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玩具 > 分节阅读 213

分节阅读 2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万吨“小船”要大的多。

可这是1985年,玛德,全中国1985年的外汇储备也才28亿美元啊

孙文学此时自己手里就握着三十二亿多的外汇订单,他都不知道回国之后,会面临什么样的场面。

仅凭此一业绩,他说他有十年后竞争中船总公司董事长的资格,也不算是吹牛了。大港造船厂本来就是系统内的第一梯队。十年后他不过五十出头,怎么说一个前途远大都是跑不了了。

中船的领导们肯定得来给他接机吧,说不定甚至能来一位或者几位国务委员,甚至是再往上的那个圈子也会被惊动。

港真,来个副总理他都不会有多少惊讶。

他值这个荣誉啊谁不服,谁给国家也争到翻一番的外汇储备来

不过不管心里再怎么膨胀,孙厂长至少还记得,自己的这些成绩是怎么来的。没有胡文海,他现在还徘徊在国际市场外面,连门都找不到呢。

何况没有胡文海的三亿投资。没有后面的万亿日元贷款计划,没有巨型总段造船法。大港造船厂根本就不会有现在的收获。

最多也就是求爷爷告奶奶,拼了老命撞了大运,能捡到一两艘订单就很不错了。

人说有巨型总段造船法,这种跨时代的革命性技术,在市场上呼风唤雨还不是和玩的一样

是啊,当年特斯拉也是这么想的,松下手上拿着等离子电视技术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结果呢

从技术成果到市场转化,这条路倒下了多少先行者。甚至可以说,开发出一项技术不过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再看看胡文海为了铺开巨型总段造船法体系做了多少的努力。

换一个人,甚至是换一个时间段,恐怕都不会有这么好的结果。

孙厂长至此对过了年才堪堪二十岁的胡文海,是彻底的佩服到五体投地了。

“胡总,咱们接下来”孙厂长甚至是小心翼翼的,探着胡文海的口风。

“不急,船厂的事情孙厂长应该比我熟悉。”胡文海虽然也是在高兴的笑,但毕竟没有孙厂长那么兴高采烈。这三十多亿的订单诚然是够多了,可它心里却在想着另外的事情。

“胡总有什么需要我的地方,尽管开口就是”孙厂长畅快的拍了拍胸口,简直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一方面是之前去了长崎造船厂的考察团,他们圈定的引进设备,还得请孙厂长帮忙把把关。”

“这个没问题,我再找一批和之前考察团没什么关系的专业人士,重新审计一遍就是。”

胡文海点头,然后接着说道:“另一个事情,海军方面这两天会也有一个考察团。他们主要是打算考察引进日本远洋渔业船上的一些技术和设备,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大港造船厂也参与到这个项目里来,尽快帮海军将一艘福清级补给船改造成远洋渔业母船,当然可能以后还要有远洋渔业船的订单要下给大港造船厂”

孙厂长闻言哈哈大笑,连连点头:“这个不用胡总着急嘛,我们大港造船厂和海军的关系,那当然是不用说的。”

“这样,海军的日子难过我也知道。福清级的改造费用,大港造船厂可以先垫着,海军什么时候宽裕什么时候补上就是。至于说工期,海军什么时候把船开过来,什么时候我们就开工”

胡文海这才真正笑了起来,福清级改造完工,海军方面就有借口满世界的跑了。到时候为了远洋渔业资料,想来那批苏联人要的羽绒服应该也已经做好了,距离见到女儿的日子总算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毫无头绪。

尤利娅和娜塔莉亚母女俩听说现在已经去了罗马尼亚,海军这批羽绒服交货也是在罗马尼亚,到时候双方交易自有见面的时候。更别说海军只要有了这第一次交易。见到好处以后这种见面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多。

搞出这么多大事来。终归是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了。每每看到那眉眼间依稀有自己模样的小女孩。胡文海就有些迫不及待飞到罗马尼亚的冲动。

接下来的日子里,就进入撤离日本之前的琐事阶段了。

有柴老亲自镇压,那些被发配日本的中船领导干部,哪个都没有蹦跶起来,就被一巴掌拍死了。

原本还有人机灵的找机会给国内打了电话,中央方面还真有人想要过问一下这个事情。可当大港造船厂狂揽三十多亿海外订单的消息传来,一切反对派都成了纸老虎,一戳就不见了。

原本报纸上讨论的沸沸扬扬的劳务派遣。煞那间偃旗息鼓消失无踪。据说是一号首长亲自发话,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什么不能试一试的。何况又不是取消了工人的工人身份,仍然还是国家工人,还在国营企业里工作,换个马甲而已。

你举工人是工厂的主人翁,我举革命工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国家工人还是铁饭碗,怎么就变成封建世袭了

最后劳务派遣这个事情,还真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摸石头过河吧讨论虽然平息了下去,可全社会的目光都盯着中船的一举一动。

当大港造船厂三十多亿订单的事情在小范围高层内流传开。知情人都清楚,不用再讨论了有这口仙丹吊命,中船是死不了的。既然中船不会倒,那劳务派遣的推行也就成了定局,一切都看中船劳务派遣实行的结果如何了。

至于说想要把劳务派遣这一手给摁回去,那就不用想了。

方剑阁在外汇市场上大杀特杀,虽然提前拿出了三亿美元的收益,但随着日元的稳步升值,现在整个交易已经进入到安全期。市场虽然偶有波动,但已经不可能发生爆仓这种危险情况。

何况只是几亿美元的交易规模,这在外汇市场上根本毫不起眼,更不可能有势力去刻意针对制造行情现在在汇市上想要逆势操作的庄家,还没等坑到胡文海,估计就会被其他市场上的庄家吃的一干二净。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十月之后又是三亿美元的收益到手。三菱和三井看在眼里,对未来的万亿日元贷款再也没有一丝顾虑。

渤海省组织的船舶技术考察团已经回国了,这年代的专家教授毕竟不是十年二十年后那些砖家叫兽,真材实料还是有的。

拟定的产业升级方案和引进项目,在孙厂长审核之后,立刻进入了交货阶段。日本人是淘汰落后产能,直接拆现有设备就行了。源源不断的造船设备被运输回国,让大港造船厂和渤海造船厂迅速拥有了巨型总段合拢的建造能力。

海军的考察团来的快去的也快,有三菱和石川岛播磨重工的大力支持,考察的又不是什么军用技术,远洋渔业加工船的相关技术和设备,日本人打包以优惠价处理给和喜滋滋的海军。

哦,对了,自九月以来,日本企业的股价冲天而起自不必说。韩国五家重工企业的股票,却是应声而跌。十月过后,韩国五家重工企业的市值,起码跌去了10不止。韩国人和中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真是哭诉都找不到门朝哪边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