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执宰大明 > 分节阅读 483

分节阅读 48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随着阿岱汗抽调兵力前往虎皮营驿城,围困辽阳城、凤凰城和金州城的蒙古军队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作为阿岱汗汗帐所在的海州城更是只剩下五千蒙古兵。

阿岱汗很清楚他必须要将李云天所率领的明军挡在虎皮营驿城以北,一旦李云天与辽阳城明军会合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届时明军就能缓过劲来,要想再将其击败可就麻烦了。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率领的明军战斗力与蒙古军队不相上下,而且还有着令蒙古骑兵吃尽了苦头的火枪营,这使得阿岱汗和蒙古的高级将领大为不安。

按照穆都的说法,明军火枪营在蒙古骑兵面前简直就是一道天堑,那些奋不顾身冲锋的蒙古勇士连人带马倒在了火绳枪射出的密集子弹中,完全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

蒙古军队最引以为傲的自然就是骑兵,一旦蒙古骑兵被大明成功限制的话,那么蒙古军队的威力也就减小了一半。

况且,既然连骑兵都无法撕裂明军火枪营的防线,那么蒙古步卒要是对上火枪营完全就成为了一个个活靶子。

不过幸运的是,明军火枪营的兵力好像不算太多,而且容易受到地形和天气的影响,这对蒙古军队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只要不正面硬撼火枪营那么蒙古骑兵还是有着统治战场的能力。

的确,火枪营虽然威力大,但是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

纵观明军在银州城和清风谷的两场胜仗,李云天都采用了“堵门”的方式将火枪营呈扇形摆在了银州城城门和清风谷谷口前面的空旷地带,这样一来就最大地发挥了火枪营的威力。

因此,火枪营对地形的要求至关重要,山区、丘陵和丛林等地形都不利于火枪营作战,它需要一个空旷地带来展开攻击,而且火枪营没有在夜间和雨雪天气作战的能力,一旦火枪兵视线被挡以及火药被打湿,那么他们将彻底失去战斗能力。

这也是李云天为何只带了三千支火绳枪来辽东的原因,由于火绳枪的使用有着诸多限制,因此火枪营只能作为奇兵来使用,真正决定战争走向的还是骑兵和步兵。

五月下旬,就在阿岱汗和众蒙古高级将领商讨着攻打沈阳城的时候,一件令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李大牛率领五万从朝鲜国招募的士兵悄悄从朝鲜国平安道渡过了鸭绿江,夜袭了驻扎在凤凰城外一个小镇上用来威慑凤凰城守军的五千蒙古兵。

经过一番混战后,两千多名蒙古兵趁乱冲出了李大牛的包围圈,逃回海州城向阿岱汗汇报。

对于这个结果李大牛心中无比遗憾,他用十倍于蒙古军队的兵力围困五千蒙古兵,原本是全歼的局面可结果还是使得对方冲出去了大半,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但在他看来与失败无疑,并没有达到此战消灭那五千蒙古兵的目的。

虽然朝鲜士兵经过了大半年的训练后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依旧无法与骁武军和女真诸部的士兵相提并论,甚至比开原城的辽东明军都要低一个档次,第一场仗能打成这样已经无可厚非了。

凤凰城坐落在凤凰山脚下一个呈葫芦状的巨大峡谷中,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山城,可屯兵十余万,东距鸭绿江百余里。

凤凰山属长白山余脉,主峰攒云峰海拔近千米,有着“万里长城第一山”的美誉。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巡,游览凤凰山时听说了“凤凰拜祖”的传说,遂赐名“凤凰山”。

民间传说,“平辽王”薛仁贵为了威慑辽东诸部,使其不背叛大唐,在距凤凰山四十里处的发箭岭开震天弓,搭穿云箭,对准凤凰山方向震臂一射,神箭穿凤凰山而过落入鸭绿江中,自此便有被当地人津津乐道的“神弓射箭眼,一箭定辽东”。

由于凤凰城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故而大明将定辽右卫设在了这里,并且屯兵两万威慑朝鲜王国。

李大牛的到来使得凤凰城守备、辽东都指挥佥事罗黑虎欣喜若狂,凤凰城的粮食已经吃不了几个月了,他还以为自己等不到援军的到来,没想到李大牛神兵天降,一下子就给凤凰城解了围。

而且令罗黑虎感到开心的是,李大牛这次并不是空着手来的,从朝鲜运来了大批的军事物资,这一下他再也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

李大牛之所以忽然间出现在了凤凰城,是因为他在奔赴开原城的途中接到了李云天的紧急命令,停在朝鲜王国咸镜道待命。

四月底,李大牛接到了李云天的最新命令,于是率领五万朝鲜兵南下,并从朝鲜国西京平壤城运来了大批的军事物资,经过一番准备后从平安道秘密渡过鸭绿江,突袭了凤凰城外的蒙古军队。

战场上风云变幻,李云天先前并没有想到会如此顺利地消灭察合的援军以及银州城的蒙古军队,因此在攻克银州城后敏锐地意识到他拥有足够的兵力守住沈阳城,因此就让李大牛在咸镜道待命,静观阿岱汗的对策。

如李云天所料想的一样,阿岱汗将兵力调集在了虎皮营驿城,准备与李云天决一死战,这就给了李云天一个绝佳的机会,于是就让李大牛偷袭了围困袭凤凰城的蒙古军队,如此一来就对兵力空虚的海州城造成巨大的威胁。

阿岱汗得知大量明军忽然出现在凤凰城后大吃了一惊,他万万想不到辽东除了李云天所统帅的明军外出现了第二支明军的队伍。

凤凰城位于海州城的东南处,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的话与位于海州城东北部的沈阳城互成犄角,对海州城形成了夹攻之势。

自从阿岱汗将辽东的蒙古军队调到虎皮营驿城后,他手头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调用,如今面对着凤凰城明军的威胁只能将围困金州城的三千蒙古兵调来海州城协防,既是增强海州城的兵力,同时也是避免金州的蒙古军队被凤凰城的明军吃掉。

凤凰城和金州城两处的蒙古军队抵达海州城后,海州城的兵力达到了一万,其中骑兵有七千人。

如果搁在李云天攻克银州城前,阿岱汗并不怕凤凰城的明军,凭借海州城的这一万蒙古军队足以应对,只要凤凰城的明军胆敢前来攻打海州城那么七千骑兵就一定杀得他们落荒而逃。

可是李云天所率领的明军与辽东不同,蒙古兵在他们面前已经没有优势可言,因此阿岱汗不敢怠慢,连忙从大宁城调了两万兀良哈部的人马驰援海州城。

自从辽东的战事爆发后,兀良哈部的蒙古兵负责大宁都司境内的事务,将山海关牢牢堵住,使得山海关内的明军无法前行一步。

与鞑靼和瓦剌相比,兀良哈部的势力无疑是最小的,人口不过五六十万而已,故而与明军交战的重任自然落在了鞑靼部和瓦剌部的身上。

其实,阿岱汗高估了凤凰城明军的战斗力,无论是凤凰城的辽东明军还是李大牛带来的朝鲜兵都无法与海州城的蒙古兵相抗衡,否则凤凰城的那两千蒙古兵就不会冲破朝鲜兵的包围逃回海州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