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执宰大明 > 分节阅读 641

分节阅读 64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可担待不起,连忙沉声说道,顺带还说出了几个人的名字。

“不凑巧的很,这几名下人前两天已经辞工走了,还偷走了家里不少财物。”杨宇闻言顿时一声冷笑,“本官已经就此事上报了都司衙门和建宁府府衙,现在也正在找他们,你是否与他们串通好了故意污蔑本官”

冯勇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只要没了那几个证人的话杨宇就能要紧牙关不承认收了那颗猫眼宝石,这样的话他也就能置身事外。

杨宇现在心中感到异常恼火,当时严仲告诉他花了一百两银子买的那颗猫眼宝石,结果却只花了十两,由此可见这家伙平常肯定没少做这种欺下瞒上的事情。

而且,如果不是严仲擅自做主去找赵老三的麻烦的话他也不会陷入到如今的危机中,所以杨宇现在恨死了严仲。

“那颗猫眼宝石虽小可也是讲武堂的财物,你去查一下,看看它究竟去了哪里”听了严仲和杨宇的那番对话后,已经走到侧门门口处的李云天不由得停下了脚步,面无表情地向李子曦说道,言语中显得有几分恼怒。

“卑职遵命。”李子曦闻言向李云天一拱手,躬身应道。

宋敏和柳民安等建宁城的文武官员私下里不由得对视了一眼,他们已经听出来李云天对那颗猫眼宝石下落不明的事情十分不满,心中顿时感到非常惊讶都这个时候了杨宇还想要隐瞒那颗猫眼宝石的事情,简直就是找死呀。

很显然,那些官员都相信严仲会把如此重要的宝物交给杨宇,严仲别看在人前风光显赫,其实就是杨宇养得一条看家狗而已,肯定不敢私自贪了那颗猫眼宝石。

冯勇此时心中是暗暗叫苦,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一旦讲武堂大张旗鼓地查猫眼宝石的下落,那么即便是杨宇能扛住那么杨府其他人知情人恐怕也会招供,天知道杨家有多少人知道猫眼宝石的事情。

“报”就在这时,一名福建行都司衙门的武官快步从大堂外走进来,冲着李云天和冯勇说道,“禀告王爷、都指挥使大人,外面有几名自称是建宁右卫杨指挥使家中下人的人前来投案,说他们有要事要禀告王爷和都指挥使大人”

听闻此言,李云天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丝冷笑,他先前已经给了杨宇机会,可是杨宇竟然不知道死活负隅顽抗,那么他就要给他致命一击。

杨宇的脸色刷一下就变得绿了,他的心中不知为何有一种不详的预感,隐隐约约感觉到那几名号称是他家里下人的人很可能就是被他打发走的那几名知道猫眼宝石事情的侍女和家仆。

与杨宇一样,冯勇的脸上也变得有些难看,如果来的那几个人是杨宇支走的杨家下人,那么他将不可避免地要在公堂之上与杨宇就猫眼宝石一事展开较量,这可不是他所愿意看见的一幕。

第913章 操劳民生

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幕,无论是大堂里的官员还是院子里的百姓都面露惊讶的神色,谁也想不到杨宇家的下人竟然会这个时候出现。

“王爷,您看”沉吟了一下后,冯勇小心翼翼地征求李云天的意见。

“本王在后堂等着,你照常审理此案”李云天向冯勇微微颔首后抬步离开了,身为大明的王爷他既然已经准备离开公堂又岂会再返回

冯勇闻言嘴角顿时闪过一丝苦笑,向李云天的背影躬身行礼,他清楚李云天这是要在后堂等他审案的消息,这一下要想蒙混过关可并不容易了。

更何况冯勇不由得望向了立在大堂里的李子曦,虽然李云天走了可是却把李子曦留了下来,很显然李子曦并不是那么容易好对付的,要不然也不会留在李云天的身边做事。

福建行都司衙门后堂。

李云天坐在客厅里悠然地品着茶,其实如果仔细注意的话就会发现他的茶杯里其实是热水,只不过附庸风雅地摆出了品茶的姿势罢了。

杨宇是无论如何都要拿下的,身为建宁右卫的卫指挥使并且还是严仲的姐夫,杨宇要为上马村一事承担主要责任,要不是他对严仲的纵容严仲岂会如此嚣张跋扈

杨宇一被拿下的话建宁右卫也就树倒猢狲散,从杨宇的身上一定可以牵连到建宁右卫的那些中高级武官侵占军田和奴役军户的事情,进而由上到下将建宁右卫的那些见不得人的龌龊事一股脑地给翻出来。

李云天之所以来建宁城,肯定不会单单为了上马村一事,除了震慑闽浙一带的卫所外他还要把卫所的弊端通过这次建宁右卫的事情统统暴露出来。

在李云天看来,大明卫所的屯兵制弊端重重,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那些军户不但无法肩负保家卫国的重任,而且还将成为朝廷的一个沉重负担。

不过,在此之前李云天要解决一件事情,那就是规范大明的民间借贷关系,以律法的形式来明确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最大可能地避免出现那种被高利贷逼得家破人亡的事情。

毕竟赵老三的遭遇在大明百姓当中相当普通,对于这种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姓来说唯有依靠朝廷和官府才能确保他们的利益。

其实,早在北宋的时候王安石就已经针对民间借贷过高而制定了“青苗法”,灵活地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年利率贷给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以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改善了北宋“积贫”的现象。

王安石的这项措施本是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但事情很快就发生了令他意想不到的变化: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这样一来青苗法就变质成为了由地方官府辗转放高利贷进而收取利息的一项苛政,故而不到二十年就被朝廷取消。

不得不说,王安石的本意是好的,可惜他的青苗法没有能够顺利执行的人,导致青苗法在实施后很快就变了样,成为了地方官员捞取好处的工具。

可李云天不一样,他自然也信不过那些地方上的官员,不过他手下有着从讲武堂出来的庞大官吏群,可以通过那些讲武堂出身的官吏来完成他的这项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讲武堂早已经在交趾、广西和辽东开设了司银局,也就是后世人们所说的银行,专门从事金融上活动,其中就有贷款这个项目,贷款的年利率为10,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