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执宰大明 > 分节阅读 315

分节阅读 31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批地雷波澜不惊地来到了交趾,迅速被李云天调来了三江城来对付叛军。

毫无疑问,韩卫所打的这场伏击战将开创人类历史上成批量使用地雷的先河。

两天后,李云天派到立濂城的探子传回了消息,黎利亲自率领十二万叛军赶到了立濂城,加上立濂城的两万守军和一万多名从安梁县城溃逃的叛军,立濂城的叛军总兵力超过了十五万。

由于立濂城安置不下如此多的军队,故而不少叛军在城外扎营,营房连绵不绝,一眼望上去密密麻麻,声势浩大。

黎利在立濂城待了一晚上,第二天就率领十四万叛军浩浩荡荡地赶向了安梁县城,只在立濂城里留下了一万多人守城,摆出了一副对安梁县城势在必得的架势。

当消息传到三江城后,李云天立刻召集城内的重要官员议事,向他们布置了守城事宜,三江城上空随即笼罩了战争的阴云,气氛变得紧张压抑。

面对大举压境的十四万叛军,李云天并没有感到惊慌,而是暗中等待着叛军抵达安梁县城后的举动,想知道黎利是否会像他想的那样派人来攻打三江城,切断明军与太原府、宣化府之间的联系。

至于安梁县城的明军,李云天并不感到担心,安梁县城有近三万人,而且一大半都是精壮之人,再加上叛军在安梁县城留下了不少辎重,叛军一时间难以将其攻下。

况且,李云天认为叛军会先攻打三江城,以切断安梁县城明军的退路,对安梁县城的明军形成威慑。

故而,在三江城未被叛军攻克前,黎利十有不会派兵强攻安梁县城。

李云天之所以要让韩卫去伏击前来攻打三江城的叛军,是因为三江城里那五万士兵中的精壮者几乎都被抽调到了安梁县城,现在三江城内的明军完全就是一群老弱残兵,面对叛军猛烈的攻势很容易就发生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李云天才要在城外与叛军决战,他要打前来三江城的叛军一个措手不及,只有这样才可能扭转当前的劣势。

一万明军精锐对五万叛军,李云天有信心打赢这一仗,正面交锋的话明军精锐部队的优势将会完全体现出来。

叛军此时一定傲慢轻敌,绝对想不到明军会被伏击,再加上他们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地雷阵,必定会产生慌乱,届时只要明军一鼓作气就一定能将其击溃。

黎利抵达安梁县城后立刻兵分两路,一路由他亲自率领,用九万叛军将安梁县城团团围住,并且抓紧时间打造攻城器械,另一路由范友率领,带着五万叛军径直扑向了三江城。

在此之前,韩卫已经在李云天的命令下率领着一万余整编的明军前往落叶坡设伏。

李云天立在城门楼上神情严肃地给他们送行,根据叛军的行军速度,他大致推测出了黎利一行人抵达安梁县城的时间,提前一步让韩卫赶去落叶坡进行准备。

在李云天看来,交趾的局势能否稳定下来,关键就在落叶坡一战,如果韩卫能顺利将叛军击溃,那么必然使得黎利感到震惊,由此不敢小觑三江城和安梁县城的明军,进而给两人的谈判打下坚实的契机。

“大哥,韩将军一定能打赢这一仗的。”立在一旁的雷婷见李云天双目浮现出忧虑的神色,知道他十分重视此次落叶坡伏击战,于是开口安慰道。

“此战若胜,安远候等人在天之灵就可以安息了。”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望着雷婷说道。

夜袭安梁县城的明军主力是王通平叛大军中幸存的京卫,落叶坡一战则由柳升平叛大军中的溃兵组成。

无论是夜袭安梁县城,还是落叶坡的伏击战,明军都是以寡击众,倘若落叶坡的伏击战也取得胜利,那么将一雪两次平叛大军被叛军打得落荒而逃的耻辱,对外界重新树立起勇武善战的形象来。

落叶坡距离三江城三十里,距离安梁县城五十里,位于由两座巍峨陡峭的大山形成的一个山谷出口的前方,是一片地势起伏的山丘,杂草丛生。

抵达落叶坡后,韩卫立刻布置明军的埋伏事宜,并且调集一批人在设伏路段的路上和山谷口左右两侧的空旷地带挖洞,然后由骁武军的军士埋放地雷。

之所以要在山谷口左右两侧的空旷地带埋雷,是因为路上的地雷杀敌有限,一旦叛军遇袭后就不会继续前行。

这时,明军将向叛军发起进攻,逼迫叛军向后退却,将他们赶回山谷。

由于两座大山之间的通道只有二十多米宽,再加上还有叛军聚集在山谷里,那些已经出了山谷的叛军必定无法撤回山谷,势必会在山谷口前拥挤,届时那些埋藏着的地雷就将到了发挥威力的时候。

埋雷的时候,数名骁武军的军士拿着本子,将地雷的埋藏地点记录下来,等战后好将那些地雷回收,以免伤及无辜。

对于落叶坡发生的事情范友是一无所知,他位于浩浩荡荡行进在路上的叛军大军中前部,骑着马与一旁的几名叛军将领谈笑着。

叛军在三江府也派来了探子,故而范友已经知道三江城内新到了一支万余人的援军,也清楚了偷袭安梁县城明军的身份,正如阮焉预料的那样是三江城的明军,这意味着三江城内的部队并不多,否则李云天也不会调来援军前来支援。

那些援军是什么来历探子们并不清楚,不过援军的身上穿着大明卫所部队的军服,与那些骁武军军士的黑色军服不同,想必是李云天调来的地方部队,以此来增加三江城的兵力。

虽然范友离开安梁县城之前,阮焉曾经告诫他不可轻视三江城的明军,让他抵达三江城后一定要小心行事,以免城里面的明军孤注一掷,向范友发动突袭。

范友虽然口上痛痛快快地表示自己会小心,可是他压根就没把阮焉的告诫听进心里,心中反而希望明军出城,这样他正好可以趁势指挥手下的叛军大军将明军消灭,就势攻进三江城,省去了攻城的麻烦。

在范友看来,曾经无比悍勇的明军现在已经衰落,再加上士气低沉,岂是他手下这些士气高昂叛军的对手,如果敢来的话就是找死。

在范友身旁的叛军将领中,蔡福无疑是最尴尬的一个,一直在边上陪着笑脸,被问到的时候就开口答上两句。

由于来交趾已经好几年,蔡福已经会说交趾当地的语言,甚至服饰也改成了交趾的样式。

说实话,蔡福开始投降叛军只是无奈的权宜之计,他可不想被叛军给杀了,想找一个机会跑了,只不过后来他帮叛军做了不少事情来对付交趾的明军,因此越陷越深,尤其是前去清化城劝降罗通后,已经没有了退路,唯有老老实实地投靠叛军。

不过,因为他是明军的叛将,即使蔡福将自己打扮成为了一个交趾本地人,他依然受到了那些叛军将领的排挤,在仕途上可谓郁郁不得志。

比如说范友和另外几名叛军将领,路上时不时就拿蔡福取笑一番。

蔡福也不敢发怒,唯唯诺诺地跟着笑着,表现出了一副老实软弱的形象来,心中却恨得直咬牙。

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想他堂堂的大明都指挥同知竟然落得向土人叛逆“摇尾乞怜”,实在是太过可恶了,如果是在大明的话他早就整死了范友这些人,以消他的心头之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