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分节阅读 195

分节阅读 19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浩道:“向番邦传授礼仪教化,这个还是可取的,因为这可以让那些蛮夷明礼,弘扬我大唐文化,但生产技艺,万万不能传授”

“为何”孔颖达道,“许多番邦属国民生艰苦,国力衰弱,咱们身为宗主国,难道要坐视不理”

李浩淡然一笑,轻摇羽扇,道:“老夫子,国与国之间的往来,一切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双方互利,方能成为友好国邦,明君治理国家,当以本国百姓为念,因为百姓才是一国之本,番邦属国生产力低下,那是他们的事,我大唐的生产技艺,是用来强国的,不是用来增强外族的,外族就算得到大唐恩惠,变强大了,也不会真心感谢我们,顶多也就是表面敷眼而已,相反,如果哪天,我们大唐衰弱了,他们或许还会落井下石,一切只因为有利可图。”

“一派胡言”孔颖达闻言愤怒高喝,然后朝着李世民行礼,激动道,“陛下李浩竟在大殿之上公然诅咒我大唐国运,老臣恳请陛下严惩李浩,以儆效尤”

李浩也手持羽扇朝李世民拱手,道:“陛下,一国之运,有盛必有衰,此乃自然之理,微臣并无诅咒之意,请陛下明鉴。”

李世民并没有怪罪李浩的意思,相反,他觉得李浩说得很有道理,而且李浩已经说得很委婉了,比这个难听的话,李世民也听过不少,魏征就不止一次说过亡国之言。

李世民淡然道:“夫子莫要曲解诗狂的意思,诗狂只是在警醒朕。”

“陛下圣明。”李浩道,“番邦一直在求我大唐传授冶铁铸造之技,可见他们别有用心,微臣以为,这些外族,不得不防。”

李世民闻言频频点头:“诗狂此言,深得朕心,许多番邦前来恳求朕传授冶铁与铸造技艺,朕一直未允,此中深意,不必明说,诸卿亦知。”

“陛下果然圣明”李浩轻轻地拍了个马屁,继续道,“至于倭国请求称臣之事,微臣以为,不宜让起称臣,不过却可结为父子之国,我大唐为父,倭国为子。”

孔颖达闻言顿时瞪眼大叫起来:“如此屈辱之策,扶桑怎会答应”

“那可不一定。”李浩淡笑摇扇,自信满满道,“只要我大唐开出足够优厚的条件,倭国国君还是会答应的。”

“断无可能”孔颖达冷哼,根本不相信李浩的话。

褚遂良冷笑问道:“李县侯,你倒是说说,咱们大唐应该开出如何优厚的条件”

李浩微微一笑,轻举羽扇,缓缓道:“首先通商倭国”

褚遂良闻言一愣,随即冷笑:“这确为一条不错的条件,但想要因此让倭国结下如此屈辱之盟,只怕是异想天开。”

“我还未说完,你急什么。”李浩挑了挑眉,继续道,“第二,传其儒家学术,礼仪教化。”

孔颖达闻言冷哼:“这两个条件,其他番邦属国都有。”

李浩没有理睬他,继续道:“第三,我大唐对倭国皇室,实行保护政策。”

褚遂良疑惑问:“何为保护政策”

李浩解释道:“就是我们大唐只认可倭国现在的皇室,倘若倭国境内有人造反,或者倭国被其他国家侵犯,我大唐可出兵扶持倭国现在的皇室,倘若乱民造反成功,或是其他国家已占领倭国,我大唐亦可出兵助他们夺回皇位。”

众臣闻言一惊,这条政策对倭国皇室来说,确实非常诱惑啊,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只要有大唐在一天,倭国现在的皇室都不用为他们的皇位担忧,简直是与大唐同休啊。

这群大臣只能看到这一点,包括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甚至是李世民,他们的目光只有这么远,但李浩看到的就是,一旦倭国皇室向大唐求助,那么呵呵,不好意思,有一种计划,叫做殖民计划。

正文 261章:天可汗耍无赖

面对一干大臣,李浩舌灿莲花,将他们辩得哑口无言,倒不是说李浩有多大的才学,而是李浩看待问题的方式独树一帜,提出的观点标新立异,想前人所未想,看似胡说八道,听他一讲解,竟全是利国利民之策,就连李世民都听得双眼发亮,暗叹李浩确实有谋国之才,二十一岁参议政事看似离谱,但对于李浩来说,真的毫无压力,大唐虽然强盛,但还是封建王朝,封建王朝的政治对一个现代人来说,只有两个字可以评价落后。

辩论了将近一个时辰,所有大臣都败下阵来,李世民欣然采纳李浩的建议,下旨更改回礼制度,回礼数目变为进贡数目的一半,同时又敞开了对外邦的贸易市场,然后设立唐文学馆,由国子监出人任教,吸纳四海诸国的使臣前来学习大唐儒学礼制,重点是学礼制,因为人类从野蛮时期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大的标志就是礼制的建立,而这也是李浩强烈要求的。

李浩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封建时代的礼教就是一柄双刃剑,对于社会来说,礼教的毒害颇深,不能光是我们被毒害啊,大家一起来学习礼教,一起愉快地被毒害吧,关键这些蛮夷被毒害的同时还要满心欢喜大叫一声:“谢谢哦”想想就有点激动。

议完倭国称臣之事,接着议其他政事,李浩回到队列中,他以为接下来就没自己事了,谁知礼部尚书于志宁忽然出列,高举奏疏道:“启奏陛下,吐谷浑王诺曷钵谴使前来求亲,并欲于下次朝参之时朝见陛下,同时奉上求亲国书。”

李世民说了声:“呈上奏疏。”

许廉走下去,将于志宁的奏疏呈递给李世民,李世民翻开奏疏看了起来。

李浩在下方奏起了眉头,他记得历史上李世民确实嫁了一个公主给吐谷浑王,具体哪个公主,他不记得了,因为这只是一件小事,当时看的时候就没认真看,吐谷浑这种小国,李浩压根不大在意,也就关注了一下大唐与吐谷浑的战争情况而已。

对于李世民喜欢嫁女儿到下属国的行为,李浩很反感,他感觉这是李世民最大的污点,不管他出于什么政治目的,有什么为了江山社稷的理由,这些理由都不成立,李浩是现代人的思想,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