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金主 > 分节阅读 162

分节阅读 16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道:“若是有部帖,又有可靠的丝行经办,生丝获利可谓极大。”

徐元佐道:“银子是赚不完的,关键是先把赚银子的思路捋顺。收买生丝然后卖出去,这条线简单得很。我却在想借贷放款的事。”

程宰一愣:“敬琏莫非有何新鲜意思”

求推荐票,求月底29号投月票

未完待续。

s:求月票29号开始投月票

三零五 前途漫漫

“我在想,把借贷放款的生意单独拿出来,做个钱庄兼顾销银兑钱。”徐元佐其实就差说要办银行了。

程宰眉头微微一皱,显然是用力思索了一下,问道:“这有何好处么”

徐元佐也陷入了思索。

的确,杀头的买卖有人干,亏本的买卖没人干。商人最重要的就是逐利,如果闹出各种新花样,却无利可图,这不是徒惹笑柄么

徐元佐站起身,在花厅里走了两步。

他家的花厅是见缝插针搭出来的小厅,空间狭窄,也只能来回走个三五步。

徐元佐站在牵牛花藤下,感受着春天的气息,脑中飞快整理思路。

要说经营方式,布行和银行并没有区别。下面的地主、大户来找徐家布行借钱,抵押以土地、屋舍,有时候还有人口。拿了现银之后,他们进行生产,然后依照契书约定以棉布等商品抵还债务。或者他们自己有渠道卖了,连本带利换现银。

既然如此,为何有种必须要将银行独立的成见呢

徐元佐如此拷问自己,难道就跟下水管道和坐便器一样,单纯是一种情怀和思维惯性么

程宰坐在椅子上,看徐元佐陷入了沉思,心中却是万分忐忑。无他,因为程宰根本不能相信徐元佐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深思熟虑,只以为是徐敬琏担心他理解不了,所以欲言又止。

被顶头上司,唔,还是最大的东家看不起,这可不是好事啊

就在程宰努力找到理由说服自己契合徐元佐的心思,徐元佐主动开口了。道:“我觉得独立银行唔,钱店,或者银铺随便叫什么都一样。专门做银钱往来、兑换、放贷、收款的生意,起码有三个好处。”

程宰脑袋一懵:我一个都想不出来,你能想出来三个

徐元佐竖起食指,道:“其一。天下百业,无非熟能生巧。专门雇一批人做这银钱事,初时可能看不出来什么区别,十年、二十年后,他们必然有所心得有所体悟,绝非兼营者能比。”

专业胜于业余,这是社会精细分工的重要前提。若是业余反胜专业,那么社会也就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明细分工了,人类也将永远陷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之中。

程宰几十年阅历。这个问题还是一眼可见的。

“其二,对于内部管理来说。业务越是单一,管理成本也就越低。”徐元佐道:“就说我们仁寿堂,现在主营牙行,去年秋收包揽了税赋,等于增加了业务,你感觉如何”

程宰头大如斗,连连摆手:“且先不提这事。敬琏你继续往下说。”只要一回想起那些处处着火一般的日子,程宰就有种生无可恋的感觉。直到年终奖发下来。才让他缓过神。

徐元佐继续道:“其三,方便咱们控股。”

“控股”程宰有些疑惑。

这两个字很简单,意思也早就被徐元佐普及了,所谓控股就是谁说了算的问题。关键是,单独做银店想要控谁的股这两者似乎不挨着啊

徐元佐想了想,道:“简单来说。就是咱们给别人钱,算是入股合伙。”

这么说程宰是能明白的,但仍旧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单独设立一个银行。

徐元佐想到之前自己要入股沈家的事。那是血缘很近的亲戚,还有那么多的顾虑。要说人心不古恐怕不合适,但这个时代的人都像是护食的老母鸡。想把产业完好无损地传给下一代,若是能够开拓一些,那就更是完美了。

让外人掺合进来,除非是碰到了强压,加之子弟无能,如袁正淳这样的情况,否则宁可拼死一搏也不会轻易妥协。

“一点开放意识都没有。你紧握拳头里的一根稻草有什么用把手摊开,你就握住了整片天空啊”徐元佐说罢,随手给程宰递了一碗鸡汤。

程宰没有立刻就喝,只觉得这话虽然有哲理,颇类老庄之言。可惜在商言商不是言道理,他问道:“那别家为何会信银行呢”

“因为银行什么都不管,只是进行投资,进行必要的财务监督。”徐元佐道:“你想想看,若是我们以仁寿堂或者徐氏布行的名义入股涞源丝行,他们东家会怎么想”

“喜出望外”程宰见徐元佐脸上表情凝滞,连忙道:“他们会以为咱们要自己做丝行。”他又补了一句:“不过我估计涞源的东家还是乐意卖的。他家最近出了点事”

徐元佐干咳一声:“我只是假设,打个比方。如果他家没出事呢假设他不愿意卖,我们打着银行的招牌过去,只是投钱赚分红,他可以拿这钱去做更大的生意,反正产业还是他家的,大小买卖仍旧是他说了算。”

程宰想了想,道:“我明白敬琏的意思了。这跟仁寿堂还挺像,不过一旦银行入股别家生意,就成了咱们仁寿堂小股东那般地位了。”

徐元佐点了点头:“这就需要大明律提供保障了感觉有点靠不住。”

程宰附议:“郑老父母终究是要高升的。”

郑岳是会升迁的,海瑞也不会在江南久留,徐阶的影响力会渐渐消退因人成事,终究会人走茶凉。

徐元佐再次埋头踱步,突然猛然抬起头,道:“看来咱们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啊,关键还是没有足够的人。”

程宰口中苦涩。

经济学院如今有两个速成班。这个名字一样是徐元佐叫出来的,每个入学少年的学制只有三个月到半年不等,即便是后世也属于扫盲班、速成培训的模式。当然,如今的商业和法律都没有后世那么细化,出来的学生接手工作的时候也不至于一无所知。

不过对于一个学徒教五七年的古人来说,这非但是速成,简直就是点石成金。

“过年都只放了七八天。已经很赶了。”程宰道。

多可怜啊过年只让他们在家呆了七八天,初九日上就回到学院读书了。

程宰说这话的时候更加苦涩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