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分节阅读 333

分节阅读 33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一卷:混迹大唐 474章:薛仁贵首战告捷

李浩的反应有点激动,狄仁杰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一脸茫然地望着他,问:“王爷听说过下官”

孙伏伽也十分困惑地走到他身边问:“李大人莫非听说过狄仁杰”

李浩很想告诉他们,何止是听说过,简直是如雷贯耳,未来世界有谁不认识狄仁杰吗,李浩相信找出十个人,十个人都认识,毕竟神探狄仁杰这部电视剧在未来世界可是家喻户晓,还有那句经典台词:“元芳,你怎么看”更是红遍网络一时。

面对众人疑惑的眼光,李浩只能咂吧着嘴道:“略有耳闻,听说狄仁杰年纪轻轻便探案如神,是难得的人才。”

“王爷过誉了。”狄仁杰谦虚道,“狄仁杰虽然破过几起案子,但探案如神四字却万万当不得。”

李浩见狄仁杰年纪轻轻便不骄不傲,颇为沉稳,十分满意,点头道:“此次出行,便由狄仁杰带队,其他人听候他调遣。”

所有人闻言都是一惊,论资历和经验,在场各位老手都比狄仁杰高,但现在李浩什么话都还没问呢,就定了狄仁杰这个毛头小子为队长,这让他们有点不服气。

狄仁杰也是一脸懵逼,想要推却,李浩却不给他机会,说了声“出发”,转身就走。

一支六十多人的队伍出了长安城后便向东北方向快马疾驰,其中十三人穿着大理寺官服,官道之上行人车辆看到,尽都纷纷避让,颇有点后世警车开道的场面。

西突厥那边,噶尔钦陵已经带队返回,此次他完美地完成了结盟任务,西突厥已经整合四万大军,开往吐谷浑,而阿史那贺鲁也答应了噶尔钦陵的求婚请求,将迪力拉尔娜赐婚给噶尔钦陵,不过要等噶尔钦陵将二十万两黄金聘礼送来,才能接走迪力拉尔娜。

噶尔钦陵要忙着镇守吐谷浑,暂时肯定是没空了。

薛仁贵的大军一路向吐谷浑进发,行军一个半月多一点,到达廊州,在廊州附近伐木建造攻城器械,耗时二十多天,然后带着攻城器械经赤岭开往吐谷浑。

而噶尔钦陵早已在吐谷浑伏俟城西南方的青海湖边等候十多日了,当斥候来报,大唐两万大军前来,所打旗帜是一个姓薛的将军时,他很开心,两万唐军,他还不放在眼中,更何况,李浩没有亲自前来。

距离伏俟城还有三十里,薛仁贵下令在青海湖边停军扎营,暂且休息,毕竟他们一路行军而来,人马疲惫,若不及时休息,很容易被敌人有机可乘。

薛仁贵命人在营中建高台,然后他一人进了牙帐,从怀中取出李浩交给他的锦囊,打开后,取出里面的一卷硬黄纸,只见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三行烂字:“小心吐蕃,西突厥。先求不败,再谋取胜。实不可为,长安求援。”

薛仁贵顿时皱眉,将硬黄纸卷起,陷入沉思,这是他第一次担任主帅带兵打仗,他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他必须仔细推衍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提前做好准备,同时准备相应的战略措施。

不久,高台筑好,薛仁贵登上高台,拿起李浩给他的望远镜四处观察,发现伏俟城西南方向似有一批人马出现,驻扎在那里不动,约三万人,距离这里有六十多里。

薛仁贵顿时皱眉,这三万人马目前来历不明,也不知是不是吐谷浑的大军,他猜想应该不是吐谷浑的,毕竟吐谷浑国力弱小,一听说唐军到来,应该第一时间躲进城中,而不是驻军在城外,这明显是别有意图。

薛仁贵猜想这三万大军很有可能是吐蕃兵马,若是如此,他预感此仗不好打。

傍晚时分,伏俟城方向奔来一匹快马,竟是吐谷浑王诺葛钵派来的求和使者,这早在薛仁贵预料之中,这些弱国一向如此,欺负完大唐边境百姓,等到大唐大军到来时,他们就装孙子求和,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薛仁贵直接严辞斥责吐谷浑使者,并让他传话诺葛钵,责令其献城投降,然后将使者赶走了。

使者快马赶回伏俟城,转达了薛仁贵的原话,诺葛钵眉毛拧成了麻花,虽然他们伏俟城中有四万守军,但他对唐军充满了畏惧,特别是上次李浩打败七国之后,吐谷浑温顺的好似一只小绵羊,然而大唐还是记仇,这让他很苦恼。

诺葛钵无奈之下,只能再派使者前往噶尔钦陵的行军大营,向他求助,之前噶尔钦陵已经见过他,并告知了来意,他们此次来不是为了征讨吐谷浑,而是为了保护吐谷浑,其实说得好听,他已经做好了打算,只要将唐军击退,他就顺便占据吐谷浑,将吐谷浑彻底划入吐蕃的领土,这块重要的版图,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放心。

噶尔钦陵会见了吐谷浑的使者,让他传话给诺葛钵,叫他安心,该怎么迎敌便怎么迎敌。

薛仁贵原以为吐蕃大军会趁着夜间来袭营,所以夜里加派守卫,然而并没有等到吐蕃夜袭,薛仁贵有点困惑,又不敢贸然出击,在此又耗了两日,静观其变。

这一耗,耗出问题来了,西突厥的大军也到了,而且整整四万大军,现在,吐蕃加西突厥是七万大军,如果再加上吐谷浑的四万大军,那就是十一万,而薛仁贵只有两万大军,悬殊不是一点点的大。

薛仁贵有点庆幸,还好他没有贸然出击,不然若是被吐蕃大军缠住,西突厥大军到来后直接抄他后路,只怕两万大军会全军覆没。

薛仁贵当即派八百里快骑将战况送回长安,同时请求援助,毕竟如此大的兵力悬殊,求援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李浩也叮嘱过他,一定要稳,稳中求胜。

西突厥此次领军的是镇远大将军杨龙,西突厥有两个姓杨的将军,一个杨虎,一个杨龙,此二人是亲兄弟,杨虎数年前在庭州被李浩打败,殒命牙帐之中,杨龙为此一直仇恨唐军,这次死乞白赖地求来了带兵机会,就是要一雪前耻。

他到来后立刻派斥候打探,得知唐军只有两万人,而且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将领挂帅,当即便下令派五千大军夜袭唐军大营。

薛仁贵一直严防,夜间防守得更是严密,所有军士夜间睡觉都兵器不离身边,和甲而眠。

当晚,月黑风高,是一个劫营的好机会,五千西突厥大军悄然出击,绕过伏俟城,直奔唐军大营。

忽然,薛仁贵的亲卫在牙帐外大声禀报:“大总管,水盆有急促水纹”。

这是李浩发明的水纹防敌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营帐之中放上一只大水盆,里面装水,只要地面发出轻微颤抖,水盆之中就会有波纹,代表着敌人兵马来袭。

薛仁贵闻言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