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执宰大明 > 分节阅读 519

分节阅读 51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建都司来报,自六月以来大量倭寇袭扰福建沿海州县,大肆烧杀劫掠,我军民死伤达数千人,福建都司恳请朝廷能增设守御千户所,强化海防防线。”

当张辅手里拿着一道公文向宣德帝奏禀的时候,李云天的眉头顿时就是微微一皱,大明自洪武皇帝起就着手布置沿海地区的海防,在辽东到广东的漫长沿海地区设置了五十多个专门应对海上威胁的卫所,打造了一道坚固的海防防线。

按照洪武帝的要求,那些沿海的每个卫所都配备有战船50艘,每船能搭载士兵50名,总兵力达到了20多万。

再加上当地驻守的那些卫所,大明已经投入了足够的兵力,岂会再新增守御千户所而且,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大明沿海的那些负责海防的卫所对那些倭寇根本就没有什么办法,就算再增加更多的卫所也是徒劳。

“朝廷每年在海防上耗资甚巨,可如今竟然被倭寇接连袭扰而当地卫所束手无策只知道开口向朝廷求援,朝廷难道白白养了那么多兵”

果然,宣德帝听了福建都司求援的这道公文后禁不住面色一寒,冷冷地向张辅说道,“传朕圣谕,福建都司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和都指挥佥事防守不力,撤职查办,着军阁选调职官前往赴任,务必要守住沿海,确保百姓安危”

“臣遵旨。”张辅闻言嘴角蠕动了一下想要给福建都司辩解,不过见宣德帝脸上浮现出了怒气,最终还是把到了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向宣德帝一躬身应了下来。

这些年来,宣德帝勤恤民隐,励精图治,使得社会和睦,百姓安康,身上君威日盛,已经隐隐约约流露出了君临天下的霸气,颇有昔日永乐帝的风采,令张辅和杨士奇等朝中重臣对其日益敬畏。

以前,朝中文武重臣和言官对宣德帝喜欢促织一事是大肆进谏,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大有宣德帝促织就要葬送大明江山的架势,使得宣德帝为此受了不少闷气。

说实话,宣德帝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虽然对促织情有独钟但从未耽搁政务,况且人非圣贤孰能没有一点儿喜好,这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朝廷上的那些大臣们为了彰显忠义却对此抓住不放,实在是有些吃饱了撑得没事儿干,难道要求坐拥天下的皇帝成为一个没有七情六欲的圣人

不过,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人再拿促织去触宣德帝的霉头,原因很简单,宣德帝将那些在这件事情上聒噪的厉害的臣子相继调往了穷乡僻壤为官,满足了“为国尽忠”的愿望,这使得众臣意识到宣德帝不好招惹,不再是那个昔日任由他们“教训”的年轻天子,故而大为收敛。

如今宣德帝对福建倭患大为震怒,已经当众下了圣谕,张辅岂能再向宣德帝求情,岂不是在触犯宣德帝的威严,况且张辅也觉得福建都司在防倭一事上办事不力,竟然让倭寇如此猖獗无忌,故而也就遵从了宣德帝的旨意。

第741章 水师之议

“皇上,太祖虽在沿海布下了一道海防屏障,但东南沿海倭患日益繁重,臣觉得时移世易,或许改变对倭策略能收到清除倭患的奇效。”

张辅退回大殿右侧的勋贵队列后,不等下一名大臣奏禀公务,李云天忽然上前一步,沉声向宣德帝说道。

众臣闻言纷纷好奇地看向了李云天,想知道李云天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困扰沿海地区已久的倭患。

“镇国公觉得该如何应对倭患”宣德帝眼前亮了一下,随后饶有兴致地问道,李云天与别的大臣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从来不把麻烦推给他,而是想办法去解决。

“皇上,我大明沿海有海防卫所有五十多个,兵力超过了二十万,而倭寇每次袭扰多为千百人而已,行动迅捷,往往不等我卫所军士赶至就已经逃之夭夭。”

李云天向宣德帝一躬身,有条不紊地回道,“皇上,在臣看来唯有掌控战场上的主动才能威慑敌军,既然倭寇避开了沿海的海防卫所那么我大明的海防防线威慑力骤减,臣觉得与其被动防御倭寇的袭扰,不如主动出击对其进行剿灭,御敌于国门之外”

听了李云天的建议,大殿里的众臣纷纷暗自点头,认为李云天言之有理,对于那些袭扰后就溜之大吉的倭寇,大明的海防卫所确实是不易应对。

其实,李云天刚才那一番言语只不过是冠冕堂皇的托辞而已,他之所以要改变大明的海防战略,是想要趁机组建大明水师,增强大明的海上力量。

倭寇之所以猖狂,除了倭寇来去匆匆和海防卫所训练懈怠、兵力空虚外,最主要的就是大明的海防战略发生了变化,自从洪武帝颁布海禁令以来大明的海防采用了守势,不仅像小琉球这样的海外岛屿被大明荒废,而且卫所的那些海船出海也受到了不少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永乐后期以来除了骁武军建造的那些三桅战船外,大明十几年来并没有新船下海,就连以前每年在南北海域例行的春巡和夏巡也相继停止。

对大明而言,它的威胁主要来自陆地,再加上大明海上力量在当时并没有对手,故大明而自然重陆战而轻海战,意识到海权重要的朝廷官员可谓凤毛麟角。

最能反映出大明轻视海上权益的事情就是,大明虽然拥有着强大的海上力量,但是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水师,并没有水师这一编制,勉强称得上水师士兵的就是沿海的那些海防卫所。

南直隶虽然号称是水师的基地,但不过是停靠了郑和宝船而已,而其余的海船则隶属于各个海防卫所,每当朝廷有大规模的行动时将那些船只和海防卫所的士兵召集起来行动。

郑和下西洋时的护航士兵很大一部分后来被调往运河运输粮食,使得那些精锐水师士兵成为了平庸的运输兵。

而且,沿海那些海防卫所的士兵七成被派去种地,三成被派去造船,还有被调用修建宫殿和军事设施,卫所士兵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了。

当然了,李云天不会在朝堂之上揭露沿海卫所的那些弊端,也不想追究谁的责任,更不想去触动朝廷中相关人员的利益,这里面的利益纠葛错综复杂,真要纠缠起来的话会牵涉他大量的精力。

因此不如快刀斩乱麻,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大家心知肚明即可,如果有人不识好歹的话那么他届时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施加雷霆手段。

“镇国公,说说你的策略。”宣德帝见李云天提到主动出击对倭寇进行征讨,知道李云天已经想好了对策,心中顿时来了兴致,微笑着地说道。

“皇上,依臣看来,要想确保大明海上局势安稳,那么唯有用水师来守护大明的海域,这样才能消除大明的海上威胁,御敌于国门之外,确保我大明沿海的安稳。”

李云天确实是想过如何对付倭寇,不过倭寇只是他建立水师的一个因素而已,他真正的目的是正式组建大明水师,使得大明真正拥有海军部队,进而确保大明的海上霸权,所以面对宣德帝的问询他从容不迫地答道:

“臣觉得海防卫所的职责与内陆卫所不同,他们的战场应该在海上,消灭海上的来犯之敌,据臣所知西夷诸国皆举全国之力组建了规模不菲的水师部队,以确保各国的海上权益,虽然其水师无法与大明相提并论但假以时日必成我大明未来的一大隐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