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金主 > 分节阅读 192

分节阅读 19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集中在南方,尤其是广东。在冶炼方法上,徐元佐只是记得一些科技史名词,然而并没有什么用,明朝工匠在这方面对他绝对处于碾压地位。

真要说挖空心思做点改进,大概就是采用焦炭和木炭吧。然而这在芜湖和广州的铁厂里,已经不算秘密了。至于碱性耐火砖什么的,徐元佐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材料做的。

既然技术上没有办法自给自足,那就还是老办法靠谱砸钱买。

“芜湖的苏钢和广州的合金钢,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徐元佐忍不住问。

李腾郁闷道:“这怎么个说法反正你想造什么都成吧。”

“铳炮都行”

“那个只要是熟铁就行吧。”李腾没把话说死:“嘉靖年间造炮的时候,也没说一定要从芜湖、广州买好钢,都是遵化铁厂出的铁。”

徐元佐哦了一声:“这事看来得慢慢来。”

“其实你知道朝廷当初为何尽罢官营铁厂么”李腾问道。

“为何”

李腾道:“因为我大明盛产铁器,炼铁所得利润甚低。官营铁厂入不敷出,只能关闭了事。民营铁厂销路上略微松泛,甚至可以远销海外,所以才有薄利可图。你要在辽东开铁厂,难道真是打算为国为民”

“是啊。”徐元佐理所当然道。

“我怎么有点不信呢”

“因为你还不了解我。”

“的确每次我以为我了解你了的时候,总会发现你比我了解的更无耻。”李腾认真道。

徐元佐干笑一声,想了想,道:“其实我开铁厂,的确不是为了铁。”

“那是”

“我是为了铸炮。”徐元佐直言道。

李腾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你要造那么多船,的确没法出去买炮。一门红夷炮少说一千两,三门炮就是两条船。的确该自己造。”

徐元佐本来还担心李腾怀疑他要造反。听李腾这么一说,竟然好像是吃饭喝水一样平常的事。

“你不担心我造反”徐元佐玩笑道。

“朝廷又没严禁百姓造炮。”李腾无所谓道:“关键是:你会么”

“只要功夫深,铁块抠成炮”

求推荐票,求月票

未完待续。

s:求各种支援

三三九 李如松

徐元佐到了明朝之后,最大的感触就是这里什么都不犯法。这当然是因为他前世今生都是商人,杀人放火距离他太遥远,真正受到约束的就是经济、金融法规,而目今哪有这些别说造炮造火药了,就算他搞传销、卖鸦片,都没法律限制。

作为文科生,徐元佐并不会“抠炮”,镗车挖炮膛技术对他来说还是太过高端,从名字上也只是直观知道可以这么干,但具体的技术条件一概不知。不过他还有两个大杀器,那便是铁模铸炮和中心冷却。

这两项技术其实就是现在全世界主流铸炮的升级版本。因为泥模铸炮的泥范需要彻底阴干,时间长达三个月。而且不能有气泡,否则铁炮炮膛就会有沙眼,造成使用寿命降低,以及炸膛的问题。这是限制铁炮产量和质量的技术瓶颈,因此李腾说一门炮价值千两,正是因为废品率太高。

如果光从单门火炮的材料成本来说,即便千斤铁炮,折银也不过一百余两而已。

徐元佐需要花心思考量的,更多放在了技术保密上。

在辽阳修整两日,徐元佐也见到了李成梁最有出息的儿子:李如松。这位大将也是明代军事史上绕不开的人物。

因为万历三大征,他负责搞定了二个。

今年李如松只有二十二岁,比徐元佐大不了多少,已经中了武进士,承袭了世职,并且上过了战场,浑身上下带着远胜其父的血杀气。

李如松少年得志,不像其父那样知道低调做人的道理。他在平宁夏哱拜之乱时,不肯屈身事上。对文官没有半点好脸色,闹得将帅不合,官司一路打到了万历皇帝跟前。在徐元佐眼里,这人极好相处,只需要轻轻捧他,夸他。赞他,服从他,他就能把你当知心好友。

李成梁另外两个儿子年纪还小,所以也就吃饭的时候叫出来见了见,然后便没有交集了。只有这位李如松,非但见了面,而且还每日里过来说话,更是邀请徐元佐去城外骑马射猎,完全是当朋友相处。

如果说李成梁安排李平胡跟在徐元佐身边是看了张居正的面子。那么让长子李如松与徐元佐交往,则是单纯感觉徐元佐此人配得上。

徐元佐当然不会浪费一代名将相伴的机会,在辽阳稍事休息之后,便带着剩下的商货前往镇北关了。之前从梁房口到辽阳,商队虽然能够利用驿站住宿、餐饮,但都是要给钱的,费用不低,而且没法使用军马、骡子。这回有李如松李平胡相伴。连费用都省了,沿途随便调换牲口。根本不用惜力。虽然是占公家的便宜,但感觉上十分舒爽。

徐元佐亲自去点数了驿站备存的马骡,数目上竟然与部规上的丝毫不爽,而且喂得也算用心,可见驿政还十分清明。

“辽东人少,村落集中在城池附近。若是没有这些驿站,根本无法交通了。”李如松见徐元佐对驿站格外上心,便解说了一句。

徐元佐左右看了看,道:“果然是要比江南地方强太多了。不过我家也开客栈,若是江南的驿站也像辽东这般。我就要少很多生意了。”

李如松觉得这个秀才既没有读书人的清高,也没有商贾的市侩,颇让人觉得真诚友善,又不失聪明机智。这一路上走来,倒是亲近了许多,并非全是因为父亲要他与此人交好。

“辽东如此寒冷,骡马过冬一定很麻烦吧。”徐元佐道。

李如松道:“有棚子还好些,关键是得备足料。若是料不足,牲口到了春天就要掉膘、生病。”

徐元佐想到天候越来越冷,眉头皱起:“那若是赶上天旱酷寒,岂不是损失极大”

李如松无奈:“老天爷的事,能咋办”

徐元佐道:“我这一路过来,倒是看到了不少农田,却没见成片栽种的牧草。”

“牧草也要栽种”李如松意外道:“野外到处都是,何必废那个力气”

徐元佐摇头道:“从野外樵采牧草固然能用,但结果便是逐水草而居,因为吃完了就得去找新牧场。一块地也不能老吃,还得叫水草休养起来。夷人如此并没甚么,咱们汉人却是农耕之族,要在一块土地上世代生息的,所以这牧草也得像庄稼一样精耕细作才行。”

李如松细长的眼睛眯了眯,认真考虑了一下徐元佐的建议。他道:“主要是怕入不敷出。”要栽种牧草,肯定是要人力和畜力的。若是产出小于投入,那不就亏了么

“要想像粮食一样卖出去,那恐怕是有点难。”徐元佐道:“不过日后辽东要开马场,配套的牧草地是肯定得有的。对了,现在牧草现蕾了吗”

“这时节都快要开花了。”李如松道。

徐元佐道:“那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做个小实验。”

“实验”

李如松从未听说过个这个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