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玩具 > 分节阅读 113

分节阅读 1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拉公司能够在这方面给与帮助,我们愿意在金龙电池的供应上让出一部分利益。”

“晶圆厂”摩托罗拉的人面面相觑。想不出中国人要晶圆厂做什么。

“对,我们知道摩托罗拉半导体部门在美国来说都是最先进的,所以希望能够向你们学习如何运作一家晶圆厂。”

说起来摩托罗拉的手机好像在后世日薄西山了,但摩托罗拉作为一家公司却仍然是举足轻重,原因就在于它的半导体部门。

摩托罗拉半导体部在未来会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飞思卡尔。

其在嵌入式系统、模拟半导体和手机平台上的技术,可以说在绝大多数人看不到的角落里,已经悄悄的爬满了整个世界。

单片机、传感器、功率器件、模拟半导体,乃至是微处理器,飞思卡尔出现在一切可能有电子设备的地方。

作为飞思卡尔的前身,摩托罗拉半导体部门同样有着卓越的履历。不说别的,大名鼎鼎的苹果麦金塔电脑,用的cu就是摩托罗拉的68000。

而且68000系列cu和后续的88000系列cu可是一直活到了三十年后,而且还活的非常不错

摩托罗拉的半导体部门之强大,由此可见一般。

毛青竹的这个要求提出来,摩托罗拉这边的谈判团顿时交头接耳起来。要说中国人会因为学会了晶圆厂的运作技术,进而对摩托罗拉造成什么威胁,这个恐怕没有人会相信。

晶圆厂毕竟只是晶圆厂,电子产业对整个产业链的依赖是非常高的。没有设计能力,没有光刻机、cvd、蚀刻等工艺企业的支持,没有下游的消费电子产品厂商,光有一个晶圆厂顶什么用最多两三年,这晶圆厂就会被升级换代的摩托罗拉给甩的看不到人影了。

所以绝大多数人讨论的,都是晶圆厂哪些岗位、哪些技术可以向新科公司开放。

至于说可不可以开放这么占便宜的事情,哪还需要考虑

可摩托罗拉公司的谈判团里毕竟还有人是清醒的,艾迪逊见自己这边有乱了阵脚的趋势,连忙当机立断道。

“关于新科公司的这个提议,我想摩托罗拉公司必须进行慎重的考虑,我建议暂时休会。”

毛青竹看了看明显人心浮动的摩托罗拉谈判团,含笑点了点头:“没问题,那咱们今天下午接着开会。”

中方谈判团的人撤离之后,整个摩托罗拉谈判团算是彻底爆炸了。

“天啊二十美元中国人是怎么把成本压到这么低的”

“是啊,这个价格就算拿到宝岛或者暹罗,恐怕都做不下来吧”

也不怪摩托罗拉的人大惊小怪,这样的成本价格还真就是只有中国能够提供,这就是成套工业体系的威力。

不说别的,换个经济不发达的小国,它原料锂的供应能跟上么恐怕原料就要从有锂资源的国家进口,然后脆性封装的陶瓷需不需要进口你国内有供应各种锂化合物的基础工业么石墨负极有供应工厂么铝外壳有没有现成的供应商

这么一圈下来,小国往往只能做一两样国际分工中的优势产业的原因就在这里,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

什么都要进口,就算进口的国家近在咫尺,可国际贸易就是国际贸易。报关、过检、物流和税收你一样也不能少。

这么一来,小国那点人力资源或者自然资源的优势早就消耗没了。但是换成其他的发达国家也一样不行,最简单一点,你人工贵啊

在这个中国制造还没有称霸世界的年代里,美国人还没有注意到中国这样一个全门类工业系统的威力,自然想破了脑袋也理解不了,为什么中国人的成本能够做到这么低

可抛开原因,最现实的问题是,要不要吞下中国人扔过来的这个钩子

应该说中国人下的这个钩子实在不怎么高明,他们并没有如何隐瞒自己的目的,大大方方的就说“我看中了你的晶圆厂技术”。

然而,中国人扔过来的诱饵也足够动人。百分之四百的毛利润,也确实足够资本家们出卖绞死自己的绳索了。

“我看中国人的要求可以接受,晶圆厂的运作不是什么敏感技术。就算我们不和他们合作,他们也能找到其他的合作方。这样的合作至少在法律上,不会有任何麻烦。”小埃德加叠着腿,优哉游哉的坐在椅子上,淡淡的说道。

而他的这番表态,就像是按下了某个开关。摩托罗拉谈判团的其他各部门成员,也纷纷站了出来。

第一百七十二章行业整合

“说起来,最近绣城的风气有点不对啊。”

绣城的老书记现在一般已经不怎么管事儿了,夏书记也算是老革命,早年是东大学生领袖级别的人物。后来九一八奉系不战而逃,他却始终留在了东北坚持抗战。这一坚持,就是等到了日本投降国共内战才终于算是守到了组织到来,作为我党在东北的老人,这份资历可实在是有点吓人。

然而可惜后来历史上开新资料片,夏书记同样不能免俗,被安排到了下面的乡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再等到官复原职,他可没有当年那个劲头了。老了,都七十多的年纪,也是管不了什么事情了。

然而夏书记作一天绣城市委书记,总还是要睁一只眼睛的。

王以纯被夏书记的话说的一愣,莫名道:“夏书记这话是怎么说的,市里经济最近发展的不错啊。”

是啊,随着市劳动服务总公司和二轻局分拆出来的服务总公司两家公司成立,绣城的经济还真有点鲜花着锦的感觉。

别的不说,这劳务派遣的小花招,现在绣城哪个厂长不是看的眼热。

这中国八十年代的厂长做的憋屈啊工资厂长说了不算,生产计划厂长说了不算,工人编制更是厂长说了不算。

工人大爷就是把厂长办公室的门砸了,回头你最多给调岗到不怎么受待见的岗位去,但工资福利一份不能少了人家的。

厂长就这么点权威,能管的了谁。谁又非得听厂长的不可能都说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一个厂子有那么几个刺头。就能把厂里的气氛给搞坏了。

劳务派遣这手好啊好就好在工人都说工业局的人,不爽了直接踢回“原单位”。至于说原单位不在了,那也没关系,工业局再给你安排工作嘛。要是三番两次的你都被人退回来,那不好意思,你就先在家里领基本工资吧。

在一个通货膨胀跑的跟高铁似的时代里,四十三块二的基本工资,也就够喝粥饿不死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