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晚清之乱臣贼子 > 分节阅读 13

分节阅读 1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了这桩轰动松江与苏州两府的上海教案。同时袁祖悳也因为此前查案不明,拖延迟缓,导致事态扩大,被陈廷璜当堂呵斥,袁祖悳老实认罪,换来陈廷璜宣布报请江苏巡抚衙门给袁祖悳以罚俸一年和考核记过的处罚。

一波三折,这件事总算是画了一个句号,大获全胜的吴健彰和刘丽川对此当然都是欢喜不胜,对全盘操纵此事的吴越赞不绝口,刮目相看,然而吴越却是毫无喜色,还向吴健彰说道:“爷爷,你敢不敢和我打个赌小福建活不到被当街问斩的那天,在那之前,他一定会死在大牢里”

“你是说,袁祖悳会杀人灭口”吴健彰听出了宝贝孙子的弦外之音。

“板上定钉的事。”吴越冷笑说道:“小福建这么爽快的背下所有黑锅,不用说就是袁祖悳在背后安排,袁祖悳还肯定答应了过段时间就放小福建出来。但是这件事闹到了这个地步,袁祖悳再想悄悄放小福建是肯定不可能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小福建永远闭嘴”

刚开始,吴健彰还对宝贝孙子的话有些将信将疑,然而才到了第二天早上,吴健彰就目瞪口呆的听到消息,说是小福建已经在大牢里暴毙而亡而张口结舌了许久后,吴健彰心里难免也有些打鼓,暗道:“袁祖悳这么心狠手辣,老夫放了他一马,该不会真的是养虎遗患吧”

正文 第十三章 冤家路窄

木已成舟,吴越再怎么惋惜买办爷爷没有赶尽杀绝也没用,而且吴越也没时间再去遗憾了,因为教民案才刚了结,还没过得三天,那帮神父大爷又已经联手杀上了门来,笑容满面的只是邀请吴越再去码头,再去帮着他们组织码头工人学习圣经。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刚欠了众神父一个天大的人情,吴越再也找不出半点拒绝的理由,只能是马上就笑呵呵的答应,陪着众神父再上码头。结果还算好,已经尝到甜头的吴健彰这次是说没都不会再阻止孙子和洋人交朋友了,刘丽川也毫不犹豫的让双刀会出面,逼迫和引诱那些同样已经尝到甜头的码头工人学习圣经,上海码头之上,也再一次出现了上千中国工人学习西方文化的盛景。

还有在上海势力最庞大的百龙会,亲眼看到了鸟党和小福建的教训,又和吴越事先有过承诺,王国初率领的百龙会这次是说什么都不敢阻挠洋神父在码头上传教了,不但不阻挠,王国初还主动跑到吴越面前,要求吴越兑现承诺,让百龙会控制的码头工人也学习圣经,换取额外加薪和给洋人商船工作的机会。

以广东人为主的双刀会本来就没有独占上海码头的野心和实力,当然不会来反对百龙会分享洋船利益,一帮狂热的洋神父只求能够多传教,自然也高举双手欢迎百龙会工人加入学习圣经的行列。而看到百龙会也让工人向洋人学圣经后,上海的其他几个小帮会当然也做出了聪明选择,争先恐后的只是跑到吴越面前点头哈腰,说尽好话恳求加入学习圣经的行列,吴越和众洋神父则是来者无拒,不管是谁来求,全都是一口答应。

于是乎,一幕无比壮观的奇景在上海码头上诞生了,成千上万的码头工人和车夫马夫排列整齐,在一群洋神父的带领下,一边画着十字架,一边齐声朗诵圣经词句,上帝保佑和阿门的祈祷声此起彼伏,爱人如己的至理名言连绵不断,引来无数上海百姓好奇围观,啧啧称奇。

