姊妹这一家人,就有三个大学生,难道我们这一生就这样算了么就真的只能被几百块钱一月,打钟吃饭,盖章领钱给拴得死死的么”

孟廷云说:“这样也好,无风无险的过点太平日子。”

曾树炳说:“廷云,你老弟还没有到那个日子。如果讨了老婆,再带个娃儿。你就晓得过日子的艰难了。”

孟浪沉思着说:“这样吧,我来考虑这个事情。再过一年半载来看分晓。”他心中想的是仕途上没有发展,不如留职下海,那时,就应了古人说的: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