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晚清之乱臣贼子 > 分节阅读 106

分节阅读 10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道:“成天和惠甫你呆在一起,我就是想不学坏点都不行啊。”

被赵烈文料中,吴越的书信被快马送到了武进城后,官场老吏怡良果然是高高兴兴的接受了吴越的请求,一边派遣千余兵勇到无锡城外和吴越派出的绿营会师,保护运河航道,一边亲自提笔上书,把无锡城里的一千多二线太平军夸张为近四千人,也随便吹嘘了太平军名将谢长沙一通,让大清朝廷和咸丰大帝都知道不是怡制台和吴越不想拿回无锡城,只是客观情况太过困难,无锡城里的太平军太过厉害,所以才没办法。

其实也用不着吴越和怡良过于吹嘘无锡太平军,林凤翔率领的太平军主力被吴军练勇击溃后,许多没能上船逃生的太平军将士几乎都选择了南下逃往无锡城,去投靠驻扎在这里太平军谢长沙部,给谢长沙补充了不少可战之兵。而谢长沙也是一个死脑筋,明明知道林凤翔和吴如孝已经跑了,却因为没有收到突围命令,同时也因为水6道路都已经被清军封锁的缘故,断然拒绝了一些部下提出的弃城突围建议,选择了死守城池等待援军,有意无意的成为了一颗扎在了运河咽喉的大钉子。

于是乎,很快的,向荣、琦善等钦差大臣催促怡良和吴越尽快夺回无锡的命令就雪片一样的飞进了武进城和江阴城,但怡良和吴越却是心照不宣,异口同声,“没武器,没弹药,没兵,没军饷,无锡长毛太厉害,打不过,拿不回来如果你们不信,可以自己出兵来打无锡长毛”

正文 第九十四章 举贤不避亲

吴越在江阴伤口,苏东战场和宁镇扬主战场一起陷入僵局的时候,中原战场却突然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久攻清军重兵云集的怀庆城不下,李开芳和吉文元率领的太平军北伐军突然继续西进,一举拿下垣曲小城,又抢在胜保、托明阿等追兵抵达前渡过黄河,一举突破了咸丰大帝精心布置的黄河防线,杀入山西境内。

收到这消息,咸丰大帝气得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骂中原清军总指挥胜保为败保,如果不是吴越江阴大捷的喜讯突然传来,咸丰大帝差一点就向把胜保提前革职问罪,遣戍新疆。

江阴大捷的喜庆气氛很快又被朝臣激烈的争论扰乱,因为吴越在红旗报捷的同时,还递上请求以盐代饷和自铸银元的折子,对经济一窍不通的咸丰大帝为了节约开支和奖励屡战屡捷的吴越,倒是无比动心想要答应。但是恨吴越入骨的僧格林沁、穆荫、麟魁和一些目光长远的满清文武却坚决反对,指出吴越此举不但是贪得无厌,还包藏祸心。

反对声音最大的是以盐代饷,盐税是满清朝廷的三大赋税来源之一,在财政紧张到已经开铸当五十文大钱的情况下,这条重要的财政来源自然容不得出现半点闪失,而吴越说拿盐巴抵饷要咸丰大帝同意自己捆盐自卖,实际上就是挖盐税的墙根,一旦开了这个先例,各地团练纷纷要求效仿,那么各地团练为了多挣钱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多卖私盐,官盐销售势必遭到冲击,官盐卖不出去就收不上税,团练私盐卖得越多,官盐就卖得越少,满清朝廷的盐税收入必然为之大减,私盐销量远远过官盐肯定是必然之势。

反对允许吴越自铸银元的声音比较小,但反对这点的也都是真正懂经济的人。户部满尚书费莫文庆态度最为坚决,叩大声说道:“万岁,吴越奏请以盐代饷,此事尚可变通考虑。但是吴越奏请自铸银元,此事却万万不可”

“为什么”不懂经济的咸丰大帝疑惑问道:“难道此事也有什么弊端吗”

“非也,铸造银元,此事非但没有弊端,相反还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好事”

文庆语出惊人。结果不学有术的咸丰大帝自然是更加糊涂了。忙又问道:“此事好在何处既是利国利民之举,那你为什么又要坚决反对”

“禀陛下,此事非一言半语所能解释,奴才只拿粗略介绍。”文庆说道:“我朝之初,钱贵银贱,常有民间奸商收购铜钱铸造铜器牟取暴利,雍正爷为了制止这项弊端,一度被迫把铜钱的铜铅之比由铜铅各半改为铜四铅六。”

“而自先皇起,洋钱银元大量流入大清,因其方便携带和计算。迅通行长江南北,洋人除了用银元收购大清茶叶生丝外,又乘机大量收购大清的银锭生银回国大量铸造银元,从中赚取利润,逐渐造成大清银贵钱贱。”

“鉴于此情,当时便有人上书先帝,请求自铸大清银元,以便民间使用和与洋人贸易,但因为各种原因,先帝没有采纳。而现今吴越恳请自铸银元。倘若圣上准允,那么就只会出现两个结果,第一就是吴越乘机在银元中大量惨杂铜铅,降低银量。坑害百姓牟取暴利。第二则是吴越所铸之钱质好量足,通行长江南北,百姓只用吴越所铸之钱,吴越乘机收购白银大量铸造银元,同样从中牟取暴利”

文庆已经解释够浅显了,但聪明过人的咸丰大帝却还是听不懂。又说道:“文爱卿,你说的第一个结果朕明白,但第二个结果朕就不懂了,若是同意吴爱卿自铸银元,他铸的钱质好量足通行南北,方便百姓使用,这是好事啊吴爱卿又如何拿从中牟取暴利”

“皇上,因为洋人的银元并不是纯银,其中多少搀杂了一些铜铅,但我们大清朝廷使用的却是纯银啊”文庆苦笑着说道:“这一枚银元的区别虽然不是很多,或许吴大人只能每一枚银元只能赚取一分半厘的银子,但数量多了,吴大人从中间赚的银子就非同小可了”

咸丰大帝终于恍然大悟,暗骂了一句吴越果然不安好心后,然后咸丰大帝又奇怪的问道:“文爱卿,既然铸造银元有利可图,先皇时也有人上书请求朝廷自铸银元,那先皇为什么就不准允呢还有,你既然懂这个道理,那你为什么就没想过请朕准允户部自铸大清银元,乘机开辟一条新的财源”

文庆苦笑了,旁边的文武百官也纷纷苦笑了,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告诉咸丰大帝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最后还是到了咸丰大帝再次追问时,在反腐方面很对得起野猪皮家族的肃顺才站出来,拱手答道:“皇上,腐败不除,银元难铸我朝有明文规定,进出藩库国库者必须穿无袖无袋的短褂,出库后还必须就地倒立一次,以防夹带盗窃银锭,但即便如此,各地藩库与国库的白银仍然失窃严重。”

说到这,肃顺顿了一顿,又说道:“若是自铸银元,铸出来的银元无法辨别含银多少,提银出库,化银铸钱,环节增多,其中弊端也就更多,先皇大概就是出于这个考虑,才没有准许自铸大清银元。文尚书应该也是害怕这点,所以才不敢请皇上你实施此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