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遥远的救世主 >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3

便宜坊是北京最老的一家烤鸭店,历经时代变迁,一直延续着正宗传统焖炉烤鸭和山东风味菜肴的经营特色,“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度更名“新鲁餐厅”,“文化大革命”之后又恢复了原来的字号。便宜坊营业面积两千多平方米,大餐厅和雅间能同时容纳上千人就餐,餐厅的装潢华丽、气派,既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不失老字号的亲切感。

步入便宜坊的店门,叶晓明问迎面过来的服务员:“有雅间吗”

服务员答道:“有。”

赵忠涛说:“雅间没气氛,冷冷清清不是那个味儿了。”

于志伟也说:“大餐厅好,热闹。”

大餐厅里嘈杂喧闹,食客如云,一派生意红火的景象。4人在服务员的引领下找到一张桌子落坐,另有服务员随即上茶。

赵忠涛拿出一包万宝路香烟给于志伟和刘冰各递一支,于志伟拿出打火机给赵忠涛和刘冰依次点上,将自己的一包剑牌香烟放到桌上,自己也点上一支。在坐的都知道叶晓明不会抽烟,所以谁也没去给他让烟。

叶晓明把菜谱递给赵忠涛,说:“赵总是老大哥,你来点菜。”

赵忠涛推辞道:“谁都不是常来,简单点。”

叶晓明看了看菜谱,也没看出个名堂,干脆对服务员说:“一个烤鸭,四个热菜,两个凉菜,捡最能代表便宜坊特色的招牌菜,荤素给搭配一下,要一瓶茅台”

赵忠涛赶忙插话道:“不要茅台,来瓶65度老北京二锅头。四个热菜太多吃不完,去掉两个。这位兄弟开车不能喝酒,来两听饮料。”

叶晓明笑着说:“赵总,别这么给俺省钱哪,一顿饭俺还请得起。”

赵忠涛说:“这儿的菜量大,这些菜能吃完就不错了。在北京老字号吃饭,就得喝老北京二锅头,真正发烧级的烈性酒,非得喝出个闲云孤鹤的境界那才叫地道。”

等菜的时候,刘冰默不做声地抽烟,不经意地翻阅着菜谱,听叶晓明与客人聊天。菜谱上的单价从十几元、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过去每当他经过豪华饭店都会忍不住地想,那里面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吃一顿饭究竟要花多少钱他放下菜谱,环视着餐厅的豪华装饰和食客们旁若无人的吃相,这让他有一种置身于花花世界的眩晕感,仿佛有一种命运的力量把一个原本遥不可及的世界拉到了他的面前。他惬意地舒了口长气,眼睛里悄然流露出一种踌躇满志的神情,感觉自己手里隐隐约约抓住了什么东西。

两个凉菜和酒水先上来了,大家礼让着开始喝酒。由于相互都是商业关系,并没有个人之间的朋友交往,所以谈不出更实际的内容,更多的都是些边缘话题。

席间,刚刚碰完一轮酒,于志伟放下酒杯说:“叶总,你那辆车真气派。”

这句话看似不经意,然而如果漫无边际地沿着这个话题聊下去,却可以通过这辆车道出一些公司背景的信息。叶晓明听出了弦外之音,用拿着筷子的手摆了摆,一笑说:“俺可没那造化,车子再好也是人家的,不像你们,好赖车都是自己的。”

于志伟用两手夸张地一挡,笑着说:“别,可不敢你的你的这么说,那你是不想让俺混了。那车是给总公司领导来京预备的,俺可没混到配车的级别。”

赵忠涛也笑了笑说:“我那破吉普也叫车怕是你站旁边都嫌寒碜。”

叶晓明笑着朝赵忠涛一抱拳,说:“赵总,兄弟没得罪过你吧”

大家哈哈一笑。

这时两个热菜上桌了,一个扒三丝鱼翅,一个金鱼鸭掌,都是便宜坊的招牌菜。两道热菜刚上桌,一辆小餐车就推到了桌前,盘子里放着一只烤好的鸭子,外皮丰满、酥脆,呈枣红颜色,鲜艳油亮,令人垂涎欲滴。戴着白帽的厨师当场操刀,手法娴熟地将烤鸭切成薄薄的片状,码入洁白的盘子,每一片都有肥有瘦,皮酥肉嫩。

荷叶饼抹上一点甜面酱,放上鸭片、葱条卷成筒状,一口下去,那滋味美得一个个如入神仙之境,悠哉悠哉。

酒足饭饱,叶晓明一行四人悠然、惬意地走出便宜坊烤鸭店。外面的小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水在地面映照着绚丽的灯火,给雄浑的北京增添了几分柔美。

上车后,叶晓明不失时宜地说:“二位,没啥事到店里坐坐吧,给指导指导。”

于志伟说:“虽然是迟到的邀请,也不错啊。”

赵忠涛说:“好,好,我也正想看看你的玩法怎么就得在后级上加装电位器。”

