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执宰大明 > 分节阅读 449

分节阅读 44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身的将领金宗瑞赴任朝鲜国北部旺咸镜道观察使,开拓北部边疆六镇,以保朝鲜国北方安全。

当时朝鲜国的朝议对金宗瑞此行褒贬不一,担心此举会激怒了大明,而金宗瑞“力主其事”,幸得世宗赞同,得以成事。

咸镜道当时是女真族兀狄哈部的领地,金宗瑞顺利击败了兀狄哈部,撤销了明朝建立的建州左卫,在咸镜道建立了会宁、稳城、钟城、庆源、庆兴和茂山六镇。

随后,朝鲜国世宗对朝鲜国北部的女真部落采取了强硬措施,攻占了北部和东北边疆地区大片原本属于明朝女真部落的土地,进而获得朝鲜半岛东北部女真人的土地,彻底解决了辽国与高丽战争后遗留下来的保州辽代领土争端,领土超过了统一新罗时代和高丽全盛时代。

为了稳固北部边境,朝鲜国世宗又在北部与大明辽东都司相邻的平安道设置了闾延、慈城、茂昌、虞芮四郡。

不过,由于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女真人归大明奴儿干都司和辽东都司管辖,朝鲜国的此番举动无疑是侵占了大明的领土,因此虽然多次派使者进京向永乐帝和宣德帝讨赏铁岭卫以东领地和建州左卫的领地,但大明一直未予答应。

由于朝鲜国地处偏远又是大明的属国,因此大明的百官并未重视此事,导致事情一直拖了下去,使得朝鲜国后来得以与大明以鸭绿江及豆满江为边界。

朝鲜国国王李裪用金宗瑞防守咸镜道六镇,并用崔闰德镇守平安道四郡,与不甘被赶走的女真部落时常爆发冲突。

第643章 副使

“相公,朝鲜王在北部设立四郡六镇,其心不小呀。”雷婷见李云天脸上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于是接过他手里的情报一看,微笑着说道。

很显然,四郡六镇的建立有利于朝鲜王对咸镜道和平安道地域的掌控,使得被赶走的女真人无法再度返回。

可惜的是,朝鲜王的这个算盘很可能要落空了,四郡六镇已经引发了李云天的警惕,想必李云天不会视若无睹。

“一旦让朝鲜王与我大明划江而治,我大明对朝鲜国的掌控无疑将减弱许多。”李云天闻言点了点头,脸上流露出了笑容,“咸镜道大部是建州左卫的地域,平安道大部是辽东都司铁岭卫的地域,朝鲜王想要拿下它无疑是虎口夺食”

“相公,朝鲜王已经在四郡六镇经营多年,恐怕不会把吃进嘴里的这块肥肉吐出来。”雷婷放下手中的情报后向李云天莞尔一笑,恐怕这才是李云天前来朝鲜国的真正原因,要从朝鲜国的内部下手。

“不吐也得吐,否则我大明连领土都收不住,威严何在”李云天顺手将雷婷搂在了怀里,微笑着说道,他此次前去朝鲜国不单单是为了辽东的战事,更重要的是布局解决被朝鲜国侵占的铁岭卫和建州左卫的领地。

与李云天一同前往朝鲜国向朝鲜王宣旨,让朝鲜王协助辽东明军征讨兀良哈三卫的使者是从七品的礼科给事中赵德,赵德是两榜三甲进士出身,为人沉稳,故而被李云天挑选为此次前往朝鲜国的使者。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开始派往朝鲜的使者不是宦官就是六七品的行人司行人、六科给事中等一类的中小官吏,很少派三品以上的大臣出使。

而且,对于明会典中所记载的朝鲜国开国太祖李成桂的宗系之误,从永乐年间开始朝鲜国就请求更正,但直至万历年间明会典重修时明朝的官吏方才改正,其间历时二百余年,由此可见朝鲜国当时在明朝官吏眼中地位之低。

虽然如此,但朝鲜国对明朝却心悦诚服,洪武、永乐时期,明朝向朝鲜国索处女、索火者阉人,后来又屡索贡物,但朝鲜不厌其烦。

满清入关后就对朝鲜国一再施恩,岁贡一减再减,除多尔衮曾要求朝鲜进贡过妃子外鲜有求索,派往朝鲜的使臣皆是三品以上的满洲大员,而且严加管束。

可朝鲜国始终对满清心存疑忌,一直视其为“夷”、“虏”,祭祀明太祖、神宗和崇祯皇帝的大报坛二百余年间烟火一直不绝。

之所以如此,根源就在朝鲜国秉持以春秋义理为核心的中华正统观,这种正统观决定了其对明、清两朝的不同文化心态,是朝鲜王朝尊周思明的理论根据和思想基础。

面对作为中华正统的明朝,朝鲜王朝有很强的认同感,往往以“小中华”自居,大讲慕华,恭行事大。

而满清以边鄙“胡人”取代明朝,入主中原,对秉持程朱义理观的朝鲜王朝来说是华夷变态、本末倒置、天地不容之事,此时的慕华即转变为尊华,尊王攘夷的春秋义理观甚嚣尘上,遂极力崇明,大讲尊周思明。尊周即尊明,尊明即是尊华。

在整个朝鲜王朝与满清交往的近三百年中,这种尊周思明的思想始终存在,影响深远。

李云天不仅仅是大明正三品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而且还是堂堂的镇武侯,自然不便打破大明规制去朝鲜王国宣旨。

况且,李云天此行隐秘不宜向外透露行踪,故而此次出访朝鲜王国的使者自然就是品阶正好合适的赵德,而他则以副使的身份随队前行,这样一来在朝鲜国行事方便了许多。

当李云天一行人抵达天津港的时候,明扬号三桅帆船已经静静地停在港口,其怪异的造型吸引了不少人百姓前来围观,即便是当地的渔民也从未见过这种制式的海船。

海路虽然可以尽快抵达朝鲜国的汉城府,但危险却远高于陆路,不仅会遇上莫名的风暴,而且还有横行海面的倭寇。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前往朝鲜王国的大明使者通常都走陆路,从京师北上,出山海关后抵达辽东都司,再由辽东都司抵鸭绿江,过江后就进入朝鲜王国的国境。

虽说这个路线在路上消耗不少时间,但沿途都有军队护送安全足以得到保障,很显然使者们都是比较惜命的,故而通常都会走陆路。

况且,走陆路的话使者们还方便来回夹带一些私货贩卖,不仅去朝鲜王国的时候能带去大明的货品,而且回来的时候还能带回很多索要的好处,何乐而不为

明扬号三桅帆船不仅是大明最坚固的海船,还是一座海上移动的炮台,船身上的两层火炮甲板此时已经装载满了60门火炮,可谓是大明第一艘列装了全部火炮的运输战舰。

这次随同李云天出使的使团人员一共有六十七人,其中文职官吏十几个,剩下的人都是由李云天的护卫所充当的随从。

李云天的身份是此次出使朝鲜国使团的副使,来自前军都督府的一名千户,化名刘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