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金主 > 分节阅读 178

分节阅读 17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州人面色不好看,却说不出什么话来。大家都是商贾,将心比心,若是自己手握资源,可能随便给人分润好处么

沈玉君突然想到了徐元佐之前跟她引用的墨子名言,再看看这些人,果然是只有站在一个层面才有合作的基础。

“不过进京沟通此事的人家,断然不会只有我们这些。”徐元佐道:“有些人家是独自进京的,有些是三五人结伴进京的,咱们这么三五条船一同携手进京,也算罕见。不管怎么说,我看江南这边民声传达到部阁,海运无非就是时间、地点、额度上有待商定了。”

松江众人不解徐元佐揭过一页的用意,只是听着。

徐元佐望向那些苏州商人,道:“朝廷海运额度必然有限,同乡之间未必就肯分润,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终于有人忍不住道:“那我等就要分润给他们么”

徐元佐朝那人笑了笑:“何必如此只要他们一样出力便是了。”

那些苏州商人连忙道:“我等愿意出力,只是不知该如何出力。”

徐元佐笑笑:“银钱也是力。”

苏州商人心中一寒:这就是要我们出钱买漕额了。

松江商人却都面露微笑,都说散财童子最会抓钱,果然三两句话就转到钱上来了。

“钱或是船,都可以。”徐元佐道:“我近来一直在想,松江苏州有海船的人家不少,为何大家要一盘散沙似的任人划拨呢为何不能组建一个堂会,有船出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后利润按贡献大小再分配呢”

沈玉君听得心理砰砰直跳,暗道:你怎么现在就提出来啦不是说要等五年之后,自己有了船才踢开我们沈家么

唐文镜突然抚掌笑道:“何必搞什么堂会,直接组建个公司岂不是更好”

松江许多人家都听说了公司的事,主要是仁寿堂涵盖的人家颇广,亲戚朋友之间互相一说,也就众而皆知了。

徐元佐呵呵笑道:“公司这个东西,主要在营运两字。运漕粮这事,一年不过两次,额度也大不到哪里去,组成了公司恐怕大半时候都没事可做呢。仁寿堂主营在牙行和货栈,那个是一年四季都有生意要做的,所以可以开成公司。”

唐文镜略有失望,道:“原来如此。”

苏州商人对公司之说还有些蒙昧,故而没有发言,更上心的是徐元佐要他们出多少银子。

徐元佐拉回正题,道:“首先,咱们都是有船的,共同承担的漕额得论家来分。”

要想从工部和户部抠出银子,实在千难万难,主要盈利点在于走私货。漕额分得越多,利润就越小。如果全船都是运送漕额,没有仓位存私货,那么几乎没有银子可赚,说不定还得赔本呢。漕运如此,海运也不例外。

徐元佐说得很婉转,是“论家”来分。事实上贡献大的人家,能拿出来的船肯定就多。同样承担一万石的漕额,徐沈能拿出十条大船,平均下来一条船千石漕额,还能装三千石私货。若是被人鄙视的小商贾,举家也就是两三条船的实力,还如何运私货赚钱。

“当然这个比重咱们可以慢慢算来,总是不会叫大家吃亏的。”徐元佐道:“其次是始发港。我看最好是在上海。”

“敬琏兄,宝山不好么”嘉定商人终于忍不住问道。

徐元佐当然知道宝山有天然良港,哪怕四百年后也是如此,不过最大的问题在于“诸位能叫嘉定县或是宝山千户所服服帖帖么”徐元佐问道。

嘉定商人立刻就不说话了。他们若是能够摆平地方官,也不至于没人带他们玩。

将始发港设在上海却不一样,虽然要走一截黄浦江才能入海,但是上海知县只是个举人的规制,比进士好对付多了。更别说唐家、康家都是上海的地头蛇,即便要翻云覆雨也不是难事。

