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执宰大明 > 分节阅读 268

分节阅读 26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基,绝对不会像洪熙帝那样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他一定会效仿永乐帝那样,为大明开疆拓土,永乐帝的南征北战已经掏空了大明的国库,届时百姓们的生活无疑将更加困苦。

汉王凝神盯着李云天,想知道李云天是否是在用那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来敷衍他。

李云天面沉如水地与汉王对视着,神色平静,没有丝毫的胆怯。

“三妹,他交给你了。”片刻之后,汉王神情为之一黯,扭头向身旁朱玉馨说了一句,然后抬步离去,背影颇为落寞。

想到当年李云天不远千里,历经重重险阻将永乐帝的遗诏送给洪熙帝,汉王不得不相信李云天说的是肺腑之言。

只要李云天当时将永乐帝的遗诏交给他,那么将会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荣华富贵,可李云天却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冒着生命危险进宫。

因此,除了李云天所说的洪熙帝能给大明带来繁荣昌盛外,汉王实在是想不出其他的原因。

毕竟那个时候李云天只是一个刚刚进京的小小御史,根本就入不了洪熙帝的视线,也就不可能许给李云天什么高官厚禄了。

汉王一直以为洪熙帝和宣德帝用了什么手段来收买李云天,如今看来他想错了,李云天的心境很显然比他料想的要高得多,这使得他的心中感到莫名的沮丧。

汉王走后,朱玉馨立刻让牢头打开牢门放出了李云天,在一群王府侍卫的护送下顺利从乐安城北门出城,骑着马风驰电掣地奔向明军大营。

原来,经过一番左右权衡,汉王在来牢房见李云天之前已经决定明天上午开城向宣德帝投降。

宣德帝此时已经睡下,得知李云天凯旋而归的消息后不由得大喜过望,连夜召来李云天和朱玉馨询问详情。

对宣德帝来说,明军兵不血刃地拿下乐安城是最好的结果,也不枉他御驾亲征,与此同时也能结束真定府和居庸关的战事。

毫无疑问,成功说服汉王投降的李云天此次又立了一个大功,宣德帝暗自将李云天在这次平叛中所立的功劳都记在了心里,等回京后将重重地奖赏。

第二天上午,在约定的时间内汉王打开了城门,率领着王府的家眷和手下的文武官员出城投降,张昊奉宣德帝的御命前来受降。

在张昊的指挥下,明军迅速进城接管了乐安城的城防,将解除了武装的叛军押往城外的俘虏营中看押。

汉王等一干罪臣和家眷在验明正身后被全副武装的士兵押到了军营,跪在宣德帝所住的大帐前请罪。

现场密密麻麻站满了顶盔贯甲的明军,旌旗招展,刀枪如林,气氛萧杀,一派沉寂。

或许是现场的气氛太过压抑和沉闷,几名跪在家眷中的小孩子禁不住被吓得哭了起来,立刻被一旁神情惊恐的人死死地按住了嘴巴,以免惊扰了圣驾。

虽然帐外沉寂无声,但是大帐里面却声音嘈杂,以杨士奇为首的文武官员和以杨荣为首的文武官员围绕着是否饶汉王一命吵得不可开交。

出人意料的是,被汉王诬陷为奸佞的夏元吉和骞义等人则沉默不语,冷眼旁观着眼前的一幕。

宣德帝面无表情地端坐在披着虎皮的雕花梨木椅子上,冷冷地望着争吵中的众人,心中感到一丝恼怒。

他先前已经表明只要汉王肯降就放汉王一马,可杨荣等人却以汉王罪大恶极为由,奏请他杀了汉王,以儆效尤。

杨士奇等官员则认为汉王虽然该死,但宣德帝金口玉言,已经答应留汉王一命,岂可食言

况且,居庸关和真定府的明军和叛军依旧处于激战中,需要汉王来结束那两地的战事,同时这也是为了稳定各地藩王。

不过杨荣等人认为汉王造反罪无可恕,断无活命之理,本来应该千刀万剐,看在他投降的份上可以罪减一等,留其全尸。

历朝历代以来,谋反都是大不赦的重罪,会受到朝廷的严惩,例如大明正德十五年的宁王之乱,宁王在叛乱失败被擒后竟然落得焚尸扬灰的下场,足见惩罚之严厉。

至于各地的藩王和真定府、居庸关的战事,在他们看来不足为惧,只要汉王一死将无人敢与朝廷抗衡。

由于杨士奇一方和杨荣一方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故而争吵不休,使得事态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除了蹇义和夏元吉等人,李云天也选择了置身事外,默默地在站在人群里,三缄其口,没有加入到这场争端中去。

表面上看来,争吵的双方因为汉王的死活而意见相左,实则不然,争吵的双方都有着各自的如意算盘。

以文臣为例,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是朝中以杨士奇和杨荣为首的两大文臣势力间的一次激烈较量和碰撞,目的自然是为了争夺内阁中的话语权。

虽然杨荣只是内阁次辅,但是他比杨士奇早入内阁,无论在朝中的资历还是声望都要比杨士奇高,自然不会甘居杨士奇之下。

至于那些武将们,有的是想趁机与汉王撇清关系,因此趁机落井下石,有的则是顾念以前的情谊,想要留汉王一命。

尤为重要的是,不少文臣和武将都在暗中揣摩着宣德帝在汉王一事上的圣意,虽然宣德帝口头上说要放汉王一马,但心里是不是这样想的可就不得而知了,这导致了众人理解的误差,进而引发了这场大规模的争执。

第378章 尘埃落定求推荐

“李巡抚,你如何看待汉王的事”就在众臣在那里争吵不休的时候,宣德帝忽然开口,望向了立在人群里的李云天。

听闻此言,帐内顿时安静了下来,人们纷纷看向了李云天。

作为宣德帝身边的红人,李云天的态度至关重要,极有可能就是宣德帝的圣意。

“皇上,臣在京城的时候听人提及过,汉王和赵王昔日曾。

然而,令众位大臣感到诧异的是,宣德帝并没有从大帐中的高官显贵中挑选数落汉王罪行的官员,而是传下了圣旨,让在帐外侍立着的都察院监察御史于谦执行此项重任。

除了李云天外,谁也没有想到,宣德帝会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于谦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御史。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除去资历浅薄外,于谦是两榜出身的进士,倒也有资格担负起这个重任来。

等到于谦开口,众人再度吃了一惊,没有人能够预料到,这个年轻的御史口齿纯正、声音抑扬顿挫,再加上凌厉的表情,酣畅淋漓地痛斥了汉王的罪行,使得帐外的官吏和士兵纷纷侧目,也气得汉王面红耳赤,双拳握得咔吧咔吧直响,恨不得一拳要了于谦的性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