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玩具 > 分节阅读 85

分节阅读 8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择后续部队,到时候也可以将前方的第一坦克营召回,前后夹击伏击部队。

左右只要有制空权在手,伊方现在就是立于不败之地。

“是”

随着阿巴迪一声令下,早就严阵以待的第一坦克营迅速登车出发。36辆坦克和支援车队,配属了十辆装甲运兵车,轰隆隆的开上了中路的渤海省道。

前线的情报,源源不断的传到了山海关的指挥中心。一个坦克加强营开始向凌海方向开进,这已经是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了。

嘎嘣嘎嘣的嚼碎花生的声音在指挥大厅响起,原本有些嘈杂的指挥中心,现在所有人都在关注着山诺的决定。

不仅是在指挥大厅,在盛京的演习导演部,同样无数人在交头接耳,担忧的看着数字地图上的战场态势。

距离分出胜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辽西走廊国道的通行条件远好于现在第一坦克营开进的省道,可c团的指挥中心依然保持着静默。

突然,山诺手边一部红色的电话嘀铃铃的响了起来。

原本悠哉的嚼着花生的山诺,此时哪还有一点不紧不慢的样子,他猛的抓起话筒,沉声道:“我是山诺。”

盛京市电视塔,今天的盛京市民破天荒的发现自己的电视竟然收不到盛京电视台的信号了。

无数的电话打过去,却被电视塔接线员的一句军事机密堵了回去,让等待电视节目的观众不禁面面相觑。

除了电视台机房里的人以外,没人知道这道被荷枪实弹士兵把守的机房铁门后面,那几个穿着军装的军人在做些什么。

方美智沉着的拿着电话筒,有些疲惫的对着电话那头的山诺说道:“报告团长,x1节点已监测到伊方的通信频率,并且发现了一个密集通信节点,怀疑是伊方的指挥机构。”

“位置,大概辽阳柳壕镇附近。要想精确定位,必须启动x2和x3节点,请团长下达命令。”

山诺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看了看手表之后果断下令道:“我命令,启动x2和x3节点,迅速判断出伊方指挥机构位置”

“是”

随着山诺的命令下达,盘锦和钢城两地的邮电大楼,突然也全部切断了自己的信号,机房迅速被一群荷枪实弹的军人给保护了起来。

然而对此一无所知的阿巴迪,此时却仍然在密切的和坦克第一营以及南方线路的侦察部队进行联系,丝毫不知道一张看不见的大网已经将他罩了起来。

“x2节点报告,已经定位敌方指挥机构。”

“x3节点报告,已经定位敌方指挥机构”

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山诺的身上。

山诺的双手交叉扶着下巴,一口将嘴里的花生米咽了下去,沉声道。

“命令,x1、x2、x3节点全面开启电磁干扰,诱饵无人机导入伪装数据,歼八战斗机做好升空准备”

随着山诺这演习以来的第二个命令,盛京、盘锦和钢城的战场节点开始工作起来,释放出强烈的电磁干扰。几乎是一瞬间,阿巴迪的电台里就只有滋啦滋啦的声音回响,而雷达显示器上,也到处布满了雪花。

“怎么回事”阿巴迪大惊失色。

通信兵迅速打开电台跳变开关,然而伊方电台可怜的跳变频率,却在几乎是以纳秒为单位的时间里,被电子对抗连重新锁定继续干扰。

反应到使用界面,就是不论如何变幻频率,电台里传来的始终是沙沙作响的声音。

另一边的雷达显示器上也是一样,早就被破解了雷达编码的伊方雷达,现在到处都是满屏幕雪花。毕竟理论上军事雷达的功率再高,又怎么能比的过盛京电视台,或者地市级的邮电通信部门。只不过这就可怜了辽中地区的民政部门,不得不暂时面临无线通信中断的苦恼。

“混蛋,这是中国人的犯规我们伊拉克的雷达和通信哪有这么容易被干扰,我要向演习导演部抗议”阿巴迪已经是气急败坏,不过毕竟还没有失去理智。这突然而来的电磁干扰,不用问肯定是中国人要发起进攻的前奏,他连忙要通信员接通了基地的有线电话。

“让飞机起飞,用机载雷达严密监视演习空域,让攻击机去增援第一坦克营”

山诺放下电话,确认了电磁干扰已经开始生效,此时的伊军应该已经变成了聋子和瞎子,到了该将军的时候了。

他向着已经待命的通讯员命令道:“激活韩柏连队,电磁干扰开启后乘坐直升机从海路进入辽中平原,低空突袭伊军指挥部”

营口外海,三艘已经放下船锚的万吨集装箱轮船,它们的甲板上十架黑鹰直升机的螺旋桨开始嗡嗡的转动起来。韩柏最后检查了一遍自己身上的装备,然后挥了挥手,停靠在集装箱轮船甲板上的直升机开始缓缓升空,从低空向着海岸线疾驰而去。

恐怕阿巴迪怎么想也不会想到,他始终在寻找的所谓阻击“主力”,竟然是停靠在海上。十架黑鹰直升机载着110名空突连的士兵,在强烈电磁干扰的掩护下,在伊军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向着柳壕镇的伊军指挥部风驰电掣而去。

不过与此同时,伊军优势的空军也已经准备完毕,开始一一升上天空。如果被伊军的战斗机发现,这支斩首小分队的命运前途未卜。

第一百二十九章时间

银河1号,中国第一台巨型机,每秒运算速度能够达到一亿次。在这个时代,中国的电子工业并没有和世界拉开不可追赶的距离。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在接下来十年里,中国科学研发迎来了倒春寒。其实不仅是电子工业,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整个中国的科学投入都逐渐干涸了。

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做飞机的不如打飞机的,这种现象持续到了20世纪末,我们才重新有力量在科研领域里继续投入。

当然,在当前的体系下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与其在尖端领域与世界市场竞争,不如先全力挖掘自身体系潜力。

这就好像游戏里的多基地开局,前期追求经济优势,后发上高科技就容易了。

但是现实不是游戏,有的时候优势一旦失去,再想追回来就难了。比如说电子产业。

银河1号84年就已经研发完成,可每秒十亿次的银河2号却相隔了十年,追赶起来自然力不从心。

可是不管怎么说,在85年的当下,每秒一亿次的银河1号机,在此时此刻的地球上,绝对是只有大流氓才玩得起的玩具。

哦,还得算上日本和德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