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分节阅读 283

分节阅读 28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浩赶忙抬袖擦拭口水,尴尬干笑,唉,真丢人,为了掩饰尴尬,李浩只能岔开话题,问:“法师回国后不知有何打算”

玄奘道:“贫僧在西域抄写了许多真经带回来,贫僧打算将其译成汉文,同时,贫僧也会根据此次西域之行的见闻,著书一本,名为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李浩知道,这是一本非常有历史价值的书,当初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候,就将大唐西域记看了很多遍,女儿国的故事看来也是根据大唐西域记中的东西女国改编的。

至于译经,那可是一个很繁重的活,国内经书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不同版本,一是因为翻译者外语不过关,二是因为翻译者佛法修为不够精深,想要原原本本地将佛经本意翻译过来,必须既精通外语,又精痛佛法,这样的要求是非常高,所以玄奘很有可能只能一人译经,没有个年是很难完成任务的。

在历史上,玄奘不是一个人译经的,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和尚帮他一起翻译经书和著大唐西域记,那个和尚就是辩机,历史上跟高阳公主私通的那个,不过现在高阳公主都嫁到吐蕃去了,辩机应该不会跟高阳私通了,他也可以安安心心做他的和尚了。

想到这里,李浩便道:“玄奘法师,我在长安的时候听说金城坊会昌寺有一个僧人叫做辩机,他不仅精通多国语言,而且学识过人,佛法精深,或许能帮助大师翻译经书和著大唐西域记。”

玄奘闻言合十感谢道:“如此当真多谢李将军了。”

“不客气,不客气。”李浩微笑摆手道,“玄奘法师打算何时回中原,若是不着急的话,不如和我一起回去。”

玄奘法师闻言反问:“李将军打算何时回去呢”

李浩闻言尴尬道:“这个我也不知道,一切得看吐蕃的动作,还要等候皇上的圣旨,我才能回去。”

玄奘法师沉默了许久,问道:“李将军,是不是要打仗了”

李浩咂吧了一下嘴,道:“还不确定,此次吐蕃派出十万大军直压吐谷浑边境,很显然是冲着我们大唐来的,如果吐蕃一意孤行,那一战是在所难免的。”

玄奘法师闻言一黯,合十念叨:“阿弥陀佛,希望吐蕃国王能以天下苍生为念,发慈悲之心,让三国百姓都能避过这场浩劫。”

李浩闻言一阵苦笑,不得不感叹玄奘法师的天真,吐蕃和大唐之间,最终都是会有一战的,就算现在不发生,那也是迟早的事。

而玄奘法师此刻也在心中暗自打定主意,有机会的话他一定要去一趟吐蕃,弘扬佛法,尽力缓和吐蕃与大唐之间的关系,以免两国百姓惨遭涂炭。

在战争的事情上,李浩和玄奘法师的观点自然而然就出现了分歧,话不投机半句多,于是他们的聊天到此为止,李浩留玄奘法师在军营中住了一宿,隔日一早便送他离开。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等待吐蕃那边的动静,等待长安那边的消息,等待的日子很枯燥,很乏味,但李浩却过得很充实,因为他有压力,来自那神秘宿敌的压力,所以他们每日勤奋练武,不仅如此,他现在还开始学习马战枪法和射箭,这些都是行军打仗必会的技能,他如今已经走上了武将的道路,对于这些基本功还是必须要掌握的,否则难以服众。

或许李浩天生就有练武的天赋,他不论是武功还是骑射都进步得很快,而且他力气巨大,连两石强弓都嫌轻,于是他召来工匠,让他们想办法给自己打造一副铁胎弓,铁胎弓的力道太强,一般情况下是没人能拉得开的,而且李浩要打造的是长弓,也就是说,弓臂较长,威力将会更大。

军队中的制式弓一般是一石力,弓箭的一石力是指把弓挂在墙上,然后在弓弦上挂重物,直至将弓完全拉满为止。

不过,古人很奇怪,一石米粮为100斤,而用来计量弓力时,一石却只有40公斤,换算成古代的斤,那就只有50斤,有点奇葩,不过这些不是重点。

一石弓的杀伤力射程为60米,这里说的是平射,如果是抛射,那么射程能达到200米到300米,如果再加上城墙高度,最远可达400米。

李浩想要打造的铁胎弓,弓臂比制式弓的弓臂长出40厘米,反正他身高比一般人高出不少,胳膊也长,而且力气也大,拉满应该没问题,现在他就期待这铁胎强弓的威力。

一个多月后,军中工匠头子王五亲自带着一柄大号强弓来到李浩牙帐外求见,李浩赶忙接见,看到王五手中的大弓,赶忙激动地拿在手中,入手就觉这弓很沉,起码二十斤重,而且弓臂很粗,弓弦也很粗,不用试都能感觉到其巨大的威力。

李浩手持铁胎弓迫不及待地来到靶场,扯了一根羽箭想要试射,却发现箭矢太短,弓才拉到一大半,箭矢就不够长了。

李浩也只能这样将就着试,对着箭靶,松开弓弦,嗡地一声响,耳鼓震颤,这弓的声音是真大,然后只见羽箭飞射,“啪”地一声,70米开外的靶子竟被羽箭射穿,不过箭矢未能命中靶心。

李浩顿时皱眉,转头对王五道:“这铁胎弓虽好,但不能配这种普通箭矢,这些箭矢太小,弓都不能拉满,而且由于射速太快,这些箭矢太轻,容易打飘,根本射不准。”

王五赶忙颔首道:“是,将军,卑职知道该怎么做了。”

于是王五急匆匆地离开了,带着工匠们忙活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王五带着一群工匠抬着一大捆箭矢又来见李浩了,这次他们带来的箭矢很明显比制式箭矢大了一号,长度似乎超过一米了,而且箭竿很粗,箭头和尾羽也比较大。

李浩拿了一支特制箭矢在手中,明显感觉比一般箭矢重了不少,然后他便带着弓箭再次来到靶场,站在百米外支出,弯弓搭箭,将巨大的铁胎弓拉成满月,右手一松,“嗡”地一声巨响,众人只觉耳鼓发麻,“啪”地一声轻响传来,百米外的箭靶中心直接被箭矢击穿。

李浩很开心,兴奋地望着手中的弓,喃喃道:“好霸道的弓,必须取个名字,嗯此弓以钢铁为弓胎,就叫铁背弓吧”

第一卷:混迹大唐 381章:松赞干布的妥协

李浩一语说罢,忽然豪情陡起,大声喝令道:“陈松牵我马来”

陈松赶忙一阵风也似地离去,没过多久,将狮子骢牵了过来,李浩背起易一壶箭,持弓飞身上马,左手一拽缰绳,右腿轻踢马腹,狮子骢立刻撒腿奔跑起来,李浩从箭壶中抽出一根特制箭矢,快速挽弓射出,“啪”地一声,一支箭靶中心被洞穿,刚射出一支箭,李浩又奇快无比地抽出第二根箭矢,再次弯弓搭箭,又是一声响,第二个箭靶也被击穿,狮子骢往前奔,李浩不断地射击,动作如行云流水,而那一排箭靶却遭了殃。

李浩连射七箭,连续洞穿七只箭靶的中心,靶场的士兵们瞧得目瞪口呆,愣了片刻后纷纷鼓掌欢呼起来,为李浩喝彩,骑射能达到这般高超的水准,真的没几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