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金主 > 分节阅读 201

分节阅读 20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徐元佐早就发现在这个中古时代的读书人,完全没有国家主权概念。他们相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即便外藩也一样是中国的领土。这种想法再深推一步,很容易就会踏上一条邪路:对于没有用处的土地,扔给那些生番岂不是更好留在手里还得防着他们作乱呢这就是宣宗朝放弃交趾的思想根源。

所以无论是屯门海战打击葡萄牙人,还是日后的澎湖海战驱逐荷兰人,亦或是萨尔浒之战女真人实质上独立大明士子愤怒的焦点不是国家主权受到了侵害,而是被人落了天朝上国的面子而面子这东西,实在找不回也就罢了。

这是中古世界与近代国家的分野。只要灌输给普罗大众主权意识,他们就会知道葡萄牙人在澳门占了多大的便宜,以及辽东绝非随时可以丢弃的苦寒之地。他们甚至可能会考虑加强乌斯藏都司的控制,或是对南洋诸藩进行实际统治。到底大明虽大,却没一寸土地是多余的。

这种意识形态上的改变,会改变世界。

经济正是上层建筑的基础。

徐元佐要做的第一步,便是先让大明人士有个地理概念。然后,然后就是让他们看到那里有多少金银财宝在等着他们。

茶茶端着一碗刚煮出来的参汤水轻轻进了书房,看到徐元佐还在秉烛写字,不由越发放慢了脚步,不至于发出声音。

徐元佐先闻到了糖水的甜味,方才抬头看到了茶茶,道:“不用伺候了,早点休息吧。棋妙呢”

茶茶将参汤水放在了书案上,道:“他这一路下来累得不轻,早已经睡了。”

徐元佐端起瓷盅,舀了一勺送入口中,甜蜜蜜带着人参的甘香,与后世自己用过的并无二致。他道:“他累坏了,你就不累不用管我了,早点睡吧。”

茶茶却站着不舍得走,道:“佐哥儿,这里也太暗了吧可伤目力呢。我给您按按,也好解乏”

徐元佐知道茶茶的意思,是“乘虚而入”来了。他看了看这姑娘微微鼓起的前胸,实在不忍心,摇了摇头:“快去睡吧,明日就要回唐行了。”

茶茶哦了一声,紧着步子一寸寸往外挪,几度回头看佐哥儿。可惜徐元佐却毫不解风情,已经伏在书案又开始作文了。茶茶轻轻咬着嘴唇,差点一头撞在门上,跺脚而去。

徐元佐写了几行字,也觉得光线实在太暗,索性放下笔,靠在官帽椅上瞑目休息。他真遗憾自己不会造玻璃,否则倒是可以尝试卖煤油灯。相比玻璃灯罩,煤油倒是好解决。

此时的延安已经有人在提炼石油,制造猛火油。这种猛火油在军事上用量极大,可见工艺已经较为成熟了起码拿来点灯问题不大。

求推荐票,求月票

未完待续。

三四九 展望

“徐家终究是倒不了。”李春芳半躺在榻上,衣衫宽松,手里还握着一卷消遣用的杂书。他见到衣钵弟子前来拜访,当然是喜出望外,又听李腾讲述了一番辽东之行的见闻,更是欣慰。

李腾道:“徐敬琏亏在功名不显。弟子与他接触这些时日,发现他的时文功底恐怕不足以应乡试。”

李腾说得很客气。其实在他看来,徐元佐能过县试是因为有个护短的好老师,能跳过府试是因为有个好爷爷,能过道试则是因为主考另辟蹊径要考古文,正好撞在了徐元佐的刀口上。所以说徐元佐能够混上个生员,实在是瞎猫撞上死耗子。这种运气可一不可再,别说通过乡试,恐怕凭他的才学连参加乡试的资格都没有。

李春芳道:“不需要了。他的大兄徐元春徐震亨,今年已经中了举人,名次还颇高。我也看过他的时文,功底扎实,笔力虽有不足,却是走的浙派轻灵路子。若是没有意外,明年连捷皇榜也是可见的。”

李腾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徐家真是倒不了了。若是徐元春能选中庶吉士,说不定还能再出个阁辅。”

进士之家对地方上的影响是何其巨大更别说徐家这种三代两进士的豪族。隆庆五年的会试又是张居正收割门生的机会,徐元春若是高中,徐张两家的关系就要更近一层了。只要不妨碍张居正实现自己的抱负,总的来说还算是个顾及情面的人。

李春芳摇头道:“阁辅却是不好说。而且徐华亭未必能够躲得过去这一关。”

李腾疑惑道:“姑苏时报之事不是已经了结了么”

李春芳缓缓道:“高拱素来不能容人,报案虽然声势不大,却也闹得他颜面有损。老夫若在朝中,他肯定是要先将老夫逐走。如今老夫已然致仕,他便只需专心报复华亭了。报案的结果正是催他速速动手呐。”

李腾恍然大悟。道:“这报案弟子也听说了些,却不明了究竟,不知为何会有如此逆转。来的路上还听说,姑苏首富翁百万也受到了牵连,一把年纪被拘到衙门里去了。”

李春芳呵呵一笑,并不多说。他知道有人背后使了手段。这手段如此干净利索,而且还有“空中云下残月影”的句子,倒像是一位故人手笔。考虑到这位故人正在徐氏门下,那么答案显而易见。他却也知道这位故人看似随和温润,却不是个肯低头降伏之人。徐元佐不在松江坐镇,他却愿意主动挑这个担子,显然对徐元佐的评价甚高。

这位故人李腾其实也是认识,正是曾在李春芳幕中的吴承恩。只是李腾并不知道吴承恩还有这种手段,无论如何都无法想到吴老夫子身上去。见师父不肯说。李腾便也不复多问,闲话几句便告退了。关于过些日子去松江帮徐元佐造水泥、火药的事,他还没想好该如何跟师父说。

难道直说:我要去给徐元佐当小弟

这也太没面子了。

李腾心中还是有些纠结。不过徐元佐显然腹中有些货色,将他吃得死死的。从北京到辽东这一路观察下来,李腾发现徐元佐总是有办法让别人产生一种“错觉”:咱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先找到了这种立场,然后又凭借自己的口舌和资本,轻而易举地成为领袖。即便他不肯当明面上的头领。别人也还要求着他当。开始时总觉得这是拜徐阁老所赐,然而相处时日久了。却发现即便不考虑徐阁老的面子,徐元佐也是个很不错的合作伙伴。

这兴许就是王霸之气

李腾暗道。

徐元佐从华亭回到了唐行,在自己的大本营简陋的仁寿堂公所里,听了程宰关于夏税征收的汇报。

一如去年秋粮一样,今年华亭夏税也由仁寿堂包揽了。对于江南诸府而言,夏税之中最重要还是生丝。苏杭都有织造衙门,太监又唯利是图不好说话,所以也是地方官府颇为头痛的事。

今年仁寿堂出面,在夏税征收上再一次打了个胜仗,让郑岳顺利过关。更大的收获除了银子之外。还有衙门书办们的“友谊”。两次合作下来,大家都觉得仁寿堂打点到位,没有仗势欺人书办自觉在地方豪族面前还是弱势群体。尤其收入明显要高于包给其他大户,而粮户们甚至觉得仁寿堂很是仁义,陋规比别人家少,浮收也要少许多。如此上下愉快,自然连下次秋粮的事也敲定下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