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金主 > 分节阅读 246

分节阅读 24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功臣呢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更多的人不愿意掏钱,只愿意分钱,你能拿他们怎么办打一顿么未必能打得过。所以徐元佐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找一些为了分钱愿意掏钱的人,通过前锦衣卫刘峰的调查。魏国公家在商业上的投资是南直第一,可见他们是愿意为了分红而出钱的。

当然,魏国公家的商贸利润回报率却低得令人羞涩,主要原因就在用人。绝大部分的商业计划都交给了亲戚和奴仆去干,因为信不过外人。结果却证明,亲戚和奴仆并不比外人下手轻,一样会重重宰他们一刀。有良心的还多少上缴一些利润,没良心的直接就“亏损”了。

徐元佐等徐邦瑞自己思考几日。酝酿一下情绪,然后就把这些“家贼”的底子秘密寄给这位新公爷。想必能够收到不错的反响。

现在松江府已经有些胆子大的人家想请云间集团代管生意,不过徐元佐却不像当年那般积极承接了。因为现在的云间集团覆盖面太广,拿了别人的信托资金,只能用来投资云间集团,否则很容易造成竞争他当然不能拿别人的钱跟自己玩竞争。

只等银行成立,让这些人家存银行吃利息。或是购买银行代售的股票,或是其他胡编乱造出来的理财产品,这样就方便多了。眼下机械厂还有一个大窟窿,一个深不见底的大窟窿需要人往里填银子呢。

正是蒸汽机项目。

蒸汽机的原型机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根本没什么稀奇的。只要用锅煮水都能看到蒸汽逃逸产生的力量。只是因为力量不够大,所以并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谁能相信,小小一锅蒸汽,能够产生堪比牛马的力量呢。

徐元佐后知世界五百年,当然知道蒸汽在这个时代的作用。他虽然也成功地用土豆插入金钉、银钉证明了电流的存在,但是要大规模走电气革命还是差了一小段距离大概就是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作为一个文科生,想当然地认为这东西没什么难度,无非就是一个炉子烧水,水蒸气做功然后大功告成可事实又响亮地打了徐元佐一个耳光。他花钱聚集了江南最好的木匠、铁匠,有足够的皮革做传送带,但是蒸汽机的研发速度却是十分缓慢,现有的成果并不能让人满意费效比太低,还不如多招几个工人呢。

徐元佐对蒸汽机最大的需求点在于碎石。他在辽东的矿场,在江南的水泥厂,都需要一种更强大、更廉价的动力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一旦成熟的碎石机诞生,水泥产量就会蹭蹭往上串,道路、建筑就会出现井喷式发展。

徐元佐甚至不指望蒸汽机能够作为交通动力源,反正即便没有坦克、轮船,他也能靠水泥造碉堡,一路推到太平洋。当然,如果有坦克、轮船、火车那这个世界就更完美了。

“从目前进度来看,初号机还有两个主要障碍。”严宇身穿体面的长衫,毕恭毕敬站在徐元佐面前:“熟铁扛不住压力,若是加厚铁壁,又会导致难以运输。其次便是佐哥儿说的效能,厂里研究了许久,最好的结果大概能够相当于三头牛力。”

徐元佐静静地点了点下巴。三头牛的力量已经不小了,壮年的耕牛能顶十个壮汉,一点都不算夸张。然而用这么多铁投入制造一台只有三牛力的机器,为何不直接用三头牛呢

“我给你们的那个微积分,你们研究过了么”徐元佐问完自己都有些心虚。作为一个文科生,他记忆中的微积分残缺不全,而且可悲的是,他自己的数学水平局限于解题选择题有四分之一的成功率,大题目基本就放弃了。虽然他知道这东西直接影响了工业发展,但是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实际应用啊

于是只能交给伟大劳动人民,看看能否依靠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奇迹貌似其他所有穿越者都是这么干的,而且结果都很不错。

“那个暂时还没人能搞明白。”严宇声音低了许多。

徐元佐暗道:很正常,我高数课也基本没听懂过。

“仔细钻研,好歹要给我帮些忙吧。”徐元佐深吸了口气,转而又道:“你回去之后,厂里的资产、人员要抓紧核对出来,年底可能要改制。”

