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金主 > 分节阅读 95

分节阅读 9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二名亚元,第三四五名经魁,第六名亚魁。

这个文档通行全省。呈报礼部备案,甚至可能流传后世。对于家族而言,能出一个解元更是莫大的荣幸。

而普通举人则在手册之后,榜尾恐怕就得倒着翻了。

从解元到榜尾,这何止是心情低落简直是吞了一只苍蝇虽然有营养能中式就很不错了,但是恶心人啊

尤其不同于宋朝。举人是一次性的。明朝的举人已经可以有官身了,属于国家储备干部,这个名次就是铁板钉钉,伴随一身的。所以对于那些看重荣誉的人而言,取不中解元,宁可不要上榜,下回再考。

显然这位告御状的进士就是这种人。

“石洲淡然对曰:此君卷中把羣字,写成了群字。君羊并列,不合国朝考体。有欺君之嫌。上命礼部察试卷,果然如石洲所言。”徐阶隐去了那位进士的名字,不过可想而知他的前途有多黯淡了。

徐元佐听了微微有些担忧:这很严格啊

张元忭见徐元佐蹙眉,不由动了助他一臂之力的念头。他笑道:“石洲公是潮州人,想来不是阳明公弟子吧。”

徐阶道:“石洲的确不是王门中人,不过他与陈五栗交情匪浅。”

陈子号五栗,本名文学,字宗鲁。阳明公被贬贵州龙场任驿丞时。他曾师事之,开阳明心学黔学一派。

林大春虽然不是王学弟子。但是与这样一位开派大弟子往来密切,多少会受到一些熏染,起码不会对王学视若洪水猛兽。

徐阶停了停,问张元忭道:“我听闻石洲两任督学浙江,开门讲学,吴中人士渡江问业者日益。子盖可曾去听过”

张元忭道:“石洲先生在浙江有两大的盛会,一是于武林选拔诸生入贡太学;二是在浙中搜求有关人物,著为列传若干卷呈进,以充修实录。至于讲学其实并不多,也无甚出人之语。”

徐元佐知道张元忭是个谦谦君子。只会扬人之善隐人之疾,断不会贬低别人故作高妙。一句“无甚出人之语”,可见林大春在学术道路上走的并不深入。

徐阶显然对林大春十分熟悉,并不以为怪,旋即又问了绍兴地方史志的话题。

张元忭对答如流,如数家珍,尽显风雅。

众人谈了一会儿,移步饭厅,一人一张食案,婢女呈上攒盒。

徐元佐一直以为攒盒是临时带饭带点心的饭盒,没想到正餐上也可以用。

那婢女又为徐元佐将攒盒里的一格格不规则的小格子取出摆在食案上,倒像是小孩子玩的七巧板玩具。

徐阶抚须笑道:“越人真是灵秀。”

张元忭脸上一红,道:“学生也是从俗之人,如今用攒盒就餐渐已成风,倒也是有些好处:节俭。”

徐元佐看着这些做工精美的漆器攒盒,只一个小碗入手便极沉,显然是名木所作。外表描金绘彩,根本不是便宜货。若说节俭恐怕是跟官窑瓷器、金盘银碗比较而言。

不过越菜清雅精致,注重“清香”两字。尤其是张元忭这样的官宦之家,还要用各种花露花酱调味。一餐完毕,齿颊留香,腹中虽然不饥,却有种没吃过饭的感觉。

还真是养生。

徐元佐用茶漱口,发现这漱口茶竟然不比自己平日办公时用的茶。

外表看起来冲上清雅朴素,随意一个小细节都是用银子堆出来的啊。

徐元佐心中暗道:这种生活中释放出来的美学,果然可以秒杀一片大红大绿金碧辉煌的艳俗暴发户了。

徐阶因为上了年纪,便回雅舍小憩。

徐文长本要告辞回去,被张元忭留下下棋,徐璠旁观。徐元佐则借用书房,看书练字,准备应考。

过了个把时辰,张氏宅子又热闹起来。

原来是张元忭的父亲张天复带着孙子从鉴湖别墅回来了。

徐阶这个层面的客人到访借住,张天复是无论如何不得不回来的。

徐元佐对张天复并不感兴趣,隐约还觉得文人打败仗有些丢脸。你即便不能像熊廷弼、卢象升、孙传庭那样直接上阵砍人,起码也该能够运筹帷幄啊。何况云南那边,对手不过都是些土人。

当然,这些话是不能当面说的。徐元佐自认是个商人,是个有文化的商人,又不是没文化的愤青。

倒是张元忭的长子张汝霖颇为令人的侧目,小小年纪已经流露出了非凡的灵气。

字数外广告:小汤最近玩某浪微博,想加个“v”号,需要100粉丝,求玩微博的书友加我:美味罗宋汤我本非我。未完待续。。

s:月票,推荐票,都回来吧

第一八四 有凤毛

张汝霖的长孙张岱闻名后世,而他本人却是靠孙子写的家传方才为人所知。

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个无足轻重或者平庸之辈,事实上他是第一批可以归入晚明士大夫标签的人。

张氏在张汝霖之前,虽然有钱,也舍得花钱,但还是以勤俭为美德。

譬如徐元佐所感叹的:人家的漱口水比他平日的茶还要好,但谁能想到张元忭的妻子还要亲自织发巾出售。

这对于某些人而言简直不可思议,甚至像是行为艺术,但对于正统的儒门家庭而言却是理所当然:家里可以花钱,可以奢侈地穿金戴银,但不能浪费,更不能忘记勤俭持家的根本。其中也包括浪费人力,所以主妇纺织、刺绣都是分内事。

这是一种人生哲学:无论贫贱富贵,该做的事不能懒。

有些人读了书愿意去践行这种哲学,而有些人却视之荒谬。

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张氏从张汝霖之后,则日益奢侈,彻底告别了勤俭家风,走上了奢靡之路。

并且不以为耻,反以为当然。

张岱在自撰墓志铭中直说: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这都是受到了张汝霖的影响,闻名遐迩的张氏声伎也是他开的头,带动了江南势家自蓄戏班的风气。

不过此刻。徐元佐让看着眼前这个的八岁大的清秀少年,只是微笑相对。

“这位便是撰出幼学的徐生,你自视甚高。能并坐耶”张元忭对儿子颇为严格,每天晚上监督儿子读书,非到夜分时方准入寝。

张汝霖如同大人一般向徐元佐行礼:“久仰先生。”

徐元佐笑着回了礼,但是看他这么小,想来也没读多少书,不好多说什么。谁知道张汝霖却将徐元佐视作前辈楷模,硬是背了几首诗。要徐元佐点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