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雄霸大明朝 > 分节阅读 192

分节阅读 19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胆气已丧,不足为虑。可七杀鬼将所部,不是河套贼

若当河套贼来打,宣大军必然吃亏

两个人匆匆赶往大同,要把这条消息带回去,让大同方面早做准备。

入夜,朔州城里朱延平还没吃口热的,陈雄就带来了飞鸽传书。朔州是大同镇西南重要的支点和繁华城市,他们这里有永久性暗桩。

不得已,召集众将,朱延平开始洗脸,认真的洗脸,要将脸上的易容胶水稀释,剥离。

陈雄则介绍此时的形势,苏成则拿着匕首为朱延平刮去脸上泡胀的胶水及颜料,最后洗了个脸,脸上一轻感觉皮肤都能呼吸了,朱延平见大伙也知道了形势,就说:“我今夜与何冲所部及杨天石北上,余下各部以李遂为主将,陈雄、苏成为副将。我们时刻保持联系,都把弟兄们看好了,出塞后占据杀胡口。等张榜部抵达后,再演一出戏,我们就回家过年。”

十一月二十九,朱延平身披鎏金山文连身甲,外罩厚厚戎袍,戴着硬化处理的牛皮面具,端坐在战车上来到大同城东门。

此时的京师,天启握着刻刀雕琢一枚樟木球,曹少钦跪在火炉旁讲述,一旁刘时敏烹茶,王体乾、魏忠贤和李永贞站在一旁恭候。

他们上方,天启一心二用,用雕刻的方式转移心中最大的压力。他身旁的张嫣,素手捏着一牙橘,认真剥着白丝,细嚼慢咽。

“你还是能做事的,下去准备准备,就去昌平。从神机营抽调五百骑,从昌平补足千骑,你再去一趟大同,跟着宗柔将晋王完完整整的,带到京里来。”

心悬在嗓子眼的曹少钦顿首,皇帝按约定给他赏赐,说明现在还没有灭口的想法。至于以后,以后再说。

刘时敏也松了口气,一旦皇帝要处置曹少钦还有朱延平的部下,那他也要想办法抽身,现在的局势实在是太危险,稍有疏漏,这条船就翻了。

朱延平的意思很直白的表达了,秘密会为你藏着,实在不行我们去塞外过日子。反正自投罗网,任人鱼肉的事情,他不会干。

“老魏,让巾帽局用点心,准备蟒袍、鸾服,宗柔回京时你出城借交接晋王的机会,将这些东西送给宗柔。记得,将虎符拿回来。”

蟒袍、鸾服都是制式的,巾帽局多了去。还要专门另作

魏忠贤想不明白,与王体乾等人在天启的手势下退了出去。

轻叹一口气,天启放下手里的东西,拍拍手抖掉木屑,问:“有些糊涂,你说宗柔会不会想不开,出逃塞外”

张嫣扭头瞥一眼天启,明明知道该怎么做,还要借别人的口说出来,她看不起天启这一点,缺少承担责任的心理准备。天启有承担责任的勇气,下决心的时候也有这个勇气,可下决心的时候不愿意弄成自己的本意,而是要借别人的口。

不够干脆,张嫣来到刘时敏留下的茶具面前,幽幽道:“征战平遥时,小曹说的很清楚。宗柔想死,坐在那里想被贼军射死。他不想回京,看着你杀他的弟兄。想想吧,怎么把他劝回来。一旦出塞,他就不会回来了。”

天启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问:“我也知他心里苦,可晋王做下的事情,弄得人心惶惶,谁都下不了台。原本有心偏袒,可现在如此紧迫,走漏消息后,朝野猜疑,将永无安宁。我赌不起,又治不住朝堂,你说,该怎么办”

端着茶,小抿一口,张嫣轻哼:“讨晋碑文字字怀恨,七杀诗碑字字诛心。宗柔心怀百姓,杀性戾气冲天。好好安抚吧,他在京,他的兵马在京,各地谁敢擅动军兵看看山西兵马,一叶可知秋,他们不可怕。”

倒了一杯茶,送到天启手里,张嫣继续说:“他毫无名义,就凭三千人便可横行山西,杀的各方眼巴巴看着他带着无数财物大摇大摆离去,而不敢有所动静。以后,若真有人闹事,给他一万人,及征讨的名义,谁能挡得住”

“你别忘了,他是宗室,别让他在外扎下根基,他又能有什么作为”

“说到底,你们为的都是一样的,他能为百姓而杀官,你杀官为的是社稷安稳。百姓稳,则天下安。”

对于官员,张嫣的恨意不比朱延平低,她更恨那些人。tby:dad8567276617477173 gt

第230章 真真假假

十二月初一,陕西米脂,镇虏军大营。

张榜接到飞骑送来的虎符,正式向秦军移交银川关和河套贼俘虏,镇虏军浩浩荡荡出发。

一辆辆的车厢里,没人知道里面有多少兵马,各将旗号如李遂、袁刚等人的旗号都在,外人根本不知道虚实。

就连杨肇基扑过来,都迟了一步,镇虏军行军速度快是出了名的,而张榜又是早有准备。轻车简行,就连辎重都没拿多少。

延安知府杨嗣昌已被晋王的疯狂行为吓疯了,亲自跑到米脂向镇虏军道谢。如果不是朱延平和他讨要粮草,让他蹭了点军功从而离开山西,否则他杨嗣昌必然穿着朝服,悬在太原城墙上变成僵尸荡秋千。

这位刚离开,又去给镇虏军准备征讨晋王的粮草了,准备跟着镇虏军一起入京,年底要在正月前完成述职工作。晋王制造的太原血案,在舆论上已经被定义为叛乱,尽管朝廷还没给什么说法。

太原血案也叫晋王求桂之乱,堪比宁王之乱的一次大乱,就连屠平遥这档子事,也扣到了晋王头上,说他勾结河套贼

大同城,总兵府。

杨国栋与朱延平第一次见面,两个人的缘分可不浅,在杭州大营时就有隶属关系。那时候一个是总兵,一个是新兵哨官。

他是征西前将军,朱延平是列将军,在军阶上杨国栋比朱延平高两级,实际职务上朱延平是代理中书舍人,正儿八经的七品文官,还是在文渊阁行走的文官。杨国栋这个有太子少保头衔的二品武臣,真不敢在朱延平嚷嚷什么品级高下的事情。

朱延平在顺天府与毕懋康谈品级高下,武官们也只是羡慕羡慕,没人敢学,谁找文官比高下,谁就是嫌日子太长了。至于文官看这件事情,纯粹就是朱延平找了个借口和毕懋康打口水仗,没有为武臣出头的意思。

文官彼此吵架,吵不过了就会拿品级高下说事情,这类事情他们见多了,也干过。也挽起袖子干过,不过想来,没几个会挽起袖子找朱延平干架。

传统上,统军的文官督抚也是可以挂印的,朱延平不挂将印,凭着中书舍人出现在军营里,文官监军都不敢在他面前拿大,更别说被文官训成狗的武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