“改制”严宇隐约觉得这一定是桩大事。

徐元佐点了点头:“机械厂要从集团里剥离出去,成为公共公司。咳咳,你可能不理解,意思就是原本只有集团一个东家,现在咱们要多找点人来当东家。”

严宇心头一黯,强笑道:“佐哥儿是怕这个蒸汽机吃得太多”

“不光如此,而是万一成功了,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保护它。”徐元佐道:“我先给你一个定心丸:新东家不光是松江的那些豪门大户,每个职工都要给职工股,只要他们在厂里干一天,就给一天的红利。不想干了,我们以市场价赎回。工程师以上的,包括你和财物那样的管理层,都给原始股,三年内禁止抛售,三年后优先回购。然后还要让松江百姓都参与进来,这样人多势力大,又不会对集团造成威胁。”

严宇前两年还是个木匠的小儿子,听得云里雾里,懵懂地眨了眨眼:“那可好,但凡佐哥儿想的,绝不会有错。”

四一四 余音

徐邦瑞回到南京的国公府里,召集了门客讨论这合股办银行的事。这帮门客别的不看,只看数额高达百万两,吓得手里的果子都掉了。这么高的金额,过手就是一把油啊根本不需要徐元佐去收买他们,他们自然愿意叫东家速速入股,好为自己谋个差事。

徐元佐丝毫不奇怪南京方面的反应,也应付了几家勋贵前来探路的仆人,然后忙里偷闲接见了夏本煜等一干苏州商人,包揽下帮忙赎人的重任,请他们放宽心。同时他也将银行的事透露给了这些人,不过主要谈的却是通存通兑,让他们认识到银行可能带来的便利。

这些人也都不是初出茅庐的小菜鸟,闻弦歌而知雅意,自然表态一旦做成便是大功一件,必然能够帮助许多人解决云银子的苦恼。虽然徐元佐要收不少的手续费,但是他们不管真假反正都表示会成为第一批忠实客户当然,徐元佐得先把家里人给他们全头全尾地带回来。

徐元佐原本也有一帮小伙伴,比如上海康家,苏州沈家,以及自家在崇明的舅舅家,这些人都是要拉拢一把的。不管别人怎么看“银铺”的生意,徐元佐却知道这是一头巨鳄,嘴巴张开能吞下一头牛,这时候不拉拢嫡系进来,日后恐怕是要成仇家的。

随着隆庆六年的脚步渐渐逼近,北方航线终于带回了又一批高额分红。同时徐家通过南方航线的收益也渐渐展现出来,而且广东图书馆建成之后,林大春的声望日隆,使得大小乡绅无不钦羡,府城县城纷纷效仿,就连市镇那等小地方。若是没有个图书馆都会觉得在外乡人面前抬不起头。

图书馆多了,藏书量的要求就上去了。福建书虽然价格便宜,但是种类和数量远不如江南,不差钱的广东老板纷纷委托江南熟人在南京采买雕版、成书。徐元佐扼守上海这个码头,由徐邦瑞扼守长江到崇明一线,控制了成书的运输渠道。再投资并购书坊,将图书做成了一个热门大商品,获益也是颇丰。

徐家南北两路赚钱,风头更盛。高拱在朝堂虽然有心,但是无力,终于抛弃了蔡国熙,转而修书徐阶希望讲和。

徐阶却已经不需要了,有了金银打底,大半个松江府都是徐家的雇工。苏松常应四府更有数万众为徐家的产业提供服务,即便是百年国公,一旦失势,说倒就倒,但是徐家的产业却隐蔽而分散,又不像土地那样容易抄没,只要人在,换个地方就能东山再起。

这幕后的功臣自然就是徐元佐了。

沈玉君接到了徐元佐的书信。再次跑了一趟唐行,求见这位表弟。她清楚地感受到每回见表弟都意味着要接受一次冲击。这回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徐元佐是在唐行新镇新修的云间大厦见沈玉君的,这栋五层楼的高楼是唐行最高的建筑物,新招募了不少修过佛塔的技工,仍旧是砖木结构,但是用了水泥加固,木质地板下面有硬化的水泥预制板。

新修的办公楼让很多人都不适应。因为没有推窗见绿的园林环境,地位越高的人每天上班爬的楼层也越高不可能有电梯或是人力吊笼之类的东西。而且办公室有些狭小,一个方方正正的小屋子。唯一的好处就是互相沟通和开会方便多了,不用在园子里跑来跑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