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执宰大明 > 分节阅读 364

分节阅读 36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种密切关系,故而他才会被宣德帝调出了京城,以免其在都察院里掣肘顾佐行事,这使得六部几乎失去了在都察院的话语权,对顾佐在都察院整顿吏治无能为力。

第521章 借茶喻事

李云天来到右都御史王宇诚的公房时,王宇诚正慢条斯理地在那里品着茶,对于都察院里的这场风暴他明智地选择了置身事外。

宣德帝其实早就猜到了王宇诚会置身事外,但他这样做也实属无奈,除了王宇诚外,适合担任右都御史一职的官员不是属于内阁阵营就是属于六部阵营,他手里并没有其他的人选。

至少,王宇诚的存在将维持都察院里内阁与六部势力的平衡,很显然现在已经不适宜再调入内阁阵营的官员进入都察院当堂官,那样的话内阁将在都察院里对六部有压倒性的优势。

本来在宣德帝心中,内阁阵营和六部阵营的官员各有两人担任都察院的堂官为好,这样一来就能维持都察院中两大势力的平衡。

可现在顾佐正在整顿都察院的吏治,如果将六部阵营的官员调来担任右都御史的话无疑是自寻烦恼,届时还要像张云海那样想办法将其调出京城,那样一来的话无疑会引发六部堂官的严重不满。

故而,经过左右权衡后,宣德帝将王宇诚调了回来,毕竟现在都察院绝大多数的御史都是六部堂官的门人,内阁阵营在都察院的堂官人数上多一个的话能弥补这种劣势,使得双方的势力实现均衡。

不过从目前都察院的情形来看,由于顾佐行事的手段过于刚硬,事态的发展很显然已经超过了宣德帝的意料,正处于失控的边缘。

这也是李云天回京后为何率先来都察院的原因,宣德帝需要一个人来收拾都察院现在的烂摊子,以避免内阁与六部之间爆发更为激烈的冲突。

在宣德帝看来,论资历、谋虑以及处事的沉稳,满朝文武中也只有李云天是最合适去都察院收拾残局的人选,以他的才智和稳重绝对能妥善平息都察院里的事端。

“复生呀,你来的正是时候,上个月江南的人给本官送了几斤上好的大红袍,你尝尝看如何。”见李云天来了,王宇诚放下手里端着的茶杯,笑着招呼他落座,然后吩咐下人给李云天沏茶。

“多谢大人。”李云天闻言眉头不由得微微一皱,不动声色地坐在了一旁的座位上。

王宇诚虽然喜欢喝茶,可行事向来低调,绝对不会当众喝大红袍这种市面上价格不菲的顶级茶叶。

之所以要说王宇诚现在喝的大红袍是顶级茶叶,原因很简单,王宇诚是堂堂的都察院右都御史,江南的人既然给他送茶那么绝对是市面上最好的茶叶,十有八九与进贡给宫里的贡品茶叶一样。

这使得李云天感到非常奇怪,以王宇诚的老练沉稳绝对不会在自己面前展露出这种顶级贡茶来,里面一定有什么深意。

“复生,味道如何”等李云天品了一口下人送来的香茗后,王宇诚笑着问道。

“下官不善茶道,故而再好的茶喝在嘴里也是苦的。”李云天吧唧了一下嘴巴,故作无奈地向回答。

“苦就对了。”王宇诚闻言顿时笑了起来,意味深长地说道,“这茶虽然闻起来芬香扑鼻,但其根源却是一个苦字,只不过现在喝茶的人都被它的芬香所迷惑,而忘了它的本源。”

“大人所言极是,下官受教了。”由于王宇诚冷不丁地冒出了这些话,李云天一时间有些不明白他在说些什么,但又不方便打探,故而笑着回答。

“复生,你可知道这几斤大红袍市价是多少”王宇诚知道李云天现在猜不透他的用意,于是慢条斯理地品了一口茶,看似随意地问道。

“据下官所知,现在市面上的顶级大红袍一百两一斤。”这倒瞒不过李云天,九州商会的生意里就有茶,于是他想也不想,微笑着回答。

“是呀,一百两一斤,几斤茶叶就是几百两银子,本官喝了后觉得直烫嘴,可那些人眼睛眨都不眨就送了出去,着实财大气粗呀”王宇诚闻言点了点头,放下茶杯后微笑着望着李云天,话里有话地说道。

“大人的意思是釜底抽薪”李云天这下终于回过味儿来,不由得试探性地问道。

“皇上一心为民,可惜皇上并非太祖和太宗,否则岂有今日之事”王宇诚笑了笑,他并没有回答李云天,而是语峰一转岔开了话题,不无感慨地说道。

李云天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眉头微微皱了起来,他听出了王宇诚言语中有着诸多无奈,也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是在暗指宣德帝无法驾驭朝中的那些文武大员,遇事时往往受到诸多掣肘。

如果搁在洪武帝和永乐帝时期都察院绝对不会有如此的乱局,内阁和六部的关系更不会针锋相对、剑拔弩张,以至于文官集团逐渐分为了内阁阵营和六部阵营。

“请大人明示,下官从何处下手为好”此时此刻,李云天不由得对王宇诚刮目相看,恭声问道。

原本,李云天还以为明哲保身的王宇诚已经远离了官场的是非漩涡,如今看来置身事外的王宇诚比常人更清晰地了解当前朝中的形势,一针见血地点了宣德帝现在所面临的困局,并且点出了解决官场上贪墨风气的最有效手段,那就是釜底抽薪,断了那些贿赂者的财路。

只不过,李云天现在还没有想好从哪里下手来杀杀这股贪墨之风,以震慑官场上的官员。

“大明最富庶之地莫过于江南,而江南最富足之人莫过于盐商。”王宇诚闻言微微一笑,不动声色地望着李云天,“本官听说江南盐商一个个富得流油,财可敌国,想必这里面有不少龌龊,倘若能查清此事,不仅能震慑百官,同时也能给大明挽回不少流失的税银”

“盐商”李云天闻言不由得吃了一惊,他自然知道位于扬州城的两淮盐运使司衙门里有许多见不人的东西,不过两淮盐道可是一个大马蜂窝,轻易触碰不得,否则必被其所伤。

王宇诚见李云天面有难色,心中知道他有所顾忌,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淮盐道一事必定牵连甚广而且他将承受来自六部的巨大压力,搞不好还会栽在上面,因此动两淮盐道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两淮盐道由六部把持,其油水之丰厚令人垂涎,是六部在江南所掌控的最重要衙门,如果能将其从六部手中夺走杨阁老定会大力支持。”

不过,在王宇诚看来以李云天能力完全能查清两淮盐道事务的那些龌龊事,而且李云天也不是没有帮手,因此沉吟了一下后语重心长地说道,“两淮盐道的弊端不除,我大明贪腐之风就会不止,只有敲山震虎才能使得他们收手,皇上与民休息的圣意也才能真正得以施行。”

“本官老了,倘若能再年轻二十岁,一定会查明两淮盐道的黑幕,使得那些贪赃枉法之徒被绳之以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