见此情景,众洋神父当然是兴奋得难以自持,手舞足蹈,许多来华多年的神父更是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不断感谢主的慈悲,让自己的辛勤努力获得了丰厚回报。而真真正正尝到了信教的甜头后,也初步接触了西方文化知道洋教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邪门后,确实有不少的码头工人和帮会打手对天主教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动向洋神父打听如何入教,众洋神父耐心解释,好言劝诱,当场展了相当不少的信徒,传教效率为此迅提高数倍上十倍。

又有一条香港来的法国商船开进码头时,因为几个法国神父都在忙着传教,已经闲下来的吴越便主动陪着马丁神父过去帮忙交涉,请求那条法国船配合众神父传教,结果那条法国的船长虽然一口答应了吴越和马丁的请求,却又用法语向马丁神父打听生了什么事,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中国工人集体朗诵圣经

法语与英语的区别虽然不是很大,但是要吴越用英语解释清楚这一情况实在有些困难,好在马丁神父的法语还勉强凑合,上了船去和那法国船长解释原因,吴越则留在了跳板旁等待。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百龙会的帮主王国初却带着几个人来到了吴越面前,还满面笑容的向吴越打招呼,吴越误会了他的意思,便说道:“王叔,是不是按规矩这条船的活该是你的放心,船主已经答应了,你可以直接叫你的人过来卸货。”

“不是,大侄子你误会了。”王国初笑着摇头,又说道:“我是看你有空,想和你谈谈上次的事,上次你不是说,等有空的话,想教我几招靠上海码头财的办法吗”

“哦,我都差点忘了。”吴越一笑,知道王国初是已经尝到甜头,开始重视自己的意见了。出于对王国初答应和解的报答,也是出于想做点好事的好心,吴越倒也没有藏私,马上就说道:“王叔,我上次说,你如果只盯着码头上这点抽成保护费,是抱着金饭碗要饭,真不是蒙你,你如果想大财,上海到处都是机会,就是怕你不能把眼界给放开。”

“放开,一定放开。”已经尝到甜头的王国初回答得很爽快,又迫不及待的问道:“大侄子,那你说说,我究竟如何能靠上海码头大财”

“太多了,我一时半会都说不完。”吴越想不想就说道:“最简单的一个,开工厂,搞纺织厂,花点钱向洋人买机器,买棉花,雇工人生产布匹,保管你财源广进,数钱数到手抽筋”

纺织业是一个工业国家最基础也最容易的行业,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也是赶上了纺织行业的末班车才取得良好效果,这点现代人都知道。可惜吴越这个建议虽然无比正确,但是对于王国初这么一个一八五二年的中国人来说,却无异于就是异想天开的事,所以听了吴越的话后,王国初不但没有欢喜,相反还瞪大了眼睛,惊叫道:“开工厂织布卖钱这就能财”

“保你财”吴越大力点头,又说道:“王叔你也知道,整个大清的纺织业,以我们江苏最盛,但一户农家想织一匹土布,最少也得要三四天时间,一台洋机器一天就能织上百匹布这是多么大的差距你如果买了十台洋机器,不就等于是雇了三四百户农家给你织布你一匹布那怕只找一百文钱,一天不就挣了三四百个一百文你在上海码头上收保护费,又要有多少时间才能收到这三四百个一百文”

王国初面露神色了,吴越却还是继续滔滔不竭,比手划脚的说道:“至于销路,你根本不用担心,大清五个通洋口岸,上海的位置在最北方,又有长江航道和运河之便,交通无比方便,你搞出的纺织厂,等于拥有整个大清北方和内6的市场。”

比手划脚着,吴越很是耐心的给王国初指出了在上海建厂织布的各种好处和远大前景,力劝王国初出钱出力建厂,并自告奋勇要帮王国初联络洋人采购机器和招聘熟练技师,然而很可惜的是,吴越的这番媚眼却是做给了瞎子看,王国初对这些话是既不懂又不信,毫无任何兴趣,随口敷衍了几句就找了个借口告辞离去,心里还大骂吴越不是东西乱出馊主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