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执宰大明 > 分节阅读 222

分节阅读 22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为由来定他们的欺君之罪。

能考得南直隶武举文考的第一名,张恒自然不是那种心机愚笨之人,只不过年轻气盛,性情有些偏激,以前只顾着让李云天出丑并没有仔细考虑过事态的后果。

在张恒看来,他主动放弃了武举的前程,一没偷二没抢三没舞弊,李云天除了暴跳如雷外根本就无法阻止他。

不过张恒现在终于意识到了李云天的老道之处,他并没有阻止其放弃武举,但却搬出了讲武堂的规章给他设了一道关卡,使得他顷刻之间就陷入了被动中。

“大人,你这不会是你的缓兵之计,故意敷衍我等的吧”就在张恒有些懊恼地想着对策的时候,他身旁的一名圆脸监生冷冷地问道。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南京国子监的监生都是二十左右的年轻人,年轻气盛,又是南方士子中的佼佼者,心高气傲,故而说话的语气也就比较冲。

“大胆,你可知污蔑朝廷命官可是重罪”不等李云天开口,立在他身后的一名策略教官就伸手指着那名圆脸监生高声喝道。

“本官已然当着众人向尔等做出了承诺,岂会轻易更改”李云天不以为意地抬起右手示意那名策略教官不要跟圆脸监生计较,微笑着向其说道。

“我等熬过那三个月,是不是就可以返回南京参加南直隶的乡试”圆脸监生此时也意识到自己先前之言颇为不妥,脸色变得有些尴尬,随后不服气地望着李云天。

“只要尔等没有通过讲武堂的测训,那么就不是讲武堂的人,讲武堂自然无法干预尔等的选择。”李云天微笑着颔首,沉吟了一下后说道,“尔等大可放心,既然尔等要放弃入堂,那么本官会从文榜的名单中递补七人,以全讲武堂南直隶学员人数。”

望着面带笑容的李云天,张恒心中忽然升起一股无力感来,李云天有理有据有节,这使得他没有任何办法,先前准备的一番言辞完全落了空,唯有乖乖地跟着李云天去京师的份儿。

“大人,你可敢当着众人的面给我等签下一份保书,届时要是我等没有通过讲武堂的测训,就可以返回南京。”虽然李云天已经做出了承诺,但是圆脸监生还是不放心,想了想后高声说道。

“当然可以,讲武堂是为国选才,绝对不会强人所难。”李云天闻言笑了起来,看来圆脸监生不相信自己,因此笑着说道,“不如这样,本官写下一份保书给南京国子监的祭酒大人,尔等七人届时是走是留全靠个人意愿,本官会派人将尔等安全送回南京。”

张恒的脸上顿时流露出一丝尴尬的神色,不无郁闷地望了一眼圆脸监生,李云天身为堂堂的御史和庶吉士,又当着如此多的人许下了承诺,岂会言而无信圆脸监生实在是多此一举,反倒让人觉得他们小气。

既然李云天已经把话说得如此明白,而且刚柔相济,那么张恒七人自然也没有了胡搅蛮缠的心思,灰头土脸地回南京国子监收拾行李,准备跟李云天去京师。

李云天拜访完了郑和后就去了南京国子监,当着众多南京国子监官员和监生的面写下了一份保书,承诺讲武堂三个月的测训一结束,无论张恒七人有没有通过测训,都会派人将他们送来,尊重他们的选择。

这份保书上盖有李云天的御史印信,留在了南京国子监祭酒那里,使得张恒七人松了一口气。

此时此刻,南京国子监的人毫无例外地都认为张恒七人在七月份铁定会回来,而张恒七人也是抱有如此的想法。

谁也没有注意到,李云天的嘴角处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狡黠,他既然敢签这份保书,肯定另有深意,不会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简单。

第313章 开堂仪式〔二更〕

宣德元年四月初一,讲武堂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今天,讲武堂将举行盛大的开堂仪式,这意味讲武堂将正式成为大明京师的一个衙门,自此登上历史的舞台。

讲武堂一期工程已经结束,此时已经初具规模,宿舍、教舍、书舍和演武场等设施一应俱全,足以容纳八百多名学生在里面从事学业。

此时此刻,讲武堂的演武场上一片肃杀的气息,四百五十七名身穿黑色军装、带着圆筒大檐帽的预备学员,在各自教官的带领下列队而立,一个个神情严肃,鸦雀无声,双目中有一种难以抑制住的兴奋。

他们已经接到了通知,知道宣德帝今天将驾临讲武堂参加讲武堂的开堂仪式,这对讲武堂和这些预备学员来说是一件无限荣光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预备学员今天穿的是讲武堂的军礼服,也是讲武堂的朝服,与常规军服想比,配备了胸花、胸章和袖章等物,既威风又漂亮,帅气十足,令人眼前一亮。

按照讲武堂的规章,只有出席重大场合时讲武堂的人才能穿军礼服,平常都是常服。

由于本届讲武堂的学员不多,故而讲武堂暂时实行大队、中队两级管理体系。

其中,一个中队有5个班,每个班10名学员,共50人。310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310执宰大明313

由两名副教官任中队长,一名是武艺副教官,负责军事训练,一名是策略副教官,负责文化和思想。

一个大队有3个中队,共150人,也由两名教官担任大队长,一名是武艺教官,负责军事训练,另外一名是策略教官,负责文化和思想。

随着中队和大队的成立,副教官和教官之上随即出现了一个新的职务副总教官。

由于李云天的个人精力有限,故而挑选了一名优秀的武艺教官和一名优秀的策略教官来担任副总教官担任他的助手。

这两名副总教官的军衔因此被提升为了少校,虽然军衔与李云天一样,但是胸前资历牌最上一排中间只有一颗银星,表明了两人副职的身份。

演武场上的预备学员们以中队为单位聚在一起,每个中队队列的前方都神情严肃地地立着两名中队长,他们不仅佩戴了军衔和资历牌,而且要见还挂着佩刀。

如果有人见过锦衣卫的装备,那么一眼就能认出来,这些中队长的腰上挂着的正是锦衣卫专用的武器绣春刀,其斜长的刀身正好与军服相配。

与此同时,讲武堂大门口人头攒动,除了李云天等讲武堂的教官、副教官外,内阁阁员、军阁阁员、各部院堂官和在京勋贵悉数来齐,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着天,谈笑风生。

一身笔挺军装的李云天立在周征和杨士奇等人的身旁,笑着向周围对讲武堂感兴趣的那些勋贵介绍着讲武堂的一些事情。

“来了”喧闹中,也不知道谁高喊了一声,人们于是纷纷抬头向紫禁城方向的街道口望去,宣德帝仪仗的前端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见此情形,原本还乱哄哄的局面顿时安静了下来,现场的官员们有条不紊地按照各自的级别和文左武右的定制,一左一右地站好了队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