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雄霸大明朝 > 分节阅读 205

分节阅读 20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祸,就是家里内乱。

黄尊素几次上书,弄的自己差点被老魏直接派人干掉。

什么是萧墙之祸,表面上是兄弟内乱,实际上就是你别逼我,你逼我死,我死也要拉着你死

文官再势大,始终有个宦官牵制,他们恨死了宦官及放权给宦官的皇帝。将皇帝恭恭敬敬供起来,吃喝管着,你别碍手碍脚就成了。

这就是他们争斗的核心纲领,也是此时不少人主张的天下事天下人治;国非天子一人所有,是万民百姓之国;天下非一姓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

他们前赴后继斗了那么久,依旧没有成果,很多人到死都没看到这一天的到来。

更多的人没有了耐心,可怎么办呢

兵变,逼宫是最简单的

东林人眼中,皇帝就是个象征,治国治政,治民治军,还有收税花钱之类的事情,我们来为你操心

不管到时候怎么治国,先把权抢过来再说

这权不抢,等魏党整合好后,会拿着这权压死他们

有这种激进想法想法的人不多,但拥护者真的不少,商人阶级是最喜欢看到这种局面的。儒人做事最讲名义,所以都举着孟圣人的招牌:君为轻,百姓为重。

这就导致孔府受惊,布局借势,由山东巡抚赵彦这个孔府外孙,进行宏观调度,借闻香贼的手屠了孟府,屠了邹县

可一帮指望当兵的不吃不喝就能打胜仗的逗逼,怎么可能玩得转兵变这种技术含量极高的玩意儿

连银子都不舍得砸,还想玩儿兵变

所以当时,朱延平看着东林被魏忠贤手里厂卫力量逼得玩兵变自保,看到了那么一副诡异的兵变,连直接动手的广义营都没什么战心,浙军新勇营更是跑到永定门前面观望起来,更别说其他附庸、摇旗呐喊的部队。

声势大,雨点小就是这帮人的做事风格。

袁崇焕收敛情绪,出门下楼去拜访朱延平。

他知道银子的重要性,孙奇逢也知道,孙奇逢忙着搞辽军入关的事情,其实也就是到处募集银子。而他袁崇焕,手里正握着孙奇逢弄来的银子。

所以拜访朱延平时,他带了一些广东的土特产鱼干。

朱延平的镇虏军,几乎就是他本人的私军,虎符统军只是笑谈。遇到事情,当兵的听谁的项羽夺兵权一件事,很好的解释了什么是嫡系部队。

这种战力高强,上下意志高度统一的精锐部队,显然要比广义营有用。起码,祖大乐那里还有个副将杨照牵制,还有监军孙元化牵制。可朱延平没有,他孤身入营就能拿走兵权,谁能牵制

故而,袁崇焕提着一捆鱼干十分的谨慎,生怕鱼干被人偷了。

鱼干不见了,没起到作用,孙奇逢这个岁数与他一样大的四十二岁中年人,绝对会掐死他姓袁的。

谁让他这个广东人,个头不如孙奇逢这个河北人高壮tby:dad8567276617537079 gt

第245章 袁崇焕之热情

“世人皆云,骁骑将军美姿颜,今日一见果真俊逸卓群,姿仪甚威。wx。”

鱼干放在一边,袁崇焕入座上下打量朱延平,嘴角带笑,一对漆亮小眼睛放光,一副很满意的神情,神情谈吐,非常的爽朗、大方。

他又看着袁枢,喊着袁枢的字:“袁伯应、朱宗柔、卢建斗,你们三友在辽东那边,也是名震诸将,更别说京中士林。这回返京,各方谈及三友,多有欣慰。都说国朝边患不靖,正是你们三友扬名建功之时。”

士林中相友善的一帮人,或可以并论的人,都会起一个名号。如武三袁指的就是袁可立、袁应泰、袁崇焕;文三袁即袁中道、袁宏道、袁宗道三兄弟。

同样的还有毕懋康、毕懋良兄弟的二毕,张溥、张采的娄东二张。

朱延平在士林中有响亮的名声,袁枢也是跟脚深厚,卢象升是突然崛起的,靠自己实力崛起的。他们三个是好友,便被士林称作京中三友,也叫宣武三友。

宣武三友不仅是指他们在宣武门大街的首善书院认识,也是指他们三人的立身根本在于宣扬、崇尚军事。

“元素公过誉了,着实过誉了。”

袁枢喊着袁崇焕的字,笑吟吟道:“只是前辈抬爱,才有我等后辈微薄名声。哪及的上元素公为国奉公、身镇边防”

朱延平面容带笑,看着袁枢与袁崇焕打交道,相互夸着对方,学习着这种交际手段。

看两个人相互刨根挖底,将对方值得一说的旧事就提出来一顿狠夸。

比如袁枢就夸袁崇焕身在江湖之远,却有庙堂忧国之心。从六年前袁崇焕中进士在福建邵武当知县时的旧事说起,袁崇焕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就上去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

以亲身询问来考证九边军机,是知行合一的表现,是务实不务虚的体现,是很难得的

又夸袁崇焕舍身报国,天启二年春,回京述职的时候冒死单骑前往溃败的辽镇进行实地考察。回来后,袁崇焕就因为这番表现被御史侯洵看中,委以宁远军事,还有内帑二十万两支持。

朱延平听到这一节,饮茶的时候差点噎着。没有韩爌这个当时新任的内阁次辅师尊当抵押,天启穷的能卖血,会把二十万两银子丢给你一个入京述职的知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