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玩具 > 分节阅读 93

分节阅读 9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以至于九十年代我们有钱了,一切又要从头开始。

“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就要进口大量的国外电子产品,这方面恐怕会有些困难。”

金老是中国超算方面的权威,未来中国的超算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主席团成员和工程院电子工程学部主任。

这么说,基本上就相当于是中国超算界的学霸了。

而对下一代巨型机的研发。显然在计算所里最有发言权的就是金老了。他说会有些困难,那就绝对会有些困难,也就是说很多产品国内都还生产不了。

“不止,计算量如果达到50亿次,如果采用金老的并行计算方案,那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量级会非常大。在交换机技术上,我们也要加大投入不可。”

跟在金老后面发言的是陈俊亮陈老,他今年也是五十岁出头的样子,头发已经有些斑白。但和头发乱糟糟的金老不同,他的头发梳的一丝不苟,白衬衫干干净净,坐在座位上也是抬头挺胸坐的笔直。

作为中国第一台程控电话交换机的研制者,东方红一号卫星数据传输系统的缔造者,在数据交流方面陈老同样也是学霸级别的人物。

然而不论是金老也好、陈老也罢,他们发言的中心思想其实都是一样哭穷。

胡文海似笑非笑,摇头道:“我听说陈老手上有个项目,是市话程控交换机对吧这样,我可以拿出一百万美元来,请你把这个产品的技术转让给我,你看怎么样”

“一百万美元”

陈老虽然被胡文海在心里称呼一声“老”,但在科研界五十多岁可绝不算老,反而正是年富力强能够出成绩的时候。

在科研界,四十岁的“青年学者”都还大把大把的呢。

这也就是说,此时的陈老还不算见过多少大世面。至少,足足一百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他可是在国内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这个我要请示一下研究所的领导,这毕竟不是我个人”

陈老话说到这里,突然会议室的门响了起来。一个穿着灰色西装的“年轻人”,敲了敲门走了进来。

“不好意思各位,我来晚了。”来人淡淡的点了点头,走到会议桌末位的一个位置,扶着椅子说道:“我受部长的委托来出席这次会议,虽然首长说他应该亲自前来,不过有人请他吃河蟹,只好临时派了我过来。”

“呵呵,蓝秘书能来也是一样。坐吧,坐。”宋老摆了摆手,笑道:“电子工业部能够出席这个会议,也说明了国家对下一代巨型机的重视啊”

“是的,我们部长在派我来的时候特别说明,胡文海同志在这个项目里的作用非常重要,让我一定全力支持他的提议。”

蓝秘书坐在门口的会议桌末位上,拿出钢笔和记事本,作势就开始记录起来。

然而他这番话一出口,在座诸位立刻就不能淡定了。

这么直接给胡文海站台的姿态,如果众人再看不明白,那可妄称是高智商的科学家了。

而来自电子工业部的支持,在计算所和陈老看来,可就太耐人寻味了。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关系,能够结合的这么紧密

而对陈老来说,才真正开始仔细思考向胡文海转让技术的可能。这不仅是一百万美元的问题,也是技术转化和推广能力的问题。八十年代中国有不少很不错的技术,然而在市场上却很难看到这些技术能够转换成产品。绝大多数科研成果,其命运就是在经过国家鉴定之后被束之高阁,再在某个时间被人想起,却发现已经错失了推广它的时机。

而陈老的程控电话交换机有了电子工业部的支持,才可能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有资源去在国内推广程控电话交换机。而把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才是这年代科学家最看中的东西。

其意义,就好像未来的网络小说作者,能够有一本纸质的出版书一样。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倪光南能够被伍车行说服,也不是他开出了多好的条件,而是许诺将他的梦幻汉字系统变成产品推向市场。

对于这个年代的科学家来说,忍饥挨饿看着别人发财自己搞科研,为的其实不就是这么一点自我实现。

有了蓝秘书的支持,陈老动心了。

胡文海看向蓝秘书,微微的冲他笑了一下。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蓝秘书会旗帜鲜明的站在他的背后,就好像没有人知道他已经将目光瞄准了摩托罗拉的芯片生产线,更没人知道他要怎么实现这个计划。不过,总有人会对他之前的成绩另眼相看,会选择押注在他身上,做点小投入大回报的投资吧。

这条未来的芯片生产线,胡文海已经做好了打算,显然放在魔都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嗯,说到进口国外的电子产品。”胡文海看向金老,笑道:“如果中科院能够给我一定的支持,我打算安排一批人去美国。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家晶圆厂供他们进行实习,学好了美国人的生产技术,回国之后建设一座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国际先进水平的晶圆厂。”

“我们自己的晶圆厂”说话的不是金老,而是坐在最上首的宋老,他慎重的皱眉问道:“胡文海同志,你说的是真的”

“千真万确。”胡文海信誓旦旦。

第一百四十二章堵门

“哎呀,各位老师不用送了,真的不用送了”胡文海连连推辞,摆着手想把各位依依不舍的中科院和计算所的科学家们请回去。

然而在这些人眼里,胡文海已经不是胡文海了,而是一座移动的金矿

不,或者如此形容也不足以表达他们对胡文海的热情,因为即使是一座金矿,一年也就产个十几、几十吨黄金到头了。但如果在八十年代的中国,能够引进一座美国先进的芯片生产线啧啧,这可比什么金矿都值钱了。

至于胡文海能不能说话算数,这个倒是没人担心。如今的晶圆厂和未来三十年后满世界只有那么几家不同,真的投产一条三微米的芯片生产线,撑死也就是几千万美元,绝不会超过一亿美元去。

就这点钱,手握蓝色小药丸专利的胡文海,手指缝里漏点也就够了。

毕竟即使每年空军引进一个中队f14,也不过才两亿八千八百万美元。配件加大修线,能用个六七亿就顶大天了。剩下的美金份额都握在胡文海手里,这就是中国最大的财神爷。

有这么一位财神爷担保,各位搞计算机的科学家,当然要为那座还八字没一撇的晶圆厂望眼欲穿了。

这就好像未来中国互联网的二马,这两位如果说要投资搞什么,哪怕还只是动动嘴,恐怕立刻就能在业界搅起一阵腥风血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