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13(2 / 2)
“幸好那天,那小丫鬟领她去的,是原定给小宝住的院子,而不是他现在住的屋子。”范安阳呼了口气,小宝现在可是和他姐都住在常苑呢
砚香闻言也是暗松口气,“可不是吗”
因为没有逮到来送礼的婆子,所以明知可能是高家三房送来的,却因没有证据不能拿她们怎么办砚香想到这儿,就觉得气闷。
范安阳则觉高三夫人有病,这女人怎么这么喜欢自家女儿去给人做后母啊王进苑若不是年纪略大,又是嫁回外祖母娘家来,想来她大姨母也未必乐意女儿给人当后娘。
京里又不止杜云启一个男人,何必死盯着他不放呢
砚香也觉得高三夫人有病,“大公子可是高家的外孙耶她这样谋害大公子,难道不怕高大夫人跟她翻脸。”
其实两家早就翻脸了,只是这是家丑,不足为外人道。
高尚书夫人自去年连连丢脸,就一直装病,高家现在是高大夫人当家,二老爷和四老爷很知趣,请大哥帮忙寻了外放的缺,只把要求取功名的儿子们留在京里,托大哥照看,很麻利的带着女儿们去任上了。
只有三老爷,这个扶不上墙的烂泥,他不想出京去受苦,又想高官厚禄拥有权势和财富,他们夫妻都认为,长兄父子能得皇帝重用,全是受益于有杜相这好亲戚之助。
所以三夫人才会非常执拗的要把女儿嫁给杜云启做继室,再加上高尚书夫人的许诺,让他们夫妻觉得这门亲事应该是他们女儿的,但高大夫人不止不帮忙,还认了杜云启的未婚妻做干女儿
这实在是太过份了
三夫人屡屡教唆人,在小宝跟前说王进苑坏话,又说范安阳不安好心,总之是把所有拦着他们女儿嫁进杜家的人,全都骂遍了把小宝吓得不想去高家。
眼看着杜云启再娶的日子就快到了,他们便铤而走险,想说小宝他们几个孩子若有个万一,这婚事肯定就要作罢,所以便狠下心,要对付小宝。
“你想想看,对高家尚不设防,那对自家庄子上送来的东西,可会有所防范”
砚香郑重点头,“您放心,我会让他们一定要盯牢二姑娘。”
才说着,前头忽然传来喧哗声,范安阳皱起眉头,砚香连忙问车夫怎么回事。
“前头不远就是镇江伯府,好像有人在他们府外头闹事。”车夫有些头疼,这些人要闹事就闹事,可是可不可以别耽搁他们这些过路人啊
“有没有旁的路,可以绕过去”
“那要回头,前头那个路口可以绕出去,只是会比较远。”车夫看了看周遭的情况,因为后头已经有车在调头了,所以他们暂时是转不出去,他忙跟范安阳回禀了情况,范安阳想了下,就道,“没事,咱们就等一会儿,如果前头一直不散,那等后头的车散得差不多,咱们也调头走别条路回府。”
车夫欸了一声,侍卫们便四散开来,守着马车。
等了半晌,前头吵闹声越来越大,砚香看范安阳有些不耐烦,忙问车夫,外头状况,车夫看后头的车变少了,便道可以调头了,侍卫们忙护着车调头,一路疾行回到家,范安阳就把这事抛到脑后去了,不想,隔没几天,吃完晚饭正喝着茶,杜云寻跟她说,永宁侯府不知犯了何事,竟然全家都被逮到牢里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啊”范安阳差点把茶喷出来,有点小难的把茶给咽下去后才问。
“好像是镇江伯把永宁侯一家给告到刑部去了。”杜云寻抱着儿子,小煦伸手要抓桌上的茶盏,他防着儿子被烫着,边心不在焉的道。
第一卷 第七百三十三章 墙倒众人推
刑部尚书很头大。
“你们说,这个案子怎么审”刑部尚书挠挠头,觉得自己顶上的三千烦恼丝就快保不住了
“要我说啊,还是呈给皇上,由皇上定夺吧”刑部左侍郎试探问道。
右侍郎没好气瞪他,“什么都没查,什么都没问,就这样呈交皇上,皇上要是问起来,咱们怎么回答”
要他说,这种家族纠纷,摆明了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镇江伯府有钱,永宁侯府没钱,亲戚间相互帮衬着钱财,这不是很正常的吗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嘛
现在不过就是,镇江伯不甘总是为永宁府的花销付钱,而永宁侯府上上下下大手大脚花钱花惯了,不肯让冤大头就这么跑了,于是天天上镇江伯府去闹腾,想要逼得镇江伯受不了,松口答应他们继续供应他们花销。
只是,这回他们错估了,镇江伯非但没答应他们的要求,反倒将他们一家子全告了官。
其中一项罪名,便是意图谋害涂家子嗣。
“单就这项罪名,就没办法轻放。”刑部尚书重重叹息,永宁侯一家也是,做得太过份了
满府开销近半都是在镇江伯府的铺子赊账,儿孙在外的花销也都挂在人家的帐上,这还不够,竟然还想谋害人家子嗣,真不怪看似老好人的镇江伯要动怒翻脸。
镇江伯状告永宁侯府一事,在京里掀起了轩然大波,早些年,永宁侯权势远大过镇江伯这新贵,老永宁侯给嫡长子周仲春求娶镇江伯原配嫡长女涂氏为妻。人都说是镇江伯府高攀了
可是随着时光推移大浪淘沙,永宁侯府后继无人,没人重振老永宁侯昔年荣光,但镇江伯府却不然,镇江伯世子可是在塩运使这个位置上一坐数年,年年考绩都是优呢
反观永宁侯府呢
永宁侯除了个侯爵头衔,身上是既无实职也无虚衔。世子更是连太学都只读了一年就被淘汰了。至于他其他兄弟,就更甭提了,连太学都进不了。学文不成,习武也吃不了苦,无人重振祖辈荣光。
老永宁侯和老镇江伯一样,长年在外征战。把家业、儿女都交给妻子,老镇江伯夫人是继室。对元配嫡长子她是轻不得重不得,见他行事荒唐,多说他两句,他长姐涂氏就会怒气冲冲的回娘家来给弟弟撑腰。老镇江伯夫人无奈,只得不管他,并严加管教自己的儿女。
后来。老镇江伯从战场上归来,发现长子不止不成材。竟然还嫌他这做父亲的碍眼,收买了他身边侍候的丫鬟想毒死他,亏得他命大,逃过一劫,只是这逆子是不能再留在府里,他不顾长女反对,将他除族,并打断他一双腿,将他拘在老家,交给心腹看管。
然后把家业传给了继室所出的嫡次子,也就是现在的镇江伯涂方海,他也许很平庸,但好在他有一个贤妻,和出色的长子。
永宁侯府就没镇江伯府那么幸运了
老永宁侯一辈子为大燕效命,征战四方,妻子却是个心慈手软耳根子软的,长子周仲春眼高手低是个庸才,次子周仲夏比长子略好些,但都不及么儿周仲秋的聪慧和能言善道。
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周仲夏相貌俊美又会讨老人家欢心,老永宁侯夫人一度想要丈夫改立么儿为世子,这件事在周家引起不小的风波,后来虽然不了了之,但终究让兄弟间有了隔阂。
偏疼小儿子的老永宁侯夫人事事顺着么儿,就像涂三夫人一样,儿子没开口要钱,她就已经双手奉上,以为家里有着金山银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她宠着么儿,长子夫妻和次子夫妇看着眼里,心里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