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一世吉祥 > 分节阅读 24

分节阅读 2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夹在突厥人中间混得几天,杨致已能对他们用突厥语说话的意思听出个大概。

在苦熬一冬后进行的这场大战中,突厥人死伤惨重却一无所获,反而被一支夏军魔鬼军团在老窝里打了个鸡飞狗跳,因此对继承汗位仅仅四年的拖都可汗颇多怨言。拖都可汗为了平息各部落贵族及诸多子民的怨气,一道最新的诏谕已传遍大漠:暂且休养三个月,待到七月塞外草丰马肥之时,到赛音山达的可汗王庭集结,再度发兵南下与夏军决一死战

杨致冷静的分析,在这场春季大战中,夏帝与卫肃精心谋划的军事行动在战术上是取得了成功。既证明了以机动对机动的新型骑兵军团的强大威力,又暂时解了朔方之围。

但在战略上注定是失败的,现在的大夏不是国力鼎盛的强汉,夏帝不是汉武帝,卫肃虽然也姓卫,但他不是卫青,耿超与霍去病更不存在半点可比性。且不说突袭军团全军覆没,耿超生死不明,在短期内仅凭一支一两万人的新型骑兵军团,想要把突厥人彻底打残打垮,无异于痴人说梦。就算能把突厥人打回到谈判桌前,大夏也不可能占到太大的便宜。

无论是战是和,都不是杨致所能决定的。朔方城外那数十万人马血腥惨烈的厮杀场面历历在目,突袭军团那些永留大漠的年轻鲜活的面容犹在眼前,越想越郁闷,越想越焦躁,越想越觉得自己无能为力。

他藏身其中的这支千人队是突厥左贤王的部属,因此才受到特殊照顾。突厥的左贤王通常由继承汗位的第一人选担任,现在的左贤王察尔罕据说是拖都可汗的亲弟弟,还是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半大孩子。拖都可汗登上汗位只有四年,由此推断年纪应该不是很大。而突厥可汗对诸多部族的统治较为松散,对他们的控制远不像中原王朝治下的省府州县一样严密。

杨致想到这里,脑子里灵光一闪:历代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为争夺皇位拼得头破血流,甚至亡国分裂的事例屡见不鲜,难道突厥人就会发扬风格互相谦让想要大夏既不用大动干戈,北方边境又能有几年短暂的平静,目前唯一的希望就是突厥发生内乱。

正所谓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来个釜底抽薪,潜往突厥王庭刺杀拖都可汗

第049章纵火

杨致混在突厥人中间跟着走了十来日,身上的伤已好了个七七八八,貌似病号“奴隶”的好日子也过到头了。

在突厥贵族眼里,奴隶的地位与牛羊马匹相差无几。强壮的奴隶战时能做骑兵,平时能充劳役,因此颇受欢迎,这也是那个千夫长之所以大方收留杨致的原因。这几天渐渐开始不断有人将他呼来喝去,反应稍慢便抡起马鞭抽将过来。杨致强忍着又捱了两日,自感精神体力已恢复到了原来的九成,也是时候该消失了。

这股突厥人是左贤王察尔罕的部属,本就是往赛音山达王庭方向去与其余族人会合。达兰扎达加德距离赛音山达约有八百里,一路停停走走行程业已近半。这天夜间子时时分,杨致悄悄纵火点燃了两顶帐篷,又在两匹马的屁股上胡乱戮了几刀惊了马群,再趁乱夺马而逃,迅速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

打马狂奔直至天色大亮,眼前出现一条小河才饮马歇脚。杨致连续半个多月神经都崩得紧紧的,连睡觉都没有片刻安生。此时得以像出笼的雄鹰一样重获自由,躺在柔软的草丛中仰望白云蓝天,感觉说不出的轻松畅快。

惬意的躺了半晌,起身到河边洗了把脸,抹着脸上的水滴临河一照,顿时吓了一大跳,随即又忍不住哑然失笑:河中的倒影一身脏破邋遢,蓬头垢面满脸胡茬。分明就是个浪迹大漠的突厥游民,哪儿还跟以前面白无须英挺俊朗的那个杨致沾得上半点边

想起这段时日都是在生死边缘的钢丝上游走,足足有半个多月没顾得上洗漱,心下不由好一阵恶心,愈发觉得满身酸臭奇痒难当。反正四野无人,下河痛痛快快洗了个澡之后略一收拾,这才感觉像几分人样了。这个时候谁也不能认定他是杨致,相信也没有谁还能把他怎么样。索性又去猎了两只肥硕野兔,把脏兮兮的衣服也洗了,架起火堆一边烘衣服一边烤制丰盛的午餐。

茫茫大漠虽然人烟稀少,但有水草处必有人迹。杨致的衣服还未烘干,远处就有十来个赶着牛车的突厥人停下了脚步,男女老少都有,似乎也打算在附近扎营安顿。杨致现在的形象颇显彪悍,披头散发光着膀子,一股股结实的肌肉布满疤痕。那些突厥人只隔了老远冲他指指点点,并不近前。

眼前的突厥人对杨致毫无威胁,他装了十多天的哑巴,都快憋出病来了。操着半生不熟的突厥语与他们攀谈起来,权当解闷捎带练习“外语”口语。

此后几乎每天都会碰到人数不等的小股突厥人,杨致都是摆出一副大漠游侠的派头上前搭讪。突厥土地广大部落众多,口音也各不相同。一路往东不急不忙的走了六七天后,无论扮相还是口音,都不会有人怀疑杨致不是突厥人了。与突厥人交谈的好处并不只是提高口语水平,还能零星了解到一些信息。

赛音山达原是突厥人在戈壁绿洲中的一处据点,因二十年前与之接壤的北燕开始向突厥称臣纳贡,才逐渐修筑成了城郭,近年来实际上已成为突厥可汗的夏宫。

突厥人在去冬今春与大夏的战争中毫无所获,所以加重了对北燕的盘剥。拖都可汗为了安抚诸部落贵族,只得慷他人之慨忍痛割肉,召他们来王庭领取赏赐的北燕贡物。这也是杨致一路碰到的突厥人为什么都向王庭方向聚集的原因了。

杨致抵达赛音山达时,已是夏历武成二十五年五月中旬的初夏时节了。

王庭外围虽然聚集了十余万前来朝觐的突厥各部落部众,但在与大夏接壤的西南方向驻有两个万人队,而与北燕接壤的东南方向则只有一千人的可汗亲兵卫队驻防。北燕近年来被大夏三皇子康王赵敢统率的十万大军打得喘不过气来,如果不是突厥时不时的在朔方捅上一刀,北燕恐怕早被收归大夏版图,否则布防也不会如此马虎。

突厥王庭的安全护卫虽远不如中原王朝皇宫大内精细严密,但也不是任人出入自由的菜市场。现在的杨致扎在人堆里就是一个不起眼的突厥流浪武士,也无需易容改扮,大摇大摆的在附近转悠了一整天,却始终无法靠近。

只是前世养成的职业习惯,令他有一个小小的意外发现:还有一伙突厥人似乎也是吃饱了撑的无所事事,一直在王庭附近转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