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执宰大明 > 分节阅读 208

分节阅读 20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踪,连帝号也被剥夺。

先前所说杨士奇历经四朝,倘若细分的话其实是五朝,即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和宣德。

不过,由于永乐帝夺了建文帝的皇位,故而建文帝的年号也随之被撤除,使得建文朝的四年被并到了洪武朝中:

洪武朝原本有三十一年,永乐帝登基后不承认建文帝为大明正统,故而建文朝的四年被看作是洪武朝的延伸,因此洪武朝也就成为了三十五年。

也正是这个原因,明太宗并不是建文帝,而是永乐帝。

不过,后世的嘉靖帝为了使其生父兴献王的牌位进入大明的太庙正殿,故而将永乐帝明太宗的庙号改为了成祖,这就是明代有名的“大议礼之争”。

大明的太庙正殿供奉九位皇帝的牌位,其中居中的自然就是开国的太祖皇帝,其他皇帝只能称为“宗”。

随着后世皇帝的增多,当太庙正殿的皇帝牌位超过九个的时候,那么有人的牌位就要被请出正殿,移到祧庙,遵循的规则是“亲近则祧”。

何谓“亲近则祧”意思就是将与现任皇帝血缘关系最远的一位皇帝的牌位移到太庙后殿的祧庙。

但有一个重要的规则,那就是开国的太祖皇帝“万世不祧”,也就是明太祖的牌位将永远居于太庙正殿正中央。

由此一来,与嘉靖皇帝血缘关系最远的一位皇位自然就是明太宗了。

可明太宗永乐皇帝是何等的神武,不仅通过靖难之役夺了建文帝的皇位,而且开疆拓土,臣服四方。

嘉靖皇帝有自知之明,自然不敢招惹永乐帝,于是他手下的那些文官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将永乐皇帝太宗的庙号改为了“成祖”,与洪武皇帝一样都成了大明“祖”字辈的皇帝。

这也意味着,永乐帝也像洪武帝一样,牌位永居太庙正殿,万世不祧。

因此,嘉靖皇帝就把明仁宗洪熙皇帝的牌位移到了太庙后殿的祧庙,将其生父兴献王的牌位请到了太庙正殿,成为了明睿宗。

于是永乐帝自从嘉靖朝后就成为了明成祖,明代因此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庙号有太祖和成祖两位“祖”皇帝,而无太宗。

时至今日,明军的战斗力已经比永乐帝靖难时又衰弱了许多,各地驻军不仅训练松散,而且兵员不足、士气低落,难堪大任。

即使是大明引以为傲的京卫,军中的形势也每况愈下,不容乐观,长此以往的话势必难以抵御外敌。

宣德帝和杨士奇并不清楚明军的现状,但李云天却从周征那里对此是知之甚详,故而忧心忡忡地向宣德帝进言。

第294章 藏兵于民

听闻李云天提到洪武帝和永乐帝时期军队的战力,宣德帝的眉头顿时就是微微一皱,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永乐帝那次惊心动魄的“奉天靖难”。

此时此刻,宣德帝所面临的处境与建文帝是何等的相似,都是二十多岁登基的年轻天子,都面临着一道严峻的难题藩王。

与建文帝相比,宣德帝的处境无疑中要更糟糕一些,建文帝时朝中无论文官还是勋贵都站在建文帝一边,他要面对的是外地那些造反的藩王。

而到了宣德帝时,朝中的局势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汉王在靖难时战功赫赫,与朝中勋贵私交甚好,关系密切,再加上虎视眈眈的各地藩王,一旦汉王起兵造反,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洪熙帝虽然在皇位争夺中依靠隐忍战胜了汉王,可他的心地还是太过仁慈和善良,顾念兄弟之情而没有铲除汉王这个隐患。

其实,倘若洪熙帝能执政十年,那么汉王到时候也就不足为惧,洪熙帝肯定已经剪除了汉王的羽翼,届时给宣德帝留下一个太平的朝局。

可惜的是谁也没有想到,洪熙帝仅仅临朝了十个月就突然驾崩,根本没有来得及对汉王进行制约,进而使得宣德帝不得不面对自己这个居心叵测的皇叔。

杨士奇虽然不清楚军中的事务,但大明军力逐年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远的不说,单单近年来交趾的民乱无法平定,就足是不争的例证,倘若换在洪武初年,几个卫就足以扫除交趾的乱民。

“军职世袭乃太祖皇帝所定,其根基是屯兵制,战时为兵,闲时务农,以减轻百姓税赋负担。”沉吟了一下后,杨士奇摇了摇头,缓缓向李云天说道。291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291执宰大明294

虽然李云天明说军职世袭,但言中之意却暗指大明的屯兵制,屯兵制不仅事关大明各级军官的利益,更是太祖皇帝所定,要想将其取消无疑于难于上青天。

洪武皇帝是何等的丰功伟绩,现在朝中不少重臣都是洪武朝的老人,擅动洪武皇帝设立的兵制肯定会受到那些重臣的阻拦。

“阁老,太祖皇帝体怜百姓困苦,想要让军中自给自足,故而才创立了屯兵制,意欲富民强兵。”

李云天早就做足了功课,闻言冲着杨士奇微微一躬身,沉声说道,“倘若各地都司、卫所能切实施行洪武皇帝的屯兵制,我大明军力必将繁荣昌盛。”

“可上有所策,下有所对,各级武官为谋私利,趁机大肆奴役所属兵士,吞并其屯田,而兵士一年耕种所得难以糊口,故而不少卫所逃兵现象日重,军心尽失”

先是将屯兵制夸赞了一番后,李云天语峰一转,神情凝重地望着杨士奇:

“阁老有所不知,下官前几个月从南京回京之际,在济宁府遇上济宁卫的一个副千户,为了讨好一名女子短短数天内竟然花费了至少三四百两银子,单单一个玉镯就价值百两以上,以他的俸禄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如此多的钱财。”

杨士奇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济宁卫指挥使石虎的案子不久前在京中折腾的动静不小,官场高层已经有流言说石虎暗中在济宁府拦截宣德帝,结果被李云天给就势拿下。

不仅石虎,整个济宁卫副千户以上的武官差不多都被一锅给端了。

而那个晚上摸到赵欣月闺房的罗副千户更是在李云天的安排下成功抢了石虎的“风头”,成为了唯一一个被判了斩立决的倒霉蛋。

罗副千户之所以被砍头,除了他意图强暴赵欣月外,尤为关键的是主审官在审案时发现其吞并所属士兵屯田,并且压榨奴役所属军户,以此来聚敛钱财,严重破坏了洪武帝定下屯兵制。

故而,罗副千户的罪行反而超过了石虎,当堂被判为斩立决,等到秋审后就要被砍了脑袋。

罗副千户之事犹如一块小石子抛入到波澜不惊的湖水中,在湖面上荡起了丝丝的涟漪,使得屯兵制的弊端展现在了外界的面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