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分节阅读 429

分节阅读 42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一定,一定。”执失思力闻言微微一笑,能被李浩尊一声叔叔,还说是自己人,执失思力开心得都快上天了,他因为是异族血脉,无法步入大唐朝堂政治中心,一直引为遗憾,没想到现在年纪一大把了,居然被李浩称为自己人,看来自己当初与李浩结善缘真是做对了。

看完了李浩的信,执失思力笑着将信纸递给樊梨花,道:“樊将军你且看看,琼南王对你格外看重呢。”

樊梨花接过来一看,只见李浩在信中用恳切的语气让执失思力帮忙,帮什么忙,自然不是去帮樊梨花打仗,而是要他帮忙盯住吐蕃,因为李浩推测,樊梨花攻打西突厥,吐蕃不会无动于衷,应该会派兵驰援,倘若真是如此,樊梨花会很被动,弄不好还会遭遇兵败,青海位于西突厥和吐蕃的中间,而且有四万青海卫驻守,所以李浩让执失思力守好青海这一亩三分地,绝对不能放一个吐蕃兵马前往西突厥驰援,好让樊梨花安心征西,李浩还在信中说,樊梨花也是“自己人”。

既然大家都是自己人,那就好办了,执失思力对樊梨花的态度立刻不一样了,摊手笑呵呵道:“樊将军不要站着啊,坐,快坐,来人上茶”

樊梨花依言坐下,问道:“都护大人,琼南王所请之事,其实梨花也一直担心,不知大人可否帮这个忙”

“不要叫老夫什么都护大人。”执失思力笑眯眯道,“琼南王都说了,都是自己人,樊将军既然和琼南王关系匪浅,不妨也称呼老夫一声叔叔吧,哈哈。”

第五卷:浮沉照影 609章:吐蕃兵变

樊梨花闻言觉得有点别扭,她能感觉到,执失思力应该是看出来自己和李浩的关系了,也难怪,李浩在信中处处为樊梨花担忧,执失思力要是这还看不出来,那他也白在大唐官场混这么多年了。

樊梨花犹豫了好一阵,最终点头道:“梨花尊叔父之言。”

“哈哈。”执失思力开怀一笑,道,“老夫这么大岁数了,还多了一对侄子侄女,心中甚慰,你放心,吐蕃的事,交给老夫,老夫待会便发公文,让青海卫大将军彭海盯紧了边塞,绝不放一个吐蕃兵马过去。”

“多谢叔父。”樊梨花抱拳相谢,执失思力的一句话,为她解决了很大的麻烦,她只带了六万兵力,以她的本事,打下西突厥应该还是可以的,但想要同时对付西突厥和吐蕃两路人马,她自己都觉得很悬,行军打仗,以稳妥为上,一个不小心就要有成千上万的兵士无故牺牲,最糟糕的还会全军覆没,打仗,容不得半点马虎和侥幸。

“自己人,莫要谢。”执失思力笑了笑,叮嘱道,“你手上这封信,也要记得销毁。”

“多谢叔父提醒。”樊梨花当即便取出一盒火柴,擦燃后将信纸连同信封一起烧成灰烬。

火柴这个东西只有李浩家的商行有售,如今已经在大唐普及,造价低廉,售价也很平民化,深得大唐百姓喜爱,李浩为什么那么有钱,因为他的生意好做啊,东西好卖啊,而且几乎都是垄断行业,能不发财吗。

看着樊梨花将信件烧为灰烬,执失思力道:“樊将军,其实你和老夫有一点很像,都是从突厥投诚来的大唐,老夫今日倚老卖老,叮嘱你几句。”

樊梨花赶忙道:“叔父请讲,梨花洗耳恭听。”

执失思力道:“换成唐人的话来讲,咱们算是半路出家,很难得到信任,你比老夫好一点,起码你是唐人,老夫为大唐征战半生,虽不算劳苦功高,却也不小,但始终未能入大唐的朝堂中心,老夫也不想有什么怨言,能到今天这地步,老夫满足了,只是你还年轻,有大好的未来,如今你找到了琼南王这棵大树,可千万莫要轻易放手。”

樊梨花闻言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执失思力继续道:“接下来,你要征讨西突厥,那是你曾经效力的故国,老夫也不知道你对西突厥有没有感情,在那边有没有什么故人,但老夫得告诫你,既然选择了大唐,就要把自己当唐人,昔日的恩情,抛至一边,战场之上无父子,就算遇到昔日故人,也不可顾念一丝旧情,否则就算你打了胜仗,朝堂之上也会有人借题发挥,搅弄风云,你一切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你懂老夫的意思吧”

樊梨花拱手道:“叔父告诫得是,梨花完全明白,叔父放心,梨花既然选择了大唐,从此以后,梨花便是唐人,战场之上,绝不留情,而且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与我有杀父之仇,梨花立过誓言,定要斩下他的头颅,祭奠父亲在天之灵。”

“好那便好”执失思力开心点头道,“如此一来,老夫便放心了,你是在伏俟城歇息一天还是继续行军”

樊梨花道:“行军紧急,不可耽误,梨花不便在此久留,这便要告辞了。”

“也好。”执失思力起身抱拳道,“老夫也是军旅之人,对行军打仗的规矩还是知道的,那老夫便不多留你了,老夫祝你旗开得胜,奏凯而归”

樊梨花起身抱拳:“承叔父吉言,梨花告辞。”

樊梨花说罢转身离开,执失思力送她至门口,然后返身去办公的地方写公文,派快马将写好的公文送至青海卫交给青海卫大将军彭海。

其实在樊梨花刚刚带兵离开长安一个月的时候,吐蕃那边已经得到消息了,现在大唐有太多的蛮夷之民,所以也就有了各国的探子,其中自然有吐蕃和西突厥的探子。

吐蕃收到大唐出兵攻打西突厥的消息后,闹得满朝风雨,噶尔钦陵自然要求出兵支援西突厥,否则一旦西突厥被灭,他们吐蕃就成了孤立之国,从此以后再也找不到这么强大的盟友了,说白了,这就是唇亡齿寒的道理。

但朝中众贵族和许多大臣反对出兵,因为吐蕃自从噶尔东赞带兵攻打大唐失败后,国力一度衰弱至极点,虽然这几年努力经营,消止干戈,国力大幅恢复,但也只是大致回到以前那状态,现在情况刚刚有所好转,就又要出兵去跟大唐打仗,这些贵族和大臣们自然不同意。

噶尔钦陵不同于噶尔东赞,他毕竟年轻,还没达到噶尔东赞那样在吐蕃一手遮天的程度,而且松赞干布最近身体很差,抱病在身,虽然松赞干布支持噶尔钦陵的提议,却也是有心无力,几次朝议,都未有结果。

双方争了二十多天,松赞干布终于病倒,卧床不起,出兵之事,自然也将无限期耽搁下去,噶尔钦陵又急又怒,犹豫了两天后,噶尔钦陵终于一咬牙,决定发动兵变,他这次兵变,并不是要谋朝篡位,而是要为自己争权,同时,他要将那些反对自己的贵族和大臣们全部踩在脚下。

噶尔钦陵和他父亲噶尔东赞一样,是个一个很有魄力的人,在朝议的大日子,他让左如帅索朗加赞带五万大军渗透逻些城,将那些反对自己的贵族和大臣们家人全部都抓了,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