刘冰开车行驶在宽阔的大街上,流水般的车灯如同一条流动的河。他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叶晓明,心里很是佩服,他觉得叶晓明处理事情什么时候都是头脑清醒,无论什么场合都能做到不温不火,恰到好处。

来到格律诗公司音响店,刘冰把车靠近店门停下,这样大家一下车就可以进店里,避免被雨水淋湿衣服,然后再开到泊位停车。

赵忠涛和于志伟下车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驻足了一下,抬头看了看霓虹灯映衬下的红底金字“格律诗音响有限公司”的门头。

小杨见总经理和客人到了,就拉开门站到一边,礼貌地点点头微笑,只见三个人的眼睛和神态都有几分酒后的亢奋,从身边走过的时候散发出一股酒气。

叶晓明介绍道:“这是小杨。”然后又对小杨说:“烧上水,泡茶。”

赵忠涛进门说:“格律诗,这字号起得不错,不俗。”

叶晓明说:“朋友帮忙给起的。”

赵忠涛和于志伟各自环视了一下前厅的商品陈设,品种繁多的音响机架产品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因为音响机架在任何音响店都属于辅助商品,完全服务于音响器材。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都落在了那套孤零零而又特别的音响上,于志伟的目光聚焦在那对仿乐圣旗舰却又多出一个高音、一个低音和一个倒相孔的音箱,赵忠涛的目光聚焦在那八台斯雷克公司的功放、电源上,两人眼睛里打出的都是一个问号。

叶晓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指向沙发,说:“坐,坐。”

赵忠涛说:“里边,里边。”

赵忠涛所说的“里边”是指听音室,叶晓明作为开过音响店的人自然明白,然而格律诗音响店没有独立听音室,如果他解释又可能产生误会,似有阻止客人之嫌,于是只能陪着客

人往里间走,进了音响机架库房。

库房里井然有序地排列着音箱脚架和音响机柜的组装散件,以及各种规格、型号和颜色的包装箱纸板,库房中央是一个包装台,平台上面放着打包机、打包带之类的东西,台子下面是一些诸如脚钉、双头丝、空心柱、地板垫片等等常用的通用件。这里显然既是库房又是成品包装间,完全是根据顾客购买的型号和颜色即时进行包装。

于志伟不解地问:“叶总,怎么来库房了听音室呢”

赵忠涛也问:“你这是音响店还是机架专卖店”

刘冰在一边听了忍不住微微一笑。

叶晓明尴尬地笑了笑,说:“东门那间本来是用做听音室,没啥器材可摆的,就没急着装修,当杂物室用了,晚上还能住个人。我要说没听音室好像怕你们看似的,其实就连那套音响也是今天刚摆上,不然真成家具店了。”

于志伟说:“叶总,你也是个烧家了,怎么把音响店开成这样了开始听人家说我还不大相信呢,今天一看还真是这样。”

叶晓明笑着说:“瞎混吧,谁家没本难念的经啊。”

大家回到前厅,可赵忠涛和于志伟谁都没有坐下,而是围着那套音响仔细打量。这才是叶晓明希望展示的一面,这是作为经营音响公司的人能与同行对话的基本条件。于志伟的目光从八个金灿灿的接线柱一路延伸到两台前级、四台后级,赵忠涛的目光则从四台后级一路延伸到八个硕大的接线柱。

两人都是音响行家,看出了其中的名堂。惊讶了。

音箱明码标价11600元,也让人惊讶。

于志伟没有急于评价,而是说:“开一声,听听。”

叶晓明再次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指向沙发,说:“坐,坐。”

这次赵忠涛和于志伟都落座了。叶晓明打开音响,播放一首事先准备好的曲子,那是一首穆特演奏的流浪者之歌小提琴协奏曲,激愤、苍凉的琴声激荡而出。

当音响发出第一声的时候,赵忠涛脱口叫道:“好声”

于志伟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半张着嘴听音响播放。尽管这套音响没有听音室,缺少专业的吸音、扩散和隔音设施,也缺少发烧听音室高雅气氛的烘托,但是好声本身的魅力已经足够了,不再需要无谓的修饰和点缀。

大家静静地听了八分多钟,直到曲子结束。

曲终,赵忠涛这才回过神,走过去站在右侧再次打量音响,感叹道:“一条线哪,多过硬的一条线,不拐弯、不打折上帝,过去都算白活了怎么想出来的呢这哪里是发烧啊,这简直就是发烧土匪服气玩出文化了”

于志伟走到音箱跟前,用手指敲敲箱壁,从声音判断箱壁的厚度和密度,然后习惯性地两个手掌夹住音箱试图掂量一下音箱的分量,但是音箱像焊在脚架上一样纹丝未动,他不得不换了一种方法抱住音箱,这才抬起来感觉分量。

