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金主 > 分节阅读 152

分节阅读 15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若此,明年南风起时能调动多少船只”徐元佐道。

康承嗣面露难色,道:“如今现成的大船只有三艘,算上小船能有五十余艘,载兵员五百人上下。关键是没有炮。”

徐元佐微微皱眉。

后世有很多人鼓吹大明落后于欧洲,其中最主要的说辞就是欧洲船已经进入了火炮时代,而大明船的火炮尚不如欧洲,更多的还是靠水手跳帮作战,以及大船撞击。

然而军队有时候跟商人很像,往往选择信价比最高的武器,而不是威力最大的武器。

对于大明而言,造船的成本远小于造炮的成本。嘉靖时从澳门买的红夷炮,一门价值一千两,而一艘大号沙船的造价不过一千五百两。大明有本土近海优势,水手资源远超泰西,所以用船海应对排炮,实乃最优选择。

抗倭名将俞大猷就曾总结:“海上之战无它术,大船胜小船,大铳胜小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而已”。

三艘大船,五百水手,实在太危险了。

甚至很难说是水师保护船队,还是船队保护水师。

“还有别的办法可想吗”徐元佐问道:“距离南风起还有小半年”

“船材、胶、漆都要阴干,半年恐怕不够。”康承嗣道。

徐元佐微微咬唇,道:“能否偷梁换柱”

康承嗣一愣。

“就说金山卫的船送进船厂检修,实则作为咱们的船先用起来。”徐元佐道:“若是上头有人查问,就让他们去船厂看尚未修好的船。”

康承嗣尴尬笑了笑:“敬琏还不知道咱们的船厂在哪儿啊”

“嗯”徐元佐茫然无知:不在上海么上海可是有名的军港和造船基地啊。

“在湖广。”康承嗣道。

徐元佐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海船为何放在内陆造啊”徐元佐几乎失声叫了起来。

康承嗣轻抚长须,缓缓道:“敬琏啊,咱们要造的可是战舰啊。”

徐元佐真想一头撞在地上。

许多行业都随着民营资本的发展而从纯官营变成了官私合营,或是纯私营。然而造船业和盐业,却始终都是彻底的官营厂。盐有私盐,那是因为监控手段不足。造船可不是随便开个家庭作坊就能干的工作。

如今虽然开了海,民船可以下海,但是水师用的制式战船却不是谁都能造、谁都敢造的。

求推荐票,求月票

未完待续。。

s:求各种支援

二九四 年尾

徐元佐是个连福船沙船都无法一眼辨别的纸上派。听了康承嗣的解释,他才知道民船和战船还是有区别的。具体在技术上,战船的用料比民船坚硬,要加撞角,更注重载人而不是载货。

最重要一点,民船不装大炮,不用留炮位。大明水师的战船虽然不注重大炮,但是船首船尾还是要放两门重炮的,侧弦上放的炮略小,数量也是看舰队编成和主官的战斗风格。

徐元佐脑中首先想到的百年之后的西方海军,一排炮打过去,命中率不到百分之三。那可是侧弦一排火炮,甚至不惜把舰船造得丑陋不堪。如果单论船型,明式船的长相才算正确。

既然人家一排炮都没什么用,能指望两门炮每发必中么

至于俞大猷搞的五朵梅花阵,几乎是炮口顶着船身打,那还不如跳帮呢打沉的船可是一文不值啊

“能造一种军民两便的船么”徐元佐弱弱问道:“同样的船型,也不装炮。想载人就载人,想载货就载货。船帮高一些,用料稍稍讲究一些。”

康承嗣显然不认同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这样的水师,若是碰上真的海贼倭寇,就怕顶不住。”

从大环境来说,倭寇已经几乎销声匿迹了。没有了海外汉人的船队,要日本人自己渡海打劫,实在太难为他们了。然而国内的某些势家可不是温文尔雅的小白兔,只要知道徐元佐的船队离港,肯定会打着倭寇的旗号出来干一票。

除非能够震慑他们

徐元佐干咳一声,心中盘算着还能去哪里弄点船。

“造蜈蚣船”康彭祖突然道:“嘉靖时从红毛夷缴获的蜈蚣船,正可以应急。”

徐元佐隐约记得这个名字,满眼期待的望向康承嗣。

康承嗣抚须长吟:“蜈蚣船是红毛夷的战船。两侧划桨,宛如蜈蚣,那个倒是不用风便能疾行。”

“造得快么”徐元佐问道。

康承嗣道:“龙江船厂便能造。快慢与否,就得看是否有现成的船材了。不过胶漆一样快不得。”

“蜈蚣船比咱们的船小,用人却多。”康承嗣又道:“还得另外派柴水船跟着,真不如用沙船好用。”

龙江船厂在南京龙江关。也就是后世的下关。只从地理位置而言,就要比远在湖广的船厂靠谱许多。国朝之初,临清、刘家港、龙江关、湖广、闽粤都有大船厂,龙江船厂更是承建郑和宝船的大船厂, 从全国抽掉了精工巧匠,设了造船厢民四百余户。

可惜后来沿海势家想独吞海贸利润,硬要把国家挤出局,以至于龙江船厂日渐荒废,至今连战船和遮洋船都造不了了。如今大明的漕运用船。无论遮洋大船还是浅船,都是在湖广营造。

“那就造蜈蚣船吧。”徐元佐对于合作伙伴只能建议:“另外看看闽粤一带是否有新船或是堪用的旧船。无论民用军用,先买些回来充充场面也好。”

嘉靖倭寇作乱的时代,福建广东有许多黑船厂。汪直、徐海等人坐拥上万条大小战船,基本都是靠这些黑船厂建造的。因为官营船厂肩负任务日重,匠户厢民逃亡边日胜一日,黑船厂的技术能力也就更强。

十多年没有大海战可打,造船业不景气。黑船厂基本倒闭。不过凡事总有例外,说不定就有一两家活下来了呢。再不济还可以收买卫所的战船。总有办法可想。

康家既然是合伙人,自然要承担起更艰巨的任务。

徐元佐知道这种事不是银子能够搞定的,所以也只能寄希望于康家的人脉关系。相比船的问题,买通言官支持海运反倒简单了只需要砸银子,许以好处就行了。

走了一趟上海之后,徐元佐非但没有放下心。反倒满心忧虑。就连棋妙都意识到了徐元佐的反常,不敢再开玩笑。

回到唐行之后,节日的气氛已经很浓郁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