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执宰大明 > 分节阅读 935

分节阅读 93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计较,刘球对麓川战事的言论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已,可刘球这次开口选择的时机不对,因此正统帝听起来就特别刺耳。

王振敏锐地注意到了正统帝脸色的变化,心中冷笑了一声后恶狠狠地瞪了刘球一眼,这个不知死活的家伙竟然接连冒犯正统帝,看样子是不想活了。

上疏完后,刘球向面色阴沉的正统帝一躬身,退回了自己的队列。

这时,太和殿上呈现出了死一样的寂静,没有哪个官员站出来上疏,谁都知道刘球这上奏的两件事情不合时宜,故而谁吃饱了撑的现在去招惹正统帝,毕竟不怕死的文人只是极少数而已。

“散了吧。”片刻之后,见大殿上无人出列启奏,正统帝从龙椅上站起来,面无表情地向宋大山说道。

“皇上有旨,退朝。”宋大山尖着嗓子高声向现场的文武百官高声喊道。

“恭送皇上。”殿内的文武众臣闻言纷纷跪了下去,异口同声地高呼。

跪在地上的李云天抬头望了一眼离去的正统帝的背影,嘴角浮现出一丝苦笑,看来这下京城可要热闹起来了。

第1215章 礼尚往来

退朝后,李云天没有离开皇宫而是与张辅和杨溥、胡滢等人去了文渊阁进行廷议,商议大明近来的军国大事,然后上呈给正统帝等待着正统帝的御准。

通常来说,明朝的皇帝对廷议的事务比较关心,毕竟能拿到廷议上的都是朝廷的军政要务,至于其他的事情会交给司礼监来处置,这样一来皇帝就轻松了许多,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

纵观中国各个封建王朝,明朝的皇帝最为轻松惬意的,朝政也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由此可见明朝皇帝心机之深,将内廷和文官集团玩弄于股掌之中。

廷议中最重要的事情自然就是于谦升任礼部左侍郎,由于文官集团内部已经达成了默契,而勋贵集团也找不出于谦有何不妥之处,故而内廷非常顺利地通过了这项决议,然后报给了正统帝。

正统帝很快御准了于谦升职一事,说实话正统帝对于谦充满了期望,于谦不仅在大明众多地方官中出类拔萃,而且深受杨士奇的青睐,故而他希望于谦能像李云天一样成为大明的肱骨之臣。

廷议进行的同时,把正统帝送回乾清宫的王振面色阴沉地回了司礼监,心情显得异常糟糕。

礼部左侍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职务,别看礼部是一个清水衙门,但礼部的堂官在六部中威望甚高,礼部尚书在六部中仅次于吏部尚书,比户部尚书还要高上一筹。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的内阁首辅通常要有礼部尚书的背景,只有这样才能与号称“天官”的吏部尚书相抗衡。

有明一代,文官集团内部始终存在内阁与六部的博弈,双方此消彼长,互有胜负。

吏部今天出人意料地打了内廷一个措手不及,这很显然是在给司礼监一个下马威,不希望司礼监干涉朝中的政务。

再加上刘球在“疏言十事”中公然以“亲政务以总权纲”在大殿上指责司礼监弄权,使得内廷颜面尽失。

作为司礼监的实际掌舵人,王振肯定咽不下这口气,现在内廷的金英和王瑾等宦官肯定暗中看着他的笑话。

“公公,刘球这条老狗竟然公然跟公公作对,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司礼监的一间厢房里,一名瘦长脸宦官躬身给王振端上一杯热茶,恶狠狠地说道。

“公公,这个刘球实在是太嚣张了,公公一定要给这些自以为是的酸儒一个教训,否则他们以后肯定会得寸进尺。”另外一名圆脸宦官蹲在地上,动作娴熟地给王振捶着双腿,一脸谄媚地望着王振。

“是呀公公,您刚掌权朝中的那些文官就针对您,如果不给他们一个厉害瞧瞧的话,以后谁还把咱们司礼监放在眼里,朝里的那些人无视司礼监,那么就会爬到皇上的头上。”瘦长脸宦官来到王振的身后,殷勤地给他捏着肩头。

别看王振在司礼监作威作福,在正统帝面前他就是一个奴才,从早上大朝开始就一直站着,根本连坐的机会都没有,回到司礼监后那些宦官自然会尽心伺候着。

瘦长脸宦官名叫毛贵,圆脸宦官名叫王长,是王振从御马监带出来的心腹,两人知道王振这次上朝憋了一肚子的火,故而自然要顺着他的意思说话。

“勤圣学以正心德,亲政务以总乾纲,别贤否以清正士,选礼臣以隆祀典,严考核以笃吏治,慎刑罚以彰宪典,罢营作以蘇民劳,定法守以杜下移,息兵威以重民命,修武备以防外患”

王振本来心里就窝火,被毛贵和王长这么一拱,一股无名怒火顿时噌地一声就起来了,阴森森地说道,“哼,果真是大言不惭,这个刘球不过是一个沽名钓誉、徒惩口舌之快的废物罢了,真的以为自己是什么千古贤臣,如果他有忠王百分之一的理政才华本公公就佩服他”

“就是,刘球的疏言十事完全就是老调重弹,没有丝毫新意,这等废物除了一张又臭又硬的嘴巴外一无是处。”毛贵闻言连忙点着头,言语中对刘球鄙夷至极。

王振先前所说的那番话就是刘球“疏言十事”的总括,看上去都是忧国忧民之词,不过在王振等人看来都不过是一切废话而已,刘球皆以抬高身份罢了。

说实话,在王振看来这种假、大、空的言辞他也会说,再怎么说他也是文人出身,有本事刘球就提出解决“疏言十事”的办法,而不是把这些问题提出来抛给正统帝就完了。

这或许就是李云天与朝堂上文官本质上的区别,李云天不仅提出问题而且还会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话就使得正统帝仅需判断李云天解决问题办法是否可行而已。

以刘球所说的“息兵威以重民命”,刘球只是让朝廷不要出兵以免增加百姓的负担,但是却没有提出解决麓川之乱的办法,徒劳无益。

“公公,这个刘球不仅与礼部尚书胡滢来往密切,而且还是忠王爷的同科,公公要是动他的话忠王爷会不会”王长考虑得比较长远,他自然清楚刘球这次恐怕要倒霉了,于是沉吟了一下后不无担忧地说道。

毛贵深以为然,连连点着头,神情关切地望向了王振。

在大明的文武百官中,内廷的宦官们最怕的就是李云天,李云天不仅手握重兵而且还是正统帝的老师,深得正统帝的信任,故而没人胆敢在李云天面前造次。

“你们这就不懂了,忠王爷虽然与于谦、刘球之流是同科,但他们之间只是君子之交而已,于谦、刘球是内阁和六部的人,忠王爷肯定不会为他们俩出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