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雄霸大明朝 > 分节阅读 160

分节阅读 16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争的器械,他们都会使用,都是实用派。

长枪阵加火铳兵组成的攻守合一战阵,根本行不通,因为戚继光的车营战术太有名。凡是有点眼光的,都会学习车阵,以战车来增加军队的抗打击能力。

宣大军那边已经出发,走太原镇支援,这是最稳妥的路线。兵部的意思是走塞外,从后侧击,宣大方面卢象升也是这种意思,要发动奇袭。

可马祥麟反对,因为他们不可能奇袭。

这场战争不是和河套贼在打,而是和河套贼背后的主谋在打。这些人知道朝廷的一切调兵方略,奇袭这种需要高素质部队,还要赌运气的战术,根本行不通。这场河套贼掀起的西北战乱,只能硬打,打正战。

八月十五,朔日朝会,内阁阁老们与朝臣开着会议。

朱延平从考场出来已是下午,这第三场要考两天,朱延平早知道试题,鲁衍孟为他解题,他背诵下来后直接誊抄。

随后在文渊阁翻阅兵部最近的档案,找着他需要的敏感字眼,指尖一行行划过,遇到了就停下来誊抄,重要的记下来,不懂的找其他同僚询问解惑。

整个西北之战的准备,他一时半会儿瞅不出问题,只是辽东那边让他疑惑。

东江军的游击将军张盘是辽阳人,世家大户出身,建奴起兵谋叛攻陷辽阳时,张盘全家除其一人外全部蒙难。应王化贞招募,成为当年的死士之一,他们这批死士的首领就是毛文龙。

丢了辽沈,熊延弼带着军民大跨步后撤入关,这批死士逆向东行。张盘从军复仇,被毛文龙选为亲兵,一路破关斩将,收复失地解救被俘军民。后毛文龙收复镇江,张盘的人脉居功不浅,实有大功。

东江开镇后,张盘以都司一职守麻羊岛,天启三年七月,袁可立命沈有容北发大兵,舰船交结如云,吓得老奴撤军远离海岸,张盘乘势收复金州即旅顺一带。但金州孤悬海外,易攻难守,不久张盘又为后金逼退到麻洋岛。

天启三年十月间,登莱巡抚袁可立命将设伏,乘风纵火,建奴前线粮草尽归一炬。张盘鸣鼓而进,率兵收复复州、永宁。建奴以南四卫变节汉军三千攻盘千余人所守的旅顺,袁可立对建奴的动作已有所料,隔着渤海调兵,用添油战术消耗建奴生力军。

张盘率领明军以疲兵之计于城中设伏,斩敌首千级,变节汉军器械、铳炮俱掷弃而奔。张盘大获全胜,以此功升游击将军。遭到伏击的建奴大败而归,朝野一致以为这是:“设镇以来自未有此捷也。”

而张盘以战功崛起于东江镇,成为毛文龙、陈继盛之后,最有名的将领之一,是东江镇核心将领之一。

但是现在,张盘有了天大的麻烦。

东江镇的地盘经过张盘的进攻及毛文龙的反间计、离间计、死间消耗建奴,一路扩展到辽东传统意义上的南四卫,即辽阳以南的金州卫、复州卫、盖州卫、海州卫,这南四卫在辽东半岛上,哪怕现在气候恶劣,依靠渤海湾也能算是水泽充沛。又是传统的农耕区,一直是辽东重要的产粮区。

毛文龙最缺的就是粮食,他有人口,有决战的必死之心。和张盘一样,他的家眷百余口也被建奴杀光了,当初的死士,都是这种背景,与建奴有血海大仇。

所以南四卫,东江镇再窘迫,到手后就不会丢弃。只要站稳脚跟屯垦几年,东江镇就有信心反攻建奴。

而目前,东江镇的游击部队,都能摸到辽阳城下玩儿袭击。

可他们现在没粮食支援张盘,而张盘又是个怀柔的人,招募了不少反正归顺的汉军还有逃回来的难民,非常的缺粮食。

袁可立正准备从山东调集粮食给张盘,报表已经送到兵部。

可兵部给张盘出了一个很危险的任务,因为粮食海运过去,有沈有容的水师在,凭着沈有容的威望,海贼也不敢动手。海运不成问题,问题是怎么将粮食运到张盘的大本营旅顺,及沿海各城。

兵部给张盘下了一个命令,说是船只靠岸运输太危险,也费时间,让张盘组织手下军士和民壮,开挖一条运河,方便海运。

朱延平翻出相关的档案,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摆明了要逼死张盘。

张盘没粮食,他不得不接受这个命令,可现在张盘部全靠着坚城防守,才让建奴打不动,一打就是持久战、消耗战,建奴消耗不起,更准确的说法是老奴消耗不起。

八旗是军政合一的另类卫所制度,更是一个联盟。为了掌控住八旗的主导权,老奴杀了多少自己内部的人,才让自己的家族掌控住了八旗力量

上层清洗方便,可中层呢说白了,八旗内部听老奴一家子的话,原因很简单,因为老奴一家子能给他们带来胜利,带来战利品,有战争红利。

现在的张盘就是个穷鬼,一个守着坚城和你拼命的穷鬼。建奴已经很穷了,可张盘更穷,打张盘根本没有好处。

战死的八旗子弟要抚恤,出征的粮食要老奴掏,一切压力都是老奴的,他必须这么做,这就是一个当家人要履行的义务,而下面的旗主、参领、牛录们的义务就是为老奴效力。

打张盘没好处,所以不会来打。

一旦张盘带着人手远离城池开挖运河,可以想像一下,老奴会怎么做

失去坚城的防护,哪怕是一场硬仗,老奴也要拔掉张盘这根眼中钉肉中刺

野战,大明此时除了毛文龙拼过,还胜利之外,其他人顶多就是敢拼,能不能胜利谁也不知道。就是敢拼的人,也是带了一腔热血,心怀死志,只知道自己敢死,不知道自己的部下会不会跟着自己拼,也不知道友军会怎么做。

在山海关以外,发生了太多见死不救、作壁上观、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事情。

朱延平磨墨,提笔书写奏章,请求兵部撤销这条命令。活着的张盘,远比一条运河来的重要。

游士任经过,手里端着茶碗侧头看了看,摇头道:“师弟,上面有上面的考虑,你可知为何兵部会下这么个要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