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金主 > 分节阅读 173

分节阅读 17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子,不屑道:“你以为这是小事”

“不然呢”陈翼直反问

“你虽然这个年纪。大概也听说过戚爷爷军纪严明吧。”甘成泽操着浙江口音的官话,胸膛不由抬高了寸许,道:“可你知道有回戚爷爷下令出兵,将士却坐在地上不肯动么”

陈翼直是听着戚爷爷抗倭故事长大的人,不由眼睛瞪得老大:“还有这事”

甘成泽点了点头:“我当日也是其中一个哩。”

“为什么”陈翼直忍不住问道。

“因为说好了要先开饭,再开拔。戚爷爷说军情紧急。哪里哪里又被倭寇围了城,要先开拔,打了吃饭。兄弟们自然不肯答应。”甘成泽不以为然道:“这是戚爷爷带的兵。更近些的还有振武营哗变,说穿了不都是因为没饭吃,给几个说怪话的煽风点火惹出来的事”

陈翼直面色缓和了些:“可是我们不是没饭吃。只是这里坐不下,前面已经安排了饭点,更前面我还派人去买了炊饼酱菜,谁都能吃饱。”

徐元佐核定的人工成本是平均每人六钱银子。实际上护卫每人要拿八钱,劳力人略多些,平均下来只能拿五钱。最近的米价是一两银子两石米,五钱就是一石米,够劳工吃三、四个月了。

这个待遇因为高得离谱,所以市场部内部做了一些变通。先以市价雇人,保证食宿质量,确保劳工的工作效率,最后若是还有剩下的,用来发奖金,刷名望,固结人心。

“别跟人讲道理。”甘成泽不屑道:“没人听你那么多道理。你也跟着佐哥儿吃饭,难道学不来佐哥儿么”

陈翼直脸上难看起来,他可是想把佐哥儿一举一动都学到骨子里的人。

“你见佐哥儿跟谁长篇大论苦口婆心讲过道理啪银子拍下来,什么事摆不平”甘成泽显然十分爽气。自从吃了黑举人之后,他也是个小地主,家里雇了佃农长工干活,整日拉着一干弟兄操练阵法,训练新人,气势不下当年那些游击、参将。

“再者说,我虽然是个大老粗,大字不识几个,但是有个道理我懂。”甘成泽道:“名声谁都要,只是不同的人要的名声却不一样。你说戚爷爷,他要个慈眉善目的名声有什么用那是骂他他要就得要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名声,叫倭寇一看到戚字大旗就腿软佐哥儿是什么人那是商场上的骁将,他要仁义的名声有屁用要就得要一个字:言必信”

你非但不识字,还不识数呐。

陈翼直觉得甘成泽这人话糙理不糙,还是说到点子上的。反正这些短工大多数是一锤子买卖,只要照约定给了他们足够的工钱,这个“信”字立起来也就是了。至于他们回头说什么,谁又能管得了

甘成泽从喉咙发出咯咯一声怪笑:“而且你还嫩着呢。”

陈翼直别过脸去。不动声色夹了夹骡子的肚子,往前头走去。

市场部的干将和学徒赶在前面,包了饭庄酒肆,还不够的就借用民居。柴米钱多给两文,大家都乐呵呵地干活出力。

劳工队伍先到先吃,后面的再一队队追赶上来。随着大部分人都吃了饭,士气也渐渐高亢起来。有人忍不住就要前后乱窜,被狗日的浙佬抓住了狠打一顿,再没人敢乱来了。

陈翼直知道自己不能插手,硬忍了下来,找了个机会问甘成泽:“戚爷军纪得有多严”

甘成泽想了想:“从眼睛睁开到闭上,拉屎放屁都有规矩。”

陈翼直微微皱眉:“管这么严,没人闹么”

“吓”甘成泽夸张地朝后仰了仰:“当兵吃粮,敢闹军法是玩笑么那是真的要砍头的呀”

陈翼直不禁打了个哆嗦:佐哥儿规矩多也对。但是最多也就是罚钱赶出去唔,不过这恐怕比砍头还叫人难受。

“我们那时候,刀兵练砍,枪兵练刺,火铳手打桩子。我是拿枪的,每天要刺铜钱眼五百下,不好好练,出大操的时候就要丢人现眼。轻则军棍,重则就是砍头。谁敢不练”甘成泽说着撇了撇嘴:“现在新招进来的这帮小青年。吃用比我们那时候好了不知多少,却不肯下苦功夫,也就只能当个护卫了。说实话,我都不放心他们护着佐哥儿。打打蟊贼还则罢了,碰上悍匪海寇,恐怕根本不够看的。”甘成泽一通抱怨。

陈翼直心中想着:佐哥儿岂会犯险哪里担心遇到悍匪海寇

甘成泽回忆起当年的连战连捷。贼人首级换得美酒,灌入口中格外醇美,心中不免一腔热血。他总是想着,若不是年纪大了,能跟戚爷胡爷去北疆打鞑子总是好的。听说前年戚爷在蓟镇以八千破了鞑子三万人马。啧啧,真是了得。

可惜英雄迟暮,如今只能当当豪门势家的护卫了。

甘成泽想到自己的田宅老婆、儿子,又忍俊不禁泛起笑意。打仗固然爽快,哪里有天伦之乐舒心呢。

陈翼直见甘成泽不说话,却突然想到了另一桩事:为何要去拓林运货呢虽然拓林镇在去年年底被列入了二等市场的名录,但在配置上却还是三等市场的规格:一个店长带三个学徒,店铺一间,客栈筹备了三个月都没个准信。为何突然间要带这么多人去运货

要说拓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开门见海吧。

从拓林再往南不到十里,就是大海了。

莫非是海货

陈翼直从小生长在朱里这个商业小镇,合法违法的买卖多少听说过一些。老人们常常说起上海那边的货来路不正,是海客走私到嘉定、太仓的私港,然后转运到松江来的。

难道佐哥儿也要下海么还是自己开个码头

陈翼直光是想想,人就激动起来。硬生生按捺住这份冲动,他告诉自己:或许只是寻常的货物,自己想多了。然而这个理智的声音却怎么听着都不可信,使得陈翼直有些焦躁。

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后面有马追来,带来了唐行那边的密信。

陈翼直收了信,独自展开,原来是告诉他:佐哥儿已经在沿途调派了马车,论程分运,要他在过路的时候记得联络。

陈翼直将信件的内容记在心里,又将迷信藏好,前后跑动起来,催促众人快走。

诚如相信徐元佐的人们所坚信的:佐哥儿不会做出任何愚蠢无谓的决策。

这次之所以要招募上百人进行长达一日之遥的“远征”,正是要对沿途进行布点,实际测试商路的承载能力。

无论纸面上如何精确,考虑多少因素,到了实践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幺蛾子。让百来人这么走一趟,基本上就跟彩排一样,哪些地方需要增加供给点,哪些地方需要修建休息区,基本上也就搞清楚了。

陈翼直的速度让徐元佐有些意外,不过也加深了对这人的印象。他虽然记忆力极好,但是仅限于数字和数字化的文字,记人全靠努力。如果本身没有让人能够记住的特色,徐元佐也是会抛之脑后的。

唐行仁寿堂总部,徐元佐的办公室之中,顾水生报告了最新事项,等着聆听徐元佐安排工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