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明金主 > 分节阅读 7

分节阅读 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脱下外袍。

“家里一切都好吧”徐贺见了妻子并没有太大感动,也没有冲上去紧握妻子的手,泣不成声。

徐元佐顿时感觉到家里情况有些诡异,似乎父母感情不好他望向母亲,却见母亲三两步冲了上来,急切道:“今年总赚到钱了吧”

“钱钱钱,你就认得钱么”徐贺作色大怒。

“没有钱吃什么喝什么”徐母毫不避让:“我找了先生算过,你此番是赚了钱的”

“算命的话能当真么喏,我有账簿在。”徐贺从行李里翻出一本账簿,比楼上徐元佐见过的那本薄了许多。

“一共就赚了八两七钱银子。”徐贺道。

“八两七钱你家书上不也说此番纯彩不少么”徐母运指如飞,飞快地翻动账簿,也不知道看进去多少,倒像是在发泄心中不满。

徐元佐凑了过去,只扫了一眼就认出了这笔熟悉的烂字正与楼上那本账簿出自一人之手。而且在数字上也是经过了人工修饰。

粗糙的修饰,甚至算不得精心

徐母翻到了账簿最后,果然看到了总计结余八两七钱的数目。

徐元佐如今记忆数字如有神助,当即的想到了上一本账簿的结余是九两六钱。

“楼上我屋里那本账簿是去年的么”徐元佐突然问道。

徐母正在气头上,根本没有听到儿子说什么,将账簿往徐元佐怀了一塞:“跟那本放在一处”她气哼哼道:“二月里就出门奔波,如今回来才带了八两银子,何必还做这等营生亏得整个朱里你走得最远,银钱却”

“闭嘴”徐贺怒喝一声道:“你这妇人是要造反么我在外面劳累,回家里还要受你念叨你当这银子是多好赚的当是我有个大靠山不成”

徐元佐听这话里似乎不像是单纯的发泄,反倒暗有所指,悄悄退到一旁,边翻看账目边听父母吵架。

果不其然,徐母毫不示弱道:“你原本没有么我兄弟提携你,带你走了多少新路你自己不争气怨谁个”

“我有什么不争气的那是你兄弟要拿捏我罢了我徐贺岂是那等受人拿捏之人”徐贺说得颇有骨气,徐元佐却抬头皱眉,因为他听出了这话里的心虚气短。

徐元佐对母亲娘家的印象十分模糊,只是偶尔听到母亲说起“兄弟”,却不知道这位舅舅到底是何等人物,也不知道为何后来两家断了往来。照以前徐元佐的性格,当然也不会在这等事上费心,不过如今却颇为好奇。

说起来,他只知道母亲娘家姓沈,因为曾听里甲拿腔作调地喊过“徐沈氏”,却连母亲的乡贯在哪里都不知道。

“我兄弟岂是那样的人明明是你自己作恶与他”徐母回了一句,想想家里一年进账只有九两不到的银子就糟心。她又道:“因为家里穷,你儿子书都不读了,如今全供着阿牛。你出去一年,却只赚回这点,日子还怎么过”

徐贺看了徐元佐一眼,脸上肥肉跳动:“你不读书了”

“家中拮据,先让弟弟进学我再读书。”徐元佐答道。

“那你能干什么在家吃白饭么”徐贺朝儿子吼道。

徐元佐也被骂得生气。他能理解父权在当下的威力,也知道“棍棒底下出孝子”还是教育学的黄金准则。不过对于一个做假账、脾气大、不顾家里的父亲,徐元佐却是十分抵触。

“我虽然不读书了,却也能写写算算。”徐元佐道:“陆夫子也答应帮我在郡城找份差事,薪酬足以帮衬家里。”他顿了顿又望向母亲:“娘,这假账还要存起来么”

“什么假账”徐母徐父同时叫道。

徐母是吃惊,徐父是受惊。

新书上传,求个票求推荐票啊请诸位请记得收藏呦。另外,厚颜无耻地说一句:若是阁下觉得看得还算顺眼,随手打赏则个吧。也就1角钱的事。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

“母亲,咱们不能先入为主。”

徐元佐面对两位呆滞的大人,反而柔声道:“账目有假是肯定的,但说不定是父亲为了家里,亏钱做成盈利呢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是何等感人肺腑”他虽然这么说着,却不自觉地流露出前世嘲讽别人的口吻。

“你在这里阴阳怪气说些什么”徐贺大怒,就要冲上来打儿子耳光。

徐元佐往母亲身后一躲,语速飞快道:“我看了这两本账簿,通关纳税银前者是一百三十二两,这回是一百二十两,相差不大。另一项开支大头却是应酬往来,分别开销二百三十五两半和二百四十三两八分。”

徐贺刚刚扬起的手停在空中,竟然没打下去。

徐母张开双臂护着儿子,此刻也满脸不可思议地扭头看去。

“去年本金是三百两,今年本金五百八十两,其中因为三梭布成本涨了两成,番布涨了一成五,药斑布每匹涨了七分但是因为今年没有贩兼丝布,所以进货量其实还是比去年多了三成。”徐元佐此刻大显威能,流水一般报出各种数据。

“母亲,”徐元佐又问道,“前年父亲收益几何”

徐母毫无设防,应声答道:“前年还赚了五十余两,账簿还在我屋里。”

“这就是了前年有五十余两收益,为何去年和今年跌得这么厉害呢”徐元佐望向父亲。

徐贺一时张口结舌,支吾道:“你懂什么做买卖哪有包赚不赔的”他给自己打了底气,又骂道:“你这小畜牲竟然敢说你爹做假账”

“做买卖的确有赚有赔,但这赔的也不是时候”徐元佐从母亲身后缓步走出来,面对父母二人毫无惧色。他道:“前年是什么光景赣浙矿徒闹事,两广山民闹事,后来还有山东民乱,朝廷四下弹压,各种苛捐,是做买卖的年景么”

“这又不妨碍我们松江布市”徐贺强词夺理道。

“路上不太平就不影响脚价么”徐元佐眉毛一挑:“我虽没有看过前年的账簿,但是不看可知,前年的脚价绝对是去年和今年的倍数之上。”

这个时代的货运能力极低,就算人力成本便宜,要运货到西北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所以前年赚钱,那是赚的辛苦钱”徐元佐道:“去年和今年却不该如此因为去年朝廷开海了”

明朝的海禁相比另一个维度的清朝海禁而言,简直就像是过家家。

首先满清海禁是沿海不许住人,划作禁区。明朝禁海却是因为防倭寇,非但不清场,还要移民实边、充军沿海卫所,变相地增加了沿海人口。

其次,满清禁海,那就是片帆不许下海。而明朝禁海之后,非但官船惯例出海巡海,就连民船也没把禁海令当真。而且近海航道一直畅通,只有远洋受到了影响。

真正积极推动禁海的也不是朝廷,而是沿海大户,以此保证自己能够独占海贸利润。

当时许多明眼人都看到了倭患实则起于海禁,但是要开海却面临闽浙豪族重重压力。甚至于当时提督闽浙海防军务的封疆大吏朱纨,因为鼓动开海,被朝廷免职,愤而自杀。

隆庆元年,朝廷风向彻底转了过来,北人当政者日多,开海派战胜了禁海派,这才有了月港开海。虽然实情曲折,月港也并非上佳之地,但终究算是打开了一条口子,让外来的商家挤了进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