于志伟小心翼翼地放下音箱,感叹地说:“两组套件做到一起,增加一倍的推动,损失中低频反射效率,拿掉假低频,增加真声的密度和量感原来竟是如此简单土匪,真是土匪洋洋洒洒不拘一格,真玩出文化了。”

叶晓明说:“总算挽回了点面子,俺得见好就收啊,不说这个了,听音乐。”

于志伟含而不露地说:“好思路,值得借鉴,建议乐圣总部生产一批。”

赵忠涛似谈笑非谈笑地说:“我代表斯雷克公司强烈支持,你们走一对箱子,斯雷克功放就翻一番哪,岂有不支持之理”

叶晓明笑着说:“那会行俺这箱子已经报了7项专利,全凭它填饱肚子呢。”

于志伟神会,一笑带过,问:“跟乐圣旗舰比,你这箱子算天价了,供货怎么走”

叶晓明答道:“7600元。”

赵忠涛感觉到了气氛的微妙变化,今晚的闲聊不知不觉正往敏感的话题靠近,如果继续下去则有可能不愉快,于是顺手拿起一张唱片说:“来,来,听音乐。”

机柜上的三张唱片是叶晓明事先挑好的,是三个流浪者之歌的不同版本,赵忠涛无论拿到哪一张都会是同一个内容,都会引出同样的话题。

叶晓明看着赵忠涛手里的唱片,不失时机地以不经意的语气说了一句:“这三个版本我比较来比较去,穆特到底是女人哪,还是欠点。”

赵忠涛说:“哦那可是卡拉扬的弟子,偶像级人物。”

于志伟在即将涉及到敏感话题的边缘也止步了,拿起机柜上的另两张海飞兹和弗雷德里曼演奏版本的唱片,说:“这三个版本的我也比较过,你怎么看”

这时,小杨把四只茶杯和茶叶桶放到茶几上,又去把烧好的开水和暖瓶拿来,沏了四杯龙井茶,灌好暖瓶,把水壶放到一个不碍事的地方。

叶晓明说:“坐,坐,喝茶聊着。”

大家再次坐回沙发,抽着烟,喝着茶,谈论音乐。

叶晓明把三个版本的唱片拿在手里说:“我个人感觉,穆特拉的流浪者之歌只能说不错,还称不上一个好字,全是些悲凉、悲伤、悲戚的东西,完全没有弗雷德里曼诠释的那种悲愤、悲壮、悲怆,像宫廷贵妇的哀怨,少了点吉普赛人不屈的精神。穆特的手是一双女人的手,是上帝给她的,她怎么都抹不去上帝给她的脂粉气。”

刘冰曾经听冯世杰说过这段关于流浪者之歌版本的故事,自然心知肚明,但是不得不佩服叶晓明能在这种场合把丁元英的话变成自己的东西巧妙地用了一遍,这不但提升了他自己的形象,也有利于格律诗公司的形象。

赵忠涛轻轻点点头,问:“那海飞兹呢”

叶晓明说:“海飞兹虽然是小提琴大师,但他拉的也不是最高境界,炫技了,多了一点匠气。穆特是心到手没到,海飞兹是手到心没到,只有弗雷德里曼是手到心到。”

于志伟佩服地说:“晓明,我已经不能不对你肃然起敬了。”

赵忠涛也恍然地说:“不简单哪晓明,过去我还真小看你了。”

叶晓明连忙说:“见笑,见笑。我这儿收藏了一张奶妈碟,至少我是伴着这张奶妈碟烧过来的,你们一听就有感觉。”

叶晓明和刘冰都注意到了“叶总”与“晓明”之间称谓上的微妙变化。

叶晓明起身过去挑了一张唱片播放,一个圣洁、博大而悲悯的声音从遥远的天际史诗般倾泻而下,仿佛是一条垂落展开的通往天国的道路。

于志伟激动地说:“天国的女儿没错,奶妈碟太棒了,皮疙瘩掉了一地,过瘾,过瘾,外带7个感叹号”

赵忠涛说:“经典旋律,这是能把石头变成诗人的曲子。”

叶晓明关小了点音量,回到座位笑着说:“天堂之路,一点一点征服吧。”

赵忠涛弹了一下烟灰,悠然地说:“嘁这么弱智的观点一瓶老北京二锅头已经闲云孤鹤了,再有天国的女儿这么一醉,不用征服天堂了,我们已经坐拥天堂了。”

于志伟感叹地说:“以前是真烧啊,现在有点降温了。换好器材、添好碟子,处处都得要钱哪,口袋里的钱还没感觉就空了。唉,不敢回想以前的发烧经历,太辛酸了,一想起就百感交集,真想泪流成河啊。”

叶晓明一笑说:“去年我就烧干了,正式宣布破产。”

赵忠涛不以为然地说:“我经常破产,都已经懒得宣布了。我的生活就像被人,如果真的无力反抗,那就好好享受吧。”

大家畅然一笑。

此情此景,刘冰心里默默地感叹:这才是生活啊

t1706231537: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