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玩具 > 分节阅读 95

分节阅读 9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种资金、技术、人力密集型重工业。投资大回本慢。二战时期美国造船业进入巅峰,后来美国经济发展造船成本迅速上升,于是国际分工里造船产业开始转移进入日本,而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他们也正在重复美国人的这个产业转移的历史。”

“你是说”宋老若有所思:“日本造船业可能向咱们中国转移”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不会。”胡文海语气不容置疑:“中国的造船技术落后太多,而且手里的资本太少,所以无法承接日本的造船业转移。最大的可能,是韩国成为下一个造船产业承接国。”

宋老的反应也是很快的,他立刻就想到了胡文海之前说的那个造船技术,随即恍然大悟:“你认为,如果我国造船业使用了你说的仿真造船技术,就能从日本承接造船产业的转移了”

“嗯,有这个可能,我个人认为会有很大的可能。”胡文海话没说死,不过这也就足够了。

宋老不可能因为他的一番话就下定什么决心,在他这个层次的领导,必然是要经过详细调查和论证之后,心里才会真正有所倾斜。

如果胡文海真的说的信誓旦旦、斩钉截铁,他反而要在心里打嘀咕,是不是要忽悠自己

“你再给我说说,你的这个造船技术吧。计算机技术,要怎么才能与造船业结合在一起”

“好的。”胡文海露出了轻松的笑容,开始将记忆中的巨型总段造船法一点点道出来。

巨型总段造船法,在历史上是韩国人在九十年代末发明的。也就是说,那个年代随便拿出一台微机来,其计算能力都能够顶的上现在的超级计算机。

正是在这种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前提下,结合激光测量和光电技术,使还在车间里生产的巨型总段能够在计算机中模拟拼合后的效果。

而计算机的实时模拟,也为总段拼合中保证公差在允许范围内提供了参照的依据。

没有计算机的模拟,这项技术如果依靠人力进行图上作业,那这个工作量未免就太大了。

所以说,至少一台能够达到九十年代初微机水平的巨型机,是八十年代上马巨型总段造船法必不可少的支援。

除此之外,托举和移动重达几千吨的巨型总段的顶升系统,以及巨型移动拖车,这些也都是这个系统的重要难点。

如果想上平地造船法,那就还得造出半潜船坞船,拼接过程中的巨型龙门吊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造船业本就是投资大见效慢的重工业,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力密集,没有一点决心是无法在这个行业取得成绩的。

宋老安静的听着胡文海讲完了巨型总段造船法的各个要点,自己心里也在不断做着评估。

为了实现这个技术,如今的银河1号确实非得大改不可。除了输入输出方式的改变,船舶建造模拟软件,激光测量和光电设备的开发,数据的传输和处理这些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功能。巨型总段建设工厂很可能不在一地,这就要求能够通过通信系统传递各部分总段的建造数据,还得开发调制解调技术。

这么一套系统下来,宋老翻遍了自己手中的家底,愣是不敢说一定能拿出这笔钱来。

然而,胡文海无疑能够毫不费力的拿出这笔钱来。

千万记得,胡文海的f14可不是送给空军的,而是用人民币买下来的。以人民币对美元1:3的汇率刚过了年,人民币兑美元就从1:23涨到了将近1:3。

每年少说十几亿人民币的f14采购款,胡文海不担心没钱,唯一担心的就是不知道怎么把这笔钱花出去。

毕竟无论如何,他不可能让国家印十几亿人民币的纸币塞到他的床下吧

张张嘴扔给计算所每年一个亿,最多一两年以后,他就有信心每年收回十个亿来。

“这个事情我知道了,我们回去吧。”宋老深深的看了胡文海一眼,仿佛想看穿他为什么每每总能创造出奇迹来。

然而他唯一看的的,只有一张年轻的过分的脸,而且还在卖萌扮无辜

“宋老您好,我是计算所的小伍。”看的宋老和胡文海走回来,伍车行连忙抢上一步,激昂道:“我们计算所公司同意将倪总工借调给胡同志一段时间,在不影响公司发展的前提下,尽力帮助民间企业的发展,这是我们中科院计算所应尽的义务”

伍车行在胡文海和宋老交谈这段时间里也没闲着,已经在曾所长嘴里打听到了胡文海的大概来历,也知道自己是不小心一脚踢到了铁板上。作为一名合格的商人,他毫不犹豫的做出了妥协的决定。

“不用你们尽什么义务了。”宋老站定,先是看了曾所长一眼,显然对他的摇摆态度非常不满。

“关于计算所公司是否能够向个人转让的问题,我会在最近提交学部主席团的。”

宋老这句话,让伍车行顿时一阵天翻地覆。科委主任向中科院学部主席团提交的提案,结果如何还用问吗毕竟胡文海要的只是计算所公司,而不是计算所本身。一个用来创收的马甲,没发展起来之前,谁会真的放在眼里。

而在科研水平上能力平平的伍车行要怎么办,谁知道呢也许,从此他就会泯然于这段历史岔路的浪潮之中了吧。

第一百四十五章电池材料学会

国际电池材料学会是一个尚算新生的学会,但它的影响力却一点也不弱。其前身i是电池材料方面的著名样品事务所,在1985年这个事务所决定再进一步,组成了一个新的非盈利技术团体,这就是iba,也就是国际电池材料学会。

别看它的年纪不大,但这个学会的委员会成员在电池和二次电池学术界的地位却也已经足够支持起一个学会。比如说美国电化学科学基础中心的亚伯尤恩格尔教授,麻省理工无机化学方向的凯尔凯德教授,日本东大的nagayaa教授。

这些委员虽然不算是电池材料方面最顶尖的那一排,但也能算得上是一方学霸,论起号召力无疑还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i事务所十五年来在电池行业的人脉积累,作为iba组建以来的第一次学术会议,1985年4月28日到30日这三天的国际电池材料大会,颇有点四方云集的气势。

也不仅是学术界的人对这次会议有兴趣,很多电池厂商、甚至是下游采购商也闻着一股风雨欲来的味道凑了上来。

摩托罗拉公司这个二战中美军无线电台的供应商,如今世界上车载电子技术一方诸侯,早些时候就公然宣布自己已经掌握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生产制造技术。应用在其去年推出的手持移动电话产品上,将取得革命性的使用性能进步。

如果这种水锂电真的有摩托罗拉公司宣称的性能,并且安全性也获得学术界的认可,这可不仅是移动电话的技术飞跃,而是所有移动电子设备的福音了。

美国国内每年消费的二次电池高达十二亿美元以上,全球二次电池的市场更是高达百亿美元以上这是1985年之前的数据,美元还没有大幅贬值的时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