求推荐票,求双倍月票欢迎大家前去领取免费章节。还有,抱歉昨天章节号写错了,头有点晕,但是不妨碍阅读。

未完待续。

s:求各种支援感谢各种支援

三二三 航海

堂会大概是华夏“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思想渊源,古老得无从考证。在民间广泛流传,说白了就是凑份子。随着时代的前行,“起个会”变成了“发起众筹”,名目不同,实质没有丝毫变化。

按照徐元佐的提议,大家纷纷报了自己的各种资源,对于实在没有资源可言的人家,就负责出钱负担日常开销,或是安排住宿,乃至于跑腿。

“咱们既然起了会,那就得有个会首。”有人倡议道:“我推举徐相公当咱们的会首。”

此议一出,苏州人最是积极附议。这些人精哪里会看不出来,那帮上座的松江人里真正肯接纳他们的也就只有徐相公徐元佐了。

其他松江人也没想过跟徐阁老家一争长短。别说徐阁老还健在,哪怕他不在了,“徐阶”两个字代表了松江的高度。

“多谢诸位抬爱。徐某有自知之明,做不得这个会首。”徐元佐坐在首座,从容婉拒,他道:“会首还得选个德高望重,能够服人的长者出任。”这么一群人到了京师,除了私下走门路,官面上的送往迎来也是不少,徐元佐岂肯将自己陷入那等俗务之中。

尤其是这个会首更像是吉祥物,又没有事权,拿了实在无用。

徐元佐知道很多人还把会首头衔当个宝,转向右手边陆举人,道:“陆公德高望重,素能服人,此番也要多多仰仗,还请勉为我等会首。”

陆举人虽然姓陆,但是跟朱里林巷的陆树声陆家没有亲族关系。他几次想与林巷陆家联宗续谱,便也是豪门势家了,可惜人家看不上他这么个小举人。只是维持着表面上的乡梓情谊。

有徐元佐推举,其他人终究知道该如何不动声色地推动,最终还是请陆举人当了这个会首。

只是会首坐不得首座,场面上略嫌尴尬。

陆举人装模作样说了几句场面话,这次的会晤便算圆满成功了。徐元佐赶在散场前又提议大家将会议内容一一记下,免得日后扯皮当然。话是不会说得这么难听的。

等该有的都有了,会议自然散了。

“唐世兄,前年得蒙廉宪公错爱,只是俗务缠身,不能聆听教训,实乃徐某心中憾事。若蒙不弃,且请移步过船,正好与君把酒漫谈。”徐元佐临走前顺路邀请唐明诚。

唐明诚也不扭捏,带了自己的小奚便随徐元佐过去了。

沈玉君跟在后面倒像是个跟班。不知道这两人到底有多么好的关系。

唐明诚是唐继禄的长孙,照理说应该和徐元春差不多年纪。然而唐家都是早生早育,徐家却因为徐阶出仕早,耽误了两年,所以唐明诚倒比徐元春长了七岁,如今看着已经快三十了。他虽然是个举人,却没有举人的架子,也已经懒得再往上考了。甘做一个乡绅。

此等情形之下,唐明诚对生意更加上心。所以许多人家只是派出个管事,他却亲自前往北京。一方面是要不作声色地接触一下名声远扬的徐元佐,另一方面也是有心在北京开些店铺,做做南北生意。

本心如此,岂会拒绝徐元佐的诚邀何况唐明诚和沈玉君都认为徐元佐会在私下场合说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话题,否则岂能对得起他那个“散财童子”的名号。

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徐元佐真的只是请唐明诚喝酒闲聊,就连八股时文都聊了,却没谈及生意。唐明诚旁敲侧击问了几句,也被徐元佐“到时候再看”、“慢慢来”之类的话敷衍过去。

等唐明诚走了,沈玉君忍不住问道:“你把人请来。却又不说正事,是何道理”

徐元佐一副懵懂的模样:“正事就是请他喝酒啊。”

沈玉君怒目相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