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玩具 > 分节阅读 121

分节阅读 1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下后面唯唯诺诺的交通部调查团其他成员,不由笑了起来:“黄秘书说的哪里话,上级领导对我们做的有疑虑,当然要尽量掌握实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总比只听一面之词要好多了。我们下面不容易,最希望的不就是上级领导们的一句理解万岁么。”

“哈哈,王市长说得对,是得要理解万岁”

黄秘书表面带笑,却有些暗暗吃惊。看王以纯这个架势,竟然已经是完全坐到胡文海这边去了。

不过说起来,地方上想尽办法把渤船救活,还给大黑鱼的项目每年多找出一个亿的补贴,结果却换来了交通部和中船的调查组,换谁都不会有好心情吧。

王以纯只是稍稍的抱怨一句,已经是很克制了。毕竟调查团不是封建社会钦差大臣,要对抗或者干扰调查,地方上手段有的是。

从目前看来,至少绣城的态度还是诚恳的。

“黄秘书放心,我们绣城一定给与调查组最广泛的配合。您说吧,调查从哪里开始打个磕巴,我王以纯就向组织上当众念检讨。”

“李经理,你看呢”黄秘书转头看向这次调查的实际执行者,中船的副经理才是真正干活的人,毕竟是业内人士。到交通部和国务院这个级别,具体的工作就有点离得太远了。

“这样吧,我想先见一见渤船管理层的几个同志,听说有人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甚至要搞迫害”

“哈哈哈,李经理,现在都什么年头了”王以纯笑了起来:“渤船的领导可都是国家干部,谁敢迫害他们”

“那就去见一见渤船的同志们吧。”

“好,那我带路。”王以纯二话不说,当先带路向前走去。

“我们得想办法见到调查组的人”孙海吉咬牙切齿,恨到:“王以纯这个走资派、贪腐分子,肯定是收了胡文海的钱,才这么下力气给资本家当狗”

“哎,真是没想到,苏岩本事这么大,真的搬来了救兵啊”陶处长看起来是心花怒放,新科接手渤船之后,物料采购除了附近的配套工厂,主要依靠的是军队系统。这么一来,原本属于油水丰厚的渤船采购处,现在每天闲的都能在科室里吃饺子不用放醋了。

“听说这次调查组不仅有交通部的人,连中央都有人来”行政的谷峰咂了咂嘴:“啧啧,从前没看出来,这小子能量这么大”

“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咱们渤船这点事情,能请动中央的人”

生产调度的徐建愁眉苦脸,他们这个六人小团伙这次可是亏大了。孙海吉他们那天从市府回来,就得知新科抓住他们无故旷工、培训逃课的问题,干脆直接的将他们给“退”回了渤海造船厂。

也就是说,未来三年跟着他们六个闹事的这一百多号工人,只有每个月八十多块钱的渤船基本工资领。

只这一手,就把他们六个人给推上了风口浪尖。这一百多个工人的目光可都在他们身上,谁也没想到,劳务派遣还有退回这个说法。

如今吃了亏,如果他们不能帮这些工人找回来,那以后就别想在渤船里混下去了。

这么一个小团队,如今可以说是背水一战了。而看到他们如今的窘境,之前还不怎么服气的渤船管理层,现在也不少人都选择了观望。

“中央的人怎么了,人家苏岩背景硬呗”保卫科的李科撇撇嘴,眼前一亮:“我看干脆借这个机会把王以纯也扳倒算了,他搞的那个劳务派遣,现在多少工人都在怨声载道的。咱们搜集一下资料,到时候联合那些吃亏的人搞个联名举报,准让王以纯吃不了兜着走”

“嗯好主意我看三产这个事情也能提一提,还有搞绩效奖金的事情。”

“绩效奖金这个没啥问题吧,海盐衬衫厂的不是还上了报纸”

“海盐衬衫厂那是计件工资,绩效奖金还有技术评级,这能一样么”

第一百八十四章倒戈

“新科重工对渤船资产的租赁有问题没有”

调查组开始调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租赁渤船资产这件事情进行评判。一亿人民币一年的租金,是高了、低了,还是有什么复杂的内幕

去探寻这背后的复杂关系对调查组来说力有未逮,但单纯从账面来看,至少可以确保这个决策在一个程序合理的范围内。

“就以渤船的总资产来说,重工业设备折旧是比较慢的,目前账面上渤船的价值在十亿人民币以上。”

说话的是调查组里负责查账的王会计,他是中船财务部专门负责审计的高手。每年年底对中船下属各船厂的审计,都是由他带领团队进行的。

单单只是渤船一家的审计工作,对他来说就和喝了杯茶、洗了个澡这么简单。

中船的副总李经理从他手上接过单据,仔细的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就以十亿人民币计算,重工业设备的折旧年限普遍在三十年以上,也就是说每年平均也就是大约三千四百万。

如果以这个标准计算年租金的话,一亿人民币确实是很优惠了。

“对于渤船资产租赁租金每年一亿,渤船的同志们还有什么意见吗”

李经理的对面,坐着的是渤船之前的一干中高层领导。坐在前面的当然就是渤船现在唯一的副厂长马美智,她张了张嘴,可惜她在渤船的工作分工是工厂和党建,对实际业务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只好点了渤船财务部的负责人来回答这个问题。

“小黄。你来说说这个问题”

会议室里。财务部部长黄争鸣挪动了一下屁股下面的椅子,有点不安的说道:“单从固定资产折旧来说,这个价格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过还要考虑到渤船工业场地、人员、技术和渠道资源的投入,这个价钱未必就高出多少了。”

黄争鸣这话说的还真没错,要知道胡文海这一个亿租下的可不止是渤船这一堆造船设备。不说别的,渤船周围一圈的配套企业,如果他没有拿到渤船的控制权,想从这些企业购买产品都是个问题。

获得渤船的马甲。对胡文海进入造船业因此而节省的成本和精力,一个亿绝对算不了什么。

黄经理将手上的资产评估表放在一旁,点点头问道:“那么渤船的同志认为,这个价格是合适还是不合适”

会议室里众人左瞧右看、面面相觑,没想到李经理竟然如此直接的把问题摆到了台面上。

说有问题,如果最后渤船还是租给胡文海了,那孙海吉等人就是前车之鉴。若说没问题,恐怕未来三年众人就要仰胡文海的鼻息过活。

“我觉得,这个价钱还是合适的。”

说话的人让在座众人纷纷目瞪口呆,没有想到。马美智竟然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胡文海的人。

“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这么看,一亿人民币的问题根本不在于我们付出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得到了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