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金主 > 分节阅读 159

分节阅读 15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视我作一般商贾,彼此各取所需。我也觉得理当如此。”

郑岳真心夸赞道:“敬琏,人不知而不愠,你这是真君子之言啊。”

徐元佐并不觉得自己是真君子,只是觉得自己还算有独立人格罢了。凭着本心去做事,这是独立人格的基础。做事之后又要求别人应当如何回报、如何配合。那这人格仍旧是依附于外物,哪里还谈得上独立

郑岳大略数了一下棚户,数字果然与徐元佐所言不差,因问道:“那苏州上万灾民流入松江的事,乃是谣传咯”

“其实也不全是谣传。”徐元佐忍不住笑了。

翁笾与徐元佐谈崩之后,自然不能指望徐元佐的“最优惠价格”的口头承诺。而且他回去之后,更是发现了徐元佐的各种小动作,于是他将这个“最优惠承诺”看成是“缓兵之计”。既然如此,作为老前辈,自然也该让后学领教一番商场上的残酷了。

于是借着灾民南下的机会,又有了徐元佐的“仁义”传闻,翁笾很自然地叫人散播谣言,将唐行吹得花好稻好,盛赞唐行人民热情好客,仁寿堂仁义无双,徐元佐义薄云天。

“唐行那边施的粥都是肉粥”

“唐行那边有大房子住”

“有个唐行的袁老爷,捐了三千两给灾民,人人有份”

各种似真似假,真假参半的消息不胫而走,甚至往北走到了常州府。

虽然苏州诸县颇为富庶,在此落脚的灾民并没有因此而满足。有肉粥喝的时候,谁还满足于米糠稀汤呢有大房子住的时候,谁会乐意蜷缩在举头望明月、低头见鼠洞的土地庙里更何况唐行的袁老爷还捐了银子,听说是按人头分到手里

苏常两府数万灾民,其中有十分之一的人动心,就有数千人。再加上无赖、喇虎收了银子,在暗中威逼恐吓,前往唐行的灾民自然日益庞大。

这种情况之下,官府会怎么做呢

会辟谣以正视听么

当然不会

官府肯定要大开便利之门,甚至推波助澜,好叫这些灾民去别人的辖区啊此正所谓死道友不死贫道,让这么多灾民留在自己辖境内,万一闹出民变怎么办就算没有发生民变,整日吃喝拉撒岂能不伺候着朝堂上争论治淮至今没有个准话,高拱又在嚷着要开山东胶莱运河。天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送走这些灾民

翁笾联络了苏州知府蔡国熙,蔡国熙一听可以坑害徐阶家,当仁不让地出面给诸位知县、知州打了招呼。他是这些官员的顶头上司,谁敢不听他的话何况这些话的确都是好话,对谁都有好处除了唐行的豪商势家。

眼看计谋得售,只需要等着看徐元佐笑话便可。谁知道风云突变,先是有人在背后鬼鬼祟祟说苏州民不聊生,竟然闹出了上万灾民;继而又有人直接将窗户纸点破,说这是知府无能,渎职犯罪,否则海内大郡上哪儿来的如此之多的灾民

流言很快传到了蔡国熙耳中。

可想而知,蔡国熙心中是绝对不会好受的。

徐淮遭灾,我这里已经提供了食宿,活人无算,偌大的功德不给我,偏偏反咬一口说灾民是我闹出来的这不是冤屈是什么

如果只是流言,蔡国熙还能勉强镇定。但等到南直隶的巡按御史也发函来问,蔡知府终于坐不住了。

巡按御史是许多进士的入仕职官。

一般来说二甲排名靠中后的进士,选不了庶吉士,没有留在京中当京官,又不至于差到去当县令,于是选派为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属于督察院,除了在京的内差,还有外差如清军、提学、巡盐、茶马、巡关、巡漕、印马、屯田、监军、巡按。

其中巡按是外差之中的主流,两京全国两京十三省,北直两位,南直三位,宣大、辽东、甘肃、十三省各一位。这些巡按御史位不过七品,但是有着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力,是代天子巡狩地方,位卑权重。

即便带着都御史头衔的巡抚,见了巡按都要陪着三分小心,有时候遇事不敢擅专,要承风望旨当然,海瑞不在此例。至于知府以下,见了巡按更是长跪不起;布政以下位列随行,甚至答应之际皆俯首至膝,名曰拱手实则屈服如跪拜矣

蔡国熙对于海瑞可以阳奉阴违,对于巡按却是根本连敷衍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巡抚主要是来办事的,打得起持久战。巡按则是一年一任,人家根本不跟你玩花活,只走短频快路线。你若是想拖延时间,人家当即就能断个是非取直,再往朝中一报,某人的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

求推荐票,求月票求各种支援

未完待续。。

s:求各种支援

三零二 扁舟送风来

蔡国熙可是有望年内就升转兵备的人,何必在这个节骨眼上跟巡按过不去当即派了府同知前往按院,一一解释清楚:确实不是我苏州府闹出了上万灾民,而是因为这些灾民来自淮安徐州,如今人家听说松江唐行更加富庶,要往那边去,关我苏州何事呐

巡按早就料到了苏州府的说辞,当场只是冷笑,足足笑得同知老爷腿软,方才道:“苏州是海内大郡,本该为君父分忧。为何反倒不如松江治下一个小镇更能得民心可见知府知县,蠢蠹无能”

巡按有黜落、弹劾、保举之权责。相对而言,前者没有风险,因为落在巡按手里,多少是有些问题的。如果死活查不出问题,那正好保举贤才。不过巡按御史若是举荐贤才不当,就是滥举之罪。按照国法典章,滥举四人者革职闲住、滥举二人者降级外调、滥举一人者罚俸半年,所以巡按检举揭发的多,举荐英才的少。

有这样的天然立场存在,蔡国熙算是撞到刀口上了。

再加上这些巡按初入仕途,一心只想留下个好官声,大不了就挂靴而去,仍旧不失风流,对于朝堂大佬敬畏有限。并不给蔡国熙的后台高拱高阁老面子。考虑到赵贞吉正在寻求掌管督察院,而且很有可能成功,这些巡按御史可以算是高系的敌人了。

蔡国熙还算果断,当即派人找到翁笾,严辞恐吓,又尽发衙役、巡检,派人将仍在苏州境内的灾民就地安置,不许他们往往松江去。只要这些灾民还在苏州。那就是下面各州县之间的问题了,他这个苏州知府并没有责任。

如此一来,下面各县也坐不住了,谁愿意刚当个官就摊上这样的黑锅连夜派人将“本县”灾民连哄带骗驱赶回来,仍旧安置。

一时间闹得苏州沸沸扬扬,灾民倒是成了宝贝

太湖之上。翁笾坐在船舱里悠然烹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