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开着房车回大唐 > 分节阅读 79

分节阅读 7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他根本不给李浩说话的机会,转身就是一巴掌拍在李浩肩头:“嗯,好贤侄,果然有孝心,你这礼虽然太重,为叔就勉为其难地收了。”

他说着朝身后一招手,顿时有个部曲上前来,只听他大声道:“连牛车一起拖走。”

“啥玩意连牛都不留给我”李浩惊呆了,好想去报官,然后说自己被剪径抢劫了,然而他也只能想想,哪个不长眼的官敢办程咬金啊。

李浩还在发呆,程咬金一翻身上马,道:“今日老夫有约,便不留你了,改日到我府上陪老夫喝几杯。”说完一拽缰绳,带着一众部曲绝尘而去,独留李浩一人在风中凌乱。

“你奶奶个腿”李浩半天才缓过神来,郁闷地骂了一句,转身朝奇宝斋方向走去,没办法,本来是要送礼的,现在礼都没了,只能去奇宝斋取了。

李浩这个年过的很不痛快,因为大年初一就被人打劫,这可不是个好兆头,一切都是拜程咬金这老杀才所赐,以至于他送完礼回家的时候还在怨念地诅咒他生儿子没,程处默无辜躺枪。

大年初五,鲁直他们终于紧赶慢赶制出了床弩,跟地下密室那个一模一样,李浩把床弩拉到特种兵训练基地试了一下,平均射程440米,精准度很高,按理说三弓臂床弩的射程应该在550米至600米之间,可李浩为了节约成本,弩臂材料并没有用最好的木料,制作工序也没那么复杂,一切都是为了节约成本,所以射程达不到那么远。

即便只有440米,也非常吓人了,比车弩可远多了,李浩对于这个结果十分满意,第二天亲赴太极宫,向李世民报了这一喜讯。

李世民听闻这个消息后立刻派人去李浩家将床弩拉到长安,安置在右武卫大营内的靶场,李世民带着右武卫大将军秦琼还有李浩,亲自见证这床弩的威力,其实他本来想喊文武众臣一起来参观的,但在李浩的劝说之下取消了这个打算。

李世民站在床弩后方十米处,

李浩和秦琼分站他两侧,李世民淡淡说了声:“开始吧。”

李浩朝鲁直使了个眼色,鲁直带着五个右武卫上前,鲁直发指令,五个金吾卫一一照做,只见四个人一起转动巨大的轮轴,将弩张开,另外一个人举起一根比长矛还大的箭矢放在弩槽里。

鲁直发令:“举锤”

那个上箭的右武卫举起一柄大锤,眼睛紧盯着扳机,这扳机可不是人力能扳得动的,必须以大锤夯击,才能射出弩箭。

“放”鲁直猛然大喝。

那右武卫狠狠一锤砸在扳机上,“嗡”地一声巨响,弩箭顿时飞射而出,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钉在了400多米外的一面土墙上。

“中了”李世民禁不住惊喜叫了声,随即才发现自己失态,轻咳一声,道,“叔宝,诗狂,随朕去看看。”

“是”二人颔首,跟在李世民身后,朝那面矮土墙走去。

越靠近那面土墙,李世民越是心惊,因为靠的近了才发现,这面土墙不大,宽高都是四尺,能在那么远的距离射中这么小的目标,这床弩的精准度已经相当可怕了。

终于走到这面土墙旁边,李世民从侧面一看,更加震惊,只见这土墙有将近一尺厚,然而却被巨大的箭矢洞穿,而且箭矢余势不减,刺入地面半尺多深。

“好”李世民禁不住拍手赞道,“精准而又霸道,好弩”

李浩笑着道:“陛下,这弩有三个弩槽,可以同时发射三根箭矢。”

李世民闻言开怀笑道:“诗狂,做得好,没想到你能做出此等利器,真乃我大唐福星”

李浩拱手道:“为大唐效命,是微臣的福分,陛下,国之利器,不示于人,这床弩越少人知道越好。”

李世民微笑点头,终于知道李浩为什么反对喊其他众臣一起来观看了,他发现自己最近看李浩越来越顺眼了,因为最近李浩的表现不错,不仅没闯祸犯浑,还奏对献策,又献出这大杀器一样的床弩,他能不开心嘛。

“诗狂。”李世民捋须望着他,微笑问道,“你这次立功不小,想要什么赏赐”

又是这个套路,想赏就赏呗,还问人家要什么赏赐,没诚意。

李浩可不管那么多了,跪下道:“陛下,微臣想向陛下求一个官职。”

“哦”李世民双眉一挑,惊异地望着他,他有过无数猜想,但却从未想过李浩会求官,很是好奇地问,“你想要什么官职”

李浩道:“微臣所求官职,叫做大唐科技研究院院正。”

李世民闻言一愣,蹙眉道:“大唐并无这样的官职,是你杜撰的吧。”

李浩道:“回陛下,以前没有,但今后可以有。”

李世民讶异地望着他:“你的意思是开设一个叫做大唐科技研究院的官署”

“正是。”李浩颔首。

“你先起来。”李世民让他平身,然后蹙眉拈须沉吟,“那这大唐科技研究院职责是什么”

李浩拱手道:“回陛下,大唐科技研究院的职责便是为大唐研究发明新的东西,或用于战,或用于民,比如去年的风力水车,曲辕犁,还有这床弩,都属于科技研究范畴。”

李世民闻言双眼一亮,照啊,这点子不错,风力水车,曲辕犁,床弩这三样东西每一样都让李世民十分满意,他自然希望李浩能多弄些这样的东西出来,不过他也知道,光靠李浩一人可不行,毕竟他精力有限,但如果专门设立一个负责研究的官署,让李浩领导,那么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况且,李世民有心让李浩为官,然而李浩才十八岁,这样的年纪就入朝堂,难免会受人排挤,而研究院院正这个职位就挺好,独立存在,专搞研究发明,说是官,他又不像,说不是,却又是。

李世民稍微想了片刻,便道:“你回去写封奏疏,呈递上来。”

李浩闻言一喜,知道事情已经成了,赶忙谢恩告退,回家写奏疏去了。

目送李浩走出右武卫大营,李世民脸上笑意忽然消散,问向身旁的秦琼:“叔宝,你观李浩此子如何”

秦叔宝道:“李浩为人爽直,虽然有点贪财,不过却是可信之人。”

“当真可信么”李世民悠悠道,“你可莫要因为他救了你一命便替他说好话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