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执宰大明 > 分节阅读 356

分节阅读 35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曾几何时,蔡昕以为自己和家人必死无疑,随时都可能被宣德帝处死,尤其是有一天晚上一家人忽然被人从刑部的大牢里带出来,当时已经万念俱灰。

可事情出乎了蔡昕的预料,他和家人并没有被处死,而是被带到了京郊的一个四合院里安顿了下了,除了不能离开院门外并无其他限制,有人会定时送来粮食和蔬菜,虽然日子过得提心吊胆但总比阴暗潮湿的大牢好上千百倍。

一个月前,蔡昕被人带来了交趾,他原本以为朝廷想让他去劝降蔡福,可来到交趾后一直没人让他去叛军所在的安府,直到昨天才知道他并不是来劝降,而是要接蔡福一同回家的,心中是万分震惊,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蔡将军,二公子是来接你的。”李云天见蔡福的情绪变得十分激动,于是笑着向他说道。

“总兵大人,卑职不想回江南,愿誓死追随大人。”惊喜中的蔡福闻言顿时回过神来,沉吟了一下后郑重其事地向李云天一拱手,他刚才已经听出了李云天先前的言外之意。

李云天刚才说的很清楚,如果蔡福“愿意”去江南与家人团聚,那么他将派人送蔡福回家。

这也就是说,要是蔡福不愿意去江南的话,李云天有另外的事情安排他去做。

“蔡将军,本官要在南洋的婆罗洲设立一个海外港口,以便于我大明日后的海上贸易,你是否愿意担任港口的外务官,专门与当地人打交道”李云天闻言顿时笑了起来。

他果然没有看错蔡福,蔡福虽然犯过错误,但却是世故圆滑、八面玲珑,又在交趾多年有着与异域人打交道的经验,再加上其经历过一次生死劫难后肯定醍醐灌顶,不敢再背叛大明,因此是最合适在婆罗洲经营之人。

婆罗洲即加里曼丹岛,西面是苏门答腊岛,东面是吕宋岛,是从大明到苏门答腊的重要跳板。

“卑职愿意。”蔡福闻言顿时怔了一下,他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的目标竟然是婆罗洲,随后就开口答应了下来,像他这种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人早已经习惯了官场上的生涯,让他忽然之间放弃眼前的权势离开官场,那对他来说简直比死还难受。

尤为重要的是,他已经听说了李云天所主导的海外贸易之事,预感到李云天要强化海上商贸,而婆罗洲很显然是海上航行最为重要的一环,而他手中的权力也将越来越大。

“好,你先去江南与家人团聚,半年后来交趾。”见蔡福痛快地答应,李云天满意地点了点头,沉声说道。

今年年底他将展开第二次海外贸易,届时蔡福将与船队一同前往,等到了婆罗洲后和讲武堂的人留在当地经营港口,顺势巩固和拓展地盘。

“谢大人。”蔡福连忙向李云天道谢,开开心心地与蔡昕走了,第二天就离开安府赶往了江南,前去与家人相聚。

经历了投降叛军一事后,蔡福犹如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差一点就掉了脑袋,而且还害了家人,因此现在是倍加珍惜与家人之间的亲情。

“大哥,他能干好吗”等蔡福父子走后,雷婷有些担忧地望向了李云天,再怎么说蔡福也曾经叛变投敌,她其实并不信任蔡福,保不准他以后还会投敌。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大哥相信他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李云天笑了笑,俯身继续查看着面前的公文。

雷婷闻言不由得嫣然一笑,心中暗自钦佩李云天的魄力,恐怕除了他之外无人敢重用蔡福这种降将。

与蔡福父子同一天离开安府的还有黎利和范友等几名被俘虏的叛军重要人员,他们将会被押送到京城接受审判。

李云天一直在安府待到了正月二十,处理完了安府的军政事务后才启程赶往交州城,前去参加交趾三司返回交州城的仪式。

在安府的这些天,明军携剿灭交趾叛军的余威,迅速灭掉了安府境内的几个土司,像交趾其他地方一样,将土司的土地和财产分给了其所统治的土民,使得交趾境内再无土司的存在。

就在同一天,大明宣德帝年的第一次大朝在太和殿举行,宣德帝已经提前知晓李云天会在去年年底向交趾叛军发动最后一击,因此故意将大朝的时间推迟了几天,定在了正月二十。

交趾前往京城报捷的人是正月十九的晚上抵达的京城,秘密进宫将李云天的报捷文书上呈给了宣德帝。

值得一提的是,报信的人正月十八就到了讲武堂郊外的训练大营,不过为了配合宣德帝在大朝之日公布交趾的捷报,特意待到正月十九的晚上才进城。

第二天,当文武群臣进宫大朝时,明新报的报童们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报纸,走街串巷地高声吆喝着,将明军在交趾的大捷的消息在京城里四处宣扬。

这使得京城立刻就轰动了起来,百姓们纷纷争着购买明新报,虽然今天的明新报已经比平时加印了一倍,但还是在中午之前销售殆尽。

俗话说的好,近水楼台先得月,李云天自然要利用他在交趾平叛的便利条件,将交趾的战报第一时间由明新报发布出去,以此来稳固明新报在京城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太和殿上,选地在大朝上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意气风发地让内侍念了李云天所送来的捷报,直到这时太和殿的文武重臣才惊讶地知道李云天平定了交趾的叛乱,现场随之骚动了起来,众臣私下里交头接耳地议论着这件事情。

其实,自从李云天将交趾的叛军围困在安府后,大殿上的这些高官显贵就已经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不过当这一天真的到来后,尤其是活捉了黎利,大家心中还是感到震惊。

两年前李云天率领三千骁武军离开京城时,没人会想到他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大捷,对交趾叛军可谓取得了一场完胜,即使是大明勋贵中的中流砥柱张辅和周征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很显然,经历了交趾平叛后,李云天在军中的名声已经扶摇直上,其声威直逼张辅和周征。

而且以李云天此次所立的军功来看,进封侯爵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即使是一跃成为国公也顺理成章,毕竟李云天在交趾战场力挽狂澜,此等功绩满朝的勋贵无一人能及,因此进封国公也不为过。

为了表彰勇武善战的骁武军,宣德帝特意下诏,令内阁和军阁派员前去交趾犒劳三军,并且重赏骁武军白银十万两,赏银不走户部的国库,由皇家的内库支出,由此可见其对骁武军的喜爱和重视。

对宣德帝来说,交趾大捷可谓给宣德四年来了一个开门红,他心情舒畅之下自然要重重奖赏劳苦功高的骁武军,同时也是将骁武军视为了嫡系部队。

伴随着交趾大捷传来,镇武伯府顿时门庭若市,京城的达官贵人纷纷登门拜访,谁都知道,李云天回京后必将加官进爵,成为大明的栋梁之臣,此时不打好关系更待何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