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金主 > 分节阅读 131

分节阅读 13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老夫不明商场。不过商场、官场、战场,一理通百理明。海瑞一直在松江,苏州那边的商贾会作何反应你若是将眼光放长远些,苏松到底是何等格局”

徐元佐被徐阶一提点,顿时想到了历史上闻名遐迩的“洞庭商帮”。

商帮以洞庭为名,其实跟洞庭湖没有半点关系。

苏州吴县太湖之滨,有洞庭东山、西山。这两山之人,从宋元至今都操持贾业,因此成就了洞庭商帮。因为他们影响力太大,所以苏商都以其为马首,他们也就成了苏州商贾的领头人。

洞庭商帮布局全国,纵者贯通运河,横者接连荆湘两湖,听说一度在云南、贵州都有三五万洞庭商旅居住。

松江商人与之相比,更像是他们的产品供应商。

“他们会涌入松江买地置业。”徐元佐一想就想明白了。

海瑞在这边清量田地,强令豪门大户退田,告肥状的得利者之中,自耕农终究是少数,更多的还是乐意卖田自肥,把好处放进口袋里。以当前松江而言,没有大户会在这个时候引火烧身,那么苏州资本涌入就成了必然。

苏州商人在松江买地也不是为了耕种粮食,而是要种植桑麻等经济作物。这就等于插手了松江的原料供应。

徐家转型之后,商业成了主要支柱,田亩已经退居次位。如果明后年的原材料价格发生波动,徐家布行更是首当其冲。

不能让那些苏佬染指我们的原材料定价权啊

徐元佐心中腾起了一股警惕。

商场战争,来得似乎比他预估的早了些。

徐元佐从徐阶书房出来,方才反应过来:徐阶此刻见他,并非因为海瑞,而是已经发现了商战的苗头。这让徐元佐细思极恐:得有什么样的嗅觉,才能如此敏锐地意识到这样的大势呢

这难道就是老子说的: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也太玄乎了吧

不管怎么说,眼下最直接的应对方式就是将海瑞赶回苏州,监视苏商动向,整合松江各堂会,争取早日整合出一个以仁寿堂为骨干的云间商帮。

松江雅称云间,在起名上似乎占了很大便宜呢

徐元佐迈步出门,叫着棋妙:“备肩舆,去府衙”

未完待续。。

s:抱歉地说一句:标号出错了,内容没错,请大家原谅

二五九 硬碰硬

衷贞吉对于海瑞霸占府衙的事实就像是哑巴吃了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憋在心里。他现在多少了解了郑岳的心情,有个婆婆在上头指手画脚真是不能令人愉快。好在郑岳大力整治牙行,也算是给了他一个发泄口,不用成天跟着海瑞耗在茫茫卷宗之中。

不过衷贞吉很反感海瑞随便见个乡绅还要拉他作陪。对海瑞而言,这是避嫌。对衷贞吉而言,这简直是多事。

徐元佐进了府衙,一眼就看出了衷贞吉脸色不对,显然是因为海刚峰的关系。

原来清官跟清官也会不对付啊

徐元佐心中暗道,颇有些爽快。作为一个后世过来的企业家,他对官员的态度十分矛盾。只要有些底子的商人,其实更喜欢清廉的官员,这样可以节约他们的公关成本。只有剑走偏锋白手起家时候的商人,才喜欢贪官,这样可以弥补他们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就像人民币战士一样。

然而清廉的官员往往固执己见,这就让人头痛了。无论政治还是商业,妥协沟通、互利双赢,这才是长久之道。清官一下子就把妥协沟通的路堵死了,什么都得听他的,自己不在乎利益,逼着人家也不能言利,这简直是道德绑架。

所以往往贪官更可爱,还能做更多的事,就是这么个道理。

“学生拜见部院老爷,府尊老爷。”徐元佐上前深深一躬。

两位老爷当然不会回礼,海瑞只是点了点头,便道:“敬琏,坐。今日请你过来,乃是要商量一下退田的事。”

徐元佐在衷贞吉下手坐了,拱手道:“廉宪大老爷容秉。我徐家已经没什么田亩了,而且产权明晰,退无可退。”

海瑞案头上倒是有几十份告徐家的诉状比徐元佐那个时空要少不少。然而这些诉状追查下去,却都是徐家下人打着主人旗号侵占的。海瑞本来还担心徐阶护短,结果徐府来了个管事,快刀斩乱麻一般就把事情给办了。

海瑞道:“徐阁老固然立了士则。可是松江还是有不少豪门大户侵占良田,不肯退归原主。这事恐怕要敬琏帮忙说项了。”

“廉宪,我家为了成全忠义,率先退田,已然见弃于乡党。学生更是无名之辈,焉能帮得上这么大的忙”徐元佐不卑不亢道。

你个滑头当我不知道仁寿堂的事么

海瑞心中暗骂,面色冷青,道:“敬琏何必妄自菲薄你在乡梓,恐怕还是很能说得上话的。”

“老爷太过抬举了。”徐元佐咬死不松口。

“当真不能”海瑞面色愈发阴沉:“仁寿堂包税之事。可要本院查一查”

大明律禁止富户包税,就是怕生出鱼肉乡里的情弊。

这一条就在隐匿费用税粮课物条款之下。

徐元佐反倒笑了:“老爷错了。”

“错了”

“大错特错”徐元佐脸上一板,气场丝毫不弱:“仁寿堂交上来的税款,都是自家的产业。不知包税之说从何而来”

“你莫要狡辩,本部这边大有人证物证”海瑞见徐元佐狡辩,伸手从案头取下一个牛皮纸包着的卷宗,翻看一看,旋即扔向徐元佐。哗啦啦如天女散花。

徐元佐出手如电,空中抓了一把。足足有三五张,左右一看,原来这些物证便是仁寿堂查别人账目总结出来的报表。报表上有立账人、查账人、监账人的三方名章,无论如何赖不掉的。

“这就算物证了”徐元佐随手将报表扔在地上:“这是我受本县郑老爷之命,派人帮着县衙书吏做的报表。这些人吃喝用度、工钱支付都在县里,乃是人手不足时聘用的白役。”

海瑞一噎:“难道你仁寿堂的人还可以兼做白役”

“何止”徐元佐道:“如今秋粮征纳之际。乃是国家大事,非但他们可以兼做白役,就连我仁寿堂整个都是白役”

海瑞当然不能理解政府外聘企业单位,不过听上去却很有道理:国家有事,天下之人都该尽责尽力。仁寿堂这么做并没有错啊。

衷贞吉一向觉得徐元佐温文尔雅,持礼甚躬,颇有世家子弟的气度。今日却见到了徐元佐的另一面,颇有些受到惊吓的感觉。

这人可是海瑞啊官场中赫赫有名的海阎王人家一句话,你就得背井离乡三千里啊

衷贞吉不由头皮发麻,咳咳两声,道:“秋税的确不能耽搁,府县人手实在不足,征调民间堪用之士也是常有的。廉宪,如今富户视我等如仇雠,若要强压,恐怕京师那边又要